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猪—沼—果产业化发展的探讨
2011-07-25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经管站杨炳照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经管站 杨炳照
农村猪—沼—果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循环农业、农村清洁工程的重要技术途径,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后续措施。对能源的大量消耗迫使我们寻找到沼气这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闽北地区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都十分有限,需要寻找一种更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猪—沼—果模式已成为我国南方多省农村推广的主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之一,是促进农业节支增收的成套成熟技术。实行猪—沼—果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挖掘各个产业发展的相通之处、节约对农产品的投入,制定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对闽北地区实现猪—沼—果开发、农民节支增收,提高循环农业的综合效益,使猪—沼—果产业化发展新模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民工程、清洁工程和民心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闽北地区实施猪—沼—果产业化的必要性
猪—沼—果产业化发展模式,顾名思义,是将沼气业发展进行产业化整合,开辟出一条“规模养殖、集中建池、统一供气、统一供肥、集中种植,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将村民们户户的零星养殖集中起来,建立规模养殖场,统一建设综合高效节能玻璃钢沼气池设备,实行统一供气,建立沼肥灌溉区,对果树、农作物进行综合灌溉,形成物质流、能源流循环利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1 全区沼气工程建设的需要
对于闽北地区农村而言,家中圈养数量不多的畜禽,如鸡、猪、牛等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成为了农村第一大污染源,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同时,种植业的发展也需要有沼气工程的支持,特别是现今粮食、蔬菜价格的上涨与闽北地区几种高效轮作种植模式的引入,对肥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用沼肥替代化学肥料成为种植业提质增效的一项有效措施。
1.2 建设新农村面貌的需要
闽北地区实施猪—沼—果产业化不仅为解决养殖业污染找到一条经济高效的途径,而且对进一步杜绝农村水污染情况,促进文明生态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家庭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解决由于农村传统的零星养殖带来的大范围的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既符合科学发展观,也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1.3 改良技术的需要
猪—沼—果产业化发展将对现今小沼气那样的“百户人家百户池” 的散乱现象进行处理,针对闽北地区气候及土壤特点开展猪—沼—果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并试图引进现代先进的综合高效节能玻璃钢沼气池设备,实现猪—沼—果一体化发展,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也有利于改善新农村的环境和更好地树立新农村的良好形象;省去了各家各户自行管理的麻烦和弊端。克服了农村因为对沼气设备的使用不当导致沼气池荒废的现象,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上的作用。
1.4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需要
沼渣和沼液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能改善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结构改良。猪—沼—果产业化发展对于现有沼气产业发展产生的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农村发展绿色种植、无污染蔬菜、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果品种植业、健康养殖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5 改善沼气能源产业管理运作的需要
猪—沼—果产业化发展中实行的运作管理方式可以巧妙地运用市场作为纽带,使“各户养殖业主做好沼气日常进出料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统一收费标准均摊至各养殖户,沼气的使用也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而对种植业供肥收入同样均摊入户”,这种科学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使农民不仅可以有养殖收入、沼气收入、种植收入,而且省去了让农民头疼的管理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必定会在进一步发展猪—沼—果产业化建设中得以吸收、完善。
2 闽北地区实施猪—沼—果产业化的可行性
2.1 猪—沼—果产业化的优势分析
沼气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既可以代替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源,也可代替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能源,而且燃能效率明显高于秸杆、薪柴、煤炭等。据统计,一个8m3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省木材2000公斤,节省煤、电开支近600元,同时利用沼气渣、沼液发展养殖业和无公害果蔬等种植业,可增加支出近2000元。沼气相对其他能源的比较优势见表1。
表1 沼气相对其它能源的比较优势
2.2 沼气开发利用的成本—收益分析
经沼气装置发酵后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肥料和饲料。
根据表2可以看出,农村实施沼气产业化开发,收益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增加,收益也不断增加。说明在闽北地区实施沼气产业化,从长远的眼光看是符合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增收的目标。
表2 沼气投资的成本收益评价
2.3 生态环境效益
传统的农村环境一直给人一种苍蝇满天飞,各种家禽的粪便比比皆是等目不忍睹的场景,特别是现今荒废沼气池的增多,更使农村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环境治理难题,不仅占据了农村的土地资源、农民资金,也使国家经济财产蒙受损失。猪—沼—果产业化的开发不仅可以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缓解种植业因使用化学肥料所带来的土地肥力的下降,缓解因家庭用材对林木的过度砍伐,还可以循环利用沼液与沼气渣种植蔬菜、水果,减少土地水土污染和流失、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给新农村带来一个崭新的面貌。
2.4 理论分析可行性
