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率工资理论局限性的探讨和修正

2011-07-24严维石

统计与决策 2011年24期
关键词:边际雇员工作量

严维石

(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所,广州510080)

0 引言

失业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学为此提出了工资刚性和效率工资等解释理论,由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2]等发展的效率工资理论是这个领域里的开拓性理论之一,以较低监督成本和较高工资的劳动薪酬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获得较高的产出。应该说,效率工资理论立论基础在于高工资激励出高劳动生产率,通过雇主对雇员监督与激励实现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理论已经成为关于失业的经济学重要文献。它证明失业存在的依据是,边际产出价值超过雇员的边际劳动负效用,而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边际产出价值应等于边际劳动负效用;换言之,雇主支付雇员的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时的工资,失业自然存在。然而,效率工资理论也留下一些问题:其一,效率工资理论模型中一个重要假设是存在一个雇员怠工被发现的概率,且这个概率是雇主为了成本最小化的选择结果,从雇主的监督激励来讲,雇主希望给雇员效率工资来节约监督成本。但是在支付效率工资的情况下,降低监督强度和怠工发现的概率很可能意味着雇员在获得效率工资,同时怠工可能性更大;其二,雇佣关系确立的一个前提是雇员获得报酬不得超过其边际产出价值(vmp),显然,这也就是新古典劳动经济学关于劳动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其边际产出价值论断。这样就可推知,雇员得到的报酬与雇主付出的监督成本之和不得超过vmp,进而雇员的工资w小于其vmp。然而雇主不会因为w<vmp,继续增加雇员,因为雇佣劳动力就伴随相应的监督成本s,所以均衡的vmp=w+s,这样w<vmp所引出的问题就不仅是失业问题,而且也是过度劳动问题,但是对失业归咎于雇主支付超过市场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解释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实际上,从监督成本角度和劳动者过度劳动的视角来理解失业存在的原因更有说服力,本文将进行这种尝试。

礼物交换理论是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1984)对就业理论的重要贡献[7],他根据乔治·霍曼斯(George Homans,1953,1954)在对美国东部一家公共事业调查,发现一个青年女工组(从事一项称“现金登记”的工作)完成劳动量明显超过了企业最低工作标准(平均超过15%),这是为什么?阿克洛夫通过部分视为礼物交换的劳动合同来进行解释。从学术史角度看,阿克洛夫并没有对效率工资理论做出直接贡献,但是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上述对就业现象,产生与效率工资理论相似解释[7],很多经济学家也将他的理论作为效率工资理论的一种解释(德里克·博斯沃思和Yellen等)。应该说,阿克洛夫对礼物交换的解释是令人疑惑的,他将其解释为雇主高工资与雇员高劳动产出之间的交换。实际上,之所以雇主没有提高企业最低工作标准或者降低工资和雇员超标准工作之间交换的是,雇主持续提供雇员稳定的、获得认可的工作环境,作为交换雇员超标准工作。高工资源于超标准工作带来的高劳动产出价值,同时雇用关系的和谐减少了监督成本,监督成本的降低也会提高劳动边际产出净价值(vmp-s),继而雇员获得相对高工资。

另外,他解释了为什么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劳动者不被雇佣的原因。他认为,一定条件下雇佣的劳动者是有限的,超过限度,即使受雇者不要薪酬,雇主也是不愿意雇佣的,就像大坝选址一样,一定流域可建的大坝是有限的,如果大坝被建造错地方,则不可能发挥很好作用,该流域其它地方建坝效果也将受到限制。

阿克洛夫的礼物交换理论与夏皮罗、斯蒂格利茨的效率工资理论都将失业产生的原因归咎于雇员支付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这是效率工资理论重要缺陷,产生缺陷的原因在于忽略劳动强度,实际上,这些劳动经济理论都在对工资和雇员的劳动强度的关系上有缺失,如果劳动强度增大,即使支付超过一般劳动强度所得工资的新酬,也不意味着它超过均衡工资。在竞争条件下,效率工资同样要受制于劳动边际产出价值,取决于劳动边际产出净价值(劳动产出净价值=劳动产出价值-监督成本)。而前面分析表明,监督成本的存在使得效率工资低于劳动边际产出价值,而当工资低于劳动边际产出价值时,失业就是自然的。这时,雇员劳动强度就加强了,出现过度劳动现象。

市场均衡工资是劳动力需求等于供给的工资,当雇主支付超过这种工资的效率工资时,雇员劳动的vmp也就已经超过市场均衡时劳动强度对应的vmp,这一方面是由少于市场均衡时的雇佣劳动带来了mpl增加;另一方面是雇员劳动强度增加引起的mpl上升。也就是说,在竞争劳动市场条件下,雇员劳动边际产出价值支付雇主的监督成本和雇员自身的劳动薪酬,作为回报,雇主给予雇员持续的、认可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本文将试图以新的视角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模型“调和”这种冲突,并使得阿克洛夫礼物交换理论模型化。

