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型高铁客站的景观设计
2011-07-24胡乔
胡 乔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高速铁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批新型铁路客站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当中,具有开放性的候车空间和复杂的客站功能。高铁客运线路的专门化、新的服务理念、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客站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铁路客站景观的定义与具体内容
本文所讨论的铁路客站景观是指铁路客站与其周围景观所组成的综合景观,包括客站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一定范围内的视觉信息,这种视觉信息是客站建筑与景观在形态上的一种重新整合。
景观设计具体内容包括:站前广场景观(硬质景观:铺装、小品等;软质景观:植物、水景等);站房内部空间景观(空间界面景观化处理、植物、小品等);站场空间景观(站台、雨棚结构、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跨线设施景观);系统设施景观(景观照明、公共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等四大部分。
2 新型高铁客站与传统铁路客站景观设计对比分析
2.1 站区规划与城市的关系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传统铁路客站站区存在综合规划不足,配套服务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火车站往往置于城市边缘,没有采用立体化组织交通,割裂了城市脉络等问题。如北京西站两个广场未能贯通。新型铁路客站与城市的关系则更为融洽:对站区综合规划范围到整个城市交通网络以及城市设计等多层面进行考虑,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接驳,将站房高架起来,大众交通从城市多个方向穿越车站成为可能,弥补了铁路城市的空间割裂,城市脉络在客站南北甚至更多方向贯通。这种有机联系城市空间的站区规划形式为客站区域特别是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活力,让客站景观能进一步融入周边区域,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2.2 客站景观与新型功能关系和流线变化相适应
传统铁路客站虽然充分考虑了各种交通方式对场地、设施的要求,分项进行各类停车场地与车行系统的景观设计,但停车场一般设于广场旁,各种车型流线与人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叉,造成了拥堵、混乱;进站人流和出站人流线路单一,进出人流集散集中在站前广场,人流负荷大,较为混乱。而枢纽型或大型的新型高铁客站实现了高度“零换乘”,站房内部的流线与功能空间相适应,换乘节点立体紧凑,多种交通设施之间的换乘。等候式、通过式空间并存,功能高架和集中产生各种流线模式。通过景观设计对客站静态人群和动态人流进行合理分隔和引导显得十分重要,主要包含对导向标识系统等系统设施景观的优化,植物、铺装和软硬质景观带来的空间引导设计。
2.3 客站空间布局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在传统铁路客站中,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便于客运管理”,客站一般是作为单一的客运作业场所而存在的。空间布局形式以“等候式”为主,站房内部空间分隔比较常规,设计时往往“重站房,轻雨棚”,站场与站房交通不便,各种交通模式联系不紧密。而新型高铁客站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便于服务旅客”。客站向多元开放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转化,空间布局形式为“等候式”与“通过式”并存,站房与站场密切结合,站棚一体化程度高,与地铁、公交等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相结合,形成交通枢纽或换乘中心。新型客站功能的变化使站房内部空间的常规分隔被打破,与站房密切联系的外部空间和景观可为旅客提供另一种体验,建筑与景观的共生形成了造型、空间及色彩的丰富序列,提供了令人难忘的空间视觉效果。
2.4 客站建筑造型与客站景观相协调的特点
传统铁路客站强调树立“城市大门”的形象,建筑呈形式化和城市化特点,体量巨大,立面宏伟壮观,满足了展现城市新貌的形象要求,但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于景观与建筑造型之间的相互协调考虑不足。新型铁路客站在建筑造型与景观的协调上比较关注以下几点:(1)历史性:高铁客站景观设计要呼应历史文化性主题,在形式、材料及色彩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之与站房气质相协调。(2)时代性:景观设计要表达时代特征、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贯彻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新材料、新技术。(3)地域文化性: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特点,并将客站建筑所展现的地域特色的元素进行提炼、整合,加以运用。对这三点的考虑可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灵活的运用于客站内外部各个景观空间。
2.5 客站结构体系形成的景观特色
过去的铁路客站多采用传统的建筑结构,站房与站场采用线侧式结合,通过天桥或地下通道桥连接,并且较少采用大跨度结构,各功能分区有独立的建筑空间,导致了站房内部景观特色的单一。新型高铁客站为满足功能的需要,采用了大屋顶、大跨度的结构体系,形成开敞明亮、视线通透的大空间,对大空间的景观处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1)。部分客站运用了“桥建合一”的建造方式,景观设计结合新的结构形式与建造方式,带来了多样化的、丰富的客站景观空间效果。
图1 北京南站候车大厅室内效果
2.6 乘客心理行为模式对客站景观的影响
客站作为旅途的起点和终点,其空间环境对于旅客的心理行为状态有较大影响,鉴于我国国情,客站人流量巨大,旅客候车往往呈现焦躁的情绪,传统的铁路客站必要公共设施及服务项目配套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性关怀。而在新型铁路客站景观设计中,应该紧抓旅客的心理行为需求,提供旅客需求的功能,体现人性化关怀。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所获得的对旅客心理行为模式的研究分析结果将作为客站景观设计重要依据。景观设计注重环境可识别性及生态性,利用植物景观的配置达到调节空间小气候的目的,创造令人愉悦、舒适的空间。
2.7 业态对客站景观的影响
过去我国的客站业态相对单一,虽有一些商业设施,但品质较低,较少考虑各种商业空间所形成的景观效果。如今新型高铁客站的业态构成对景观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单一交通功能体:以输送客流的功能为主、包含轨道交通的基础功能。商业空间面积小,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功能的特征,侧重于小尺度场所和细部设计,增加趣味性,设计手法尽量保持高度一致。(2)客站交通综合体:功能复杂,形成多重空间的复合型布局,景观设计考虑与多种业态功能相适应,景观层次丰富。
3 总结
综上所述,新型高铁客站有着不同于传统铁路客站的特点,应结合这些特点,做出“具体的”、“应答式”的客站景观设计,具体可遵照以下设计原则。
(1)多样性原则:结合自然环境、城市发展、社会人文、经济技术,营造多样化的具有地域性的客站景观。
(2)整体性原则:从客站周边城市环境到站前广场再到站房站场空间,各种景观元素的设计要保持系统的统一协调性,让客站的综合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呈现在旅客面前。
(3)功能性原则:客站的景观设计要在不影响客站自身功能性的前提下,通过精心设计,营造良好的室内外乘车环境,满足旅客心理需求的同时服务于客站功能。
(4)生态性原则:设计过程中不可忽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基地原有自然资源,利用植物改善环境,改善客站空间物理环境;减少人工照明等系统景观的能源消耗,运用现代绿色科技,提高景观环境品质。
[1]郑健,沈中伟.中国当代铁路客站设计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