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图时代党报视觉变化的优势与创新
2011-07-26李四清郑建明
□ 李四清 郑建明
网络的发展给新闻摄影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如何在全民摄影时代更好地整合图片资源?如何在海量网络图片中体现党报新闻摄影优势?如何在更开放的阅读语境中形成党报图片风格?
网图时代的党报优势
首先,党报拥有一大批政治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精熟的新闻工作者。网络时代,海量信息与图片通过各种渠道扑面而来,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而公信力恰恰是党报的独特优势,即使在网络时代,党报依然能够通过其特有的公信力赢得广大读者信赖。
其次,拥有专业的摄影记者和摄影器材,这也是党报新闻摄影在网图时代突出的优势。同时,党报专业摄影团队中,摄影记者分工更为细致。以《佛山日报》视觉中心为例,摄影记者普遍配备佳能EOS-1D Mark Ⅳ和尼康D3等顶级机身和专业镜头,9位摄影记者中既有总部记者,也有驻五区记者,总部记者中还分为时政线、经济线、社会民生线、文娱体育线等,更加细致的分工有利于摄影记者精心研究拍摄领域。这些摄影记者都受过良好专业教育与训练,不少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大型报道的锻炼,专业技能有利于他们拍摄出相对摄影爱好者更加有思想深度与视觉表现力的图片。在网络海量图片中,摄影记者或许已经不能以数量论长短,但依然能够依靠专业技能以质量取胜。
党报的第三个优势,体现在拥有专业视觉团队和整套采编流程,能够为图片生产提供更专业的团队与流程支持。如《佛山日报》视觉中心不仅有9位摄影记者负责图片拍摄采集,且有两位图片编辑,本地新闻图片均由图片编辑挑选、编辑与签发上版,同时负责上版后的效果跟踪,最大程度确保更加良好的版面展示。《佛山日报》视觉中心还撰写了《视觉手册》,对图片理念、评价标准、上版原则、图片编辑职责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图片生产能够按照统一理念和规范流程操作。这种相对完善的视觉统筹,也是党报图片生产的一大优势所在。
第四个优势体现在党报拥有固定的图片版面展示平台,能够让读者形成稳定的阅读期待。网图时代,虽然图片更多通过网络传播,但对于一组图片故事,网络更倾向于图片的罗列式展示,图片与图片之间的逻辑关系、层级控制不能更好展现。《佛山日报》每周都有固定视觉版,专门刊登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故事;这些图片版面通过主打图片、次主打图片以及配图的挑选组织,使图与图之间的逻辑关系得以更好呈现,从而更准确地向读者传递故事主题与相关信息。相对网络上图片,党报可以通过图片的版面设计,营造更精美、更具吸引力的形式感。
第五个优势体现在党报依靠公信力与影响力积累的稳定的读者群。这种受众优势,同样为党报图片传播、资源整合与活动营销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网图时代党报视觉如何改变与创新
首先,党报在发展全民记者方面大有可为。以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事件的手机报道为标志,新闻摄影进入全民报道新阶段。为吸引更多全民记者为报纸供图,《湖北日报》与荆楚网共同搭建了专门服务摄影通讯员的视界网。网站自2009年底上线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湖北各地3000多名签约摄影师,每天提供图片300多张。视界网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湖北日报》作为省级党报的公信力与凝聚力。可以说,党报的公信力为其发展摄影通讯员提供了影响力基础。能够在党报上刊发摄影作品,依然是能令摄影发烧友感到有成就感的事情。
作为地市级党报,《佛山日报》在拓展全民记者资源方面也进行了一定探索。2010年,《佛山日报》视觉新闻中心携手广佛都市网联合举办多场摄影之夜沙龙活动,主题涵盖新闻、民俗、人像、风光摄影等多个领域,成为在佛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摄影发烧友交流平台,也为《佛山日报》发展全民记者打下好的基础。2010年底,《佛山日报》聘请了第一批摄影通讯员,在突发事件、社区新闻等方面大量采用摄影通讯员图片,如2010年12月25日事件版,禅城区南堤路一工人在维修空调压缩机时发生爆炸致两人重伤,采用摄影通讯员路遇的四张图片作为片面组合大图,又如2011年5月21日社区版,《一顿霸王餐牵出几多暖心事》采用了摄影通讯员捕风捉影的三张图片作为版面组合大图。未来,《佛山日报》还计划建立图片网站,为全民摄影记者提供专门的图片展示平台。