1 基本模型

与效率工资理论不同,这里,不假设雇主监督雇员“怠工”存在一个概率参数。而是假设雇主根据试用期的雇员能力展示,与雇员签订一个依据有效工作量的工资合同,并且有简单有效考核工作量的办法。假设雇员的能力或认同参数为a对于雇主来说是不完全信息,因此雇主只能通过雇员完成有效工作量来推测,其完成这样的工作量创造的边际价值和其能力或对工作认同度a有关,即能力越强或认同度越高,边际价值越高。也就是说,能力强或认同度高的雇员完成相同工作量需要雇主投入的其它资源越少。假设雇员工作的生产力函数为v,则

式(1)的一阶条件大于零,即va′>0,vx′>0。雇员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也会给其造成劳动负效用c,则其劳动负效用函数为

c的函数具有的特征cx′>0和cax′<0。这些特征的解释是,劳动带来的边际劳动负效用是递增的,交叉导数小于零表示能力越强或认同高的雇员完成边际工作的负效用越低。这样,雇员目标函数为:

对(3)式进行最优化,一定能力的员工选择一个工作量来实现最优化,可得

式(4)定义了一个选择函数x=x(a),将选择函数代入(4)式,比较静态分析可得

w″<0的情况是(3)式最大化的条件,这样(5)大于零,这就意味着能力越强的雇员愿意提供的劳动量越大。因为同样工作给能力强或认同度高的雇员带来劳动负效用小于能力差或认同度低的雇员劳动负效用。

在雇员最优化的条件下,竞争的市场将使工资必须对雇员的生产力做出反应,可简化为

将选择函数的反函数a=a∗(x)代入(6)式,对其进行导数处理,可得

显然,将(4)式代入(7)式可得

从(9)式可以看出,雇员工作投入的边际劳动负效用超过其边际收益,换言之,雇员为了向雇主展示其能力或认同,需要通过投入劳动完成有效工作量去向雇主发送能力或认同度信号。这样,“过度劳动”就发生了,就形成了雇员将过度部分劳动作为礼物送给雇主,这就是阿克洛夫的礼物交换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归纳出一个命题:

命题1当雇主根据雇员完成有效工作量给付工资时,雇员通过完成的工作量向雇主发送能力和对工作认同的信号,雇员边际劳动负效用大于其边际收益,出现雇员“过度劳动”现象。

这个命题解释阿克洛夫通过部分视为礼物交换的劳动合同来分析的同样问题。雇员的过度劳动将对就业和失业问题产生影响,而且当雇员过度劳动时,劳动力市场上就会出现接受相同工资水平,甚至更低一些工资水平下而不能就业的求职者。为了直观地分析雇员过度劳动对失业的影响,图形分析如图1。

图1 过度劳动对失业的影响

图1中,v(x)-w(x)是工作投入劳动的边际产出价值与应付工资的差额,s(x)为雇员劳动的监督成本,监督成本随着要求雇员投入的劳动量上升而上升。s0(x)是作为礼物交换的一部分,雇主给予雇员宽松的工作环境,降低监督强度后的监督成本曲线,w是工资率。w(x)是雇员投入的劳动量与工资关系曲线,雇员投入的劳动量x越多,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越高,反之则相反。DL曲线是雇主劳动力需求曲线,SL曲线是劳动力供给,是工作投入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工资与监督成本之和的劳动投入,x∗是雇员通过完成有效工作量来向雇主发送能力或认同度信号的最优劳动投入。很明显,雇员为了通过完成有效工作量来向雇主发送能力或认同度信号而出现的过度劳动将会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失业现象。前面的分析已经表明,雇员过度劳动并不是由高工资所引致的,而是出于发送能力或认同度信号所需,因此雇主根据市场均衡工资支付给雇员,雇员通过完成有效工作量来向雇主发送能力信号而出现的过度劳动x∗也会使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一些接受市场均衡工资而无法找到工作的求职者bc。s是由于雇主与雇员之间信息不对称引起雇主对雇员劳动的监督成本,而这种监督成本是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来支付,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下,劳动者所获的薪酬w=v-s。

雇员通过过度劳动完成有效工作量来发送能力信号的目的并不一定是希望获得直接的、更高的报酬,很可能是为了表示对工作认同以获得稳定的工作。

命题2雇员通过“过度”劳动部份作为礼物给雇主,而作为回报,雇主提