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1-07-26董玉美
董玉美
案例呈现
李明,男,16岁,2006年来我校学习,分到我班。开始一段时间,这孩子的基本表现为:表情冷漠,不爱说话,也不和别的同学交往,上课总是低着头,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当时我认为这也许是他对环境还不熟悉造成的,适应之后会好的,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两个月后他却经常缺课,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躲避别人。此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初步分析
利用星期天我做了几次家访。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李明父母离异,他现在和母亲一起生活。他的父亲是个性格粗暴的人,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的性格特点。不久前,父母离婚了,使他受到很大的打击,加上他母亲经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孩子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去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突然变故,使他失去了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躲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如果不闻不问,或批评指责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愈片面,心理闭锁就愈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会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治疗依据及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使家长尽到责任,使孩子摆脱心理困境。
既然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让其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困难,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因为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关心他,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不要因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躲避,愿意回到学校上课,与同学们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是不愿意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不是不渴望得到别人的呵护和关心,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许多同学知道这种情况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各种活动的情况……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脸上开始露出了笑容。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他都能自学。有一次上课,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的脸上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全班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失望的心,使他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主题班会,激发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学会自强,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个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它学生,我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阿姨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坚强的人……同学们采用精彩的表演、悦耳的歌声等形式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主题。我细细地观察,发现这孩子的眼圈红了。于是轻轻地走过去,牵着他的手,把他引到会场的中心,“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吗?”他缓缓地抬起头,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他的话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了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一系列工作,李明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在学校里能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脸上的表情也丰富多了;能热心于班级事务,哪个同学有困难,他都主动地去帮助;班级召开朗诵会、演唱会他都能积极参加;运动场上经常能见到他那矫健的身影;学习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同学们都说:“李明跟刚来时相比,真是判若两人。”在家里,除帮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经常找母亲聊天,在母亲遇到不顺心事情时,努力寻找一些开心的话题和母亲交谈,让其摆脱烦恼。他的母亲也动情地说:“我的儿子长大了。”面对这一切,我为自己的付出和学生的进步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作者单位 山东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