其次,党报在为全民记者提供专业培训上大有可为。摄影发烧友们虽然热情很高,但技能参差不齐,而且缺乏向专业人士学习的机会。党报不仅拥有相对专业的摄影人士,还拥有专家资源,如《佛山日报》与广佛都市网联合举办的摄影之夜活动,就曾邀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广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钟荣健为摄影发烧友们讲解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也会不定期展示报社摄影记者优秀作品,并与网友交流。
第三,党报在整合图片采编流程,塑造党报新闻摄影品牌方面大有可为。《佛山日报》2008年将摄影部与美术编辑部整合成立视觉中心,2010年7月又对图片采编流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首次设立了图片编辑岗位,本地新闻版面以及封面、头版等重要版面的图片基本由图片编辑挑选决定。版面效果明显提高。
另外,视觉中心每两年都会挑选摄影记者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用于对外展示与交流,以此打造党报新闻摄影品牌。目前已出版的包括《我在现场》《影像思想》,2009年至2010年优秀摄影作品集《视觉力量》也即将出版。活动,与广佛都市网共同推出“发现佛山之美”活动,组织摄影发烧友先后走进佛山的西樵镇、九江镇、狮山镇等地,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宣传当地人文风景,进一步推动了媒政互动、媒镇互动。
第五,党报在图片专题策划以及提升图片思想深度上大有可为。网络图片既有海量、迅速的优点,但也有随意性较强,欠缺深度的问题。而党报在观察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党报摄影团队不仅有较强的线索发现力,而且对题材的分析与思考能力也较强,能够拍出具有深度的图片、专题。以2011年为例,截止至8月《佛山日报》已经推出约30个图片专题,其中有动态的热题材,如反映汶川重建的“新生·新路”、“向后·向前”,反映洪湖干旱的“困守”,更多的是摄影记者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的冷题材,反映出摄影记者独特观察的思考能力。综观这些图片专题,大多关注特写人群的生存环境与命运转折,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
□ 图1为2010年12月10日,《佛山日报》副总编辑李四清为首批摄影特约通讯员颁发聘书。
□ 图2为2011年1月7日晚,《佛山日报》视觉中心与广佛都市网共同举办的摄影之夜,该活动已经成为佛山本地摄影爱好者交流的主要平台。
第四,党报在以图片为手段推动媒政互动方面大有可为。2010
年5月,《佛山日报》与乐从镇政府合作,推出“发现乐从”采风活动和摄影比赛,组织约30名摄影师聚焦乐从,通过镜头展现乐从“商贸之都 岭南水乡”的魅力。2011年,结合佛山“创文”各镇街的宣传需求,《佛山日报》依托摄影之夜
正因为精心策划图片生产,不断提升图片精品意识,《佛山日报》近年来在各类新闻摄影评选中也屡有斩获。在2010年度广东省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佛山日报》获1金2银3铜,在2010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摄影类评选中,《佛山日报》获3金3银8铜、摄影论文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第六,党报在向全媒体转型上大有可为。与一些走在前面尝试全媒体运行的媒体一样,《佛山日报》现也开始尝试流媒体采编,并购置了一批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佳能EOS-1D Mark 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党报可以在全媒体时代华丽转身。
作为主流媒体,党报具有政治、行业等资源优势,严谨的办报理念使它具有独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只要党报主动适应“网图时代”新的趋势,及时转变传统办报理念,及早进行媒介融合探索,那么党报必将在“网图时代”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