猪—沼—果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对养殖业废弃物的再次加工利用与沼气工程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将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中,形成了“养殖业—沼气池—绿色蔬菜种植业”循环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互利共生的原理,实现 “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投入品”循环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化肥的资金投入与农村日常用煤、材、电的投入,最终实现农业清洁生产、经济生产的目标。
2.5 技术支撑可行性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对新能源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助,现今高等农业院校已有专门的重点实验室,各地也有相应的研究所进行科技研究,都将给猪—沼—果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得科技成果可以更好地投入使用,为猪—沼—果产业化提供更有效的技术、设备支持。
3 闽北地区猪—沼—果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农村沼气产业化开发意识不强
由于受认识与文化的局限性,闽北地区农民对沼气的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缺乏动力,目前的沼气池绝大部分是由国家补贴建造而成,农民对建设沼气池的作用大都理解为“点灯、做饭”这样的日常用途上,经济效益还不是很明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沼气池建成的前2~3年使用率较高,但之后由于重视度不高,出现一部分沼气池已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导致沼气池闲置,与沼气池建设初衷相背离,从而影响了沼气实现循环经济模式、促进沼气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
3.2 资金投入不足
限制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资金短缺问题。根据目前的趋势,农村能源工作确实面广量大,推广经费不足,推广进度直接受到限制。地方政府的资金扶持正常化以及农村能源的专项工作经费等,尚未得到完善,单靠国债资金远不够,需要政府配套一些,对外融资一些,农民再自筹一些。但由于现今农村电、煤、天然气的普及不力,导致农民们对使用沼气的热情度不够高,不想把有限的存款投资到长远利益项目上,对沼气产业化的开发还存在诸多思想顾虑。
3.3 现有技术已不能满足
要保证沼气池能正常使用,沼气池的设计、施工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由于早先的一些用户使用过的沼气出现过跑、冒、滴、漏等现象,而且先前的沼气池所用的设备材料和技术相对落后,管道爆裂、冻裂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农民使用沼气的成本,还导致维修过的沼气池存在新的隐患,这也是许多沼气池建成一两年后却荒废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农户对沼气池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技术与使用效率心存疑虑,因此要使猪—沼—果产业化开发运作在闽北农村得以更好的推广与发展,就必须改良旧技术,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保证在技术创新和投入成本方面有较大突破,这是推广猪—沼—果产业化开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保证。
3.4 沼气池缺乏日常管理
沼气池的快速增长给沼气管理部门和技术队伍带来了近于超负荷的工作,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处理好沼气池的后续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使用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反之,操作使用不当,池子建好之后,由于农民整体知识水平较低,对沼气池操作技能、管理知识等的缺乏,没有及时投料而导致冻裂;投料工序、比例、操作不合理,在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酸化、不能正常运行等一系列后续使用与管理问题同样制约了沼气工程的发展。闽北地区猪—沼—果产业化发展迫切需要引进一种新的“统一管理”模式来取代现今户户自行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猪—沼—果产业化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
4 闽北地区猪—沼—果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4.1 闽北地区农村小企业带头发展沼气产业化
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农业产业化基本思路相似: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集约型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村干部应鼓励农村小企业起好带头作用,号召农民在沼气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强农惠农,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4.2 实行沼气资源产业物业化管理模式
闽北地区沼气产业化发展要克服后期日常管理问题,可以采取沼气资源产业物业化管理模式,聘请专业管理人员,以现代化的经营手段对沼气及其系统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维护沼气的日常运作工作,解决沼气系统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沼气用户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使沼气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同步增长。
4.3 制定猪—沼—果的区域规划策略
结合区域农业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素质环境等因素,合理整合资源,协调养殖业、种植业的合作,规划猪—沼—果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因地制宜地对猪—沼—果产业化发展进行区域规划,制定合理可行的策略,为发展绿色清洁养殖、无污染蔬菜、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果品种植业、健康养殖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万明长, 班小重. 加快贵州猪—沼—果产业化发展的条件与措施[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10):230-232.
[2] 刘德江, 邱桃玉, 等.浅谈南疆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议[J].中国沼气, 2010, (4):53-55.
[3] 廖柳英,庄靓靓,魏玉英,王娟,汪业雄. 广西新农村能源建设中沼气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 ——基于“恭城模式”的调查及经验思考[J].城市与区域发展通讯,2008,(4).
[4] 庞云芝,李秀金.中国沼气产业化途径与关键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增1):53-57.
[5] 何顺民,朱维林,吴礼友,等.我国农村沼气现状及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89-4790,4795.
[6] 林斌.生物质能源沼气工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7] 刘震宇,潘贵国,韩亚军等.关于西部沼气物业化管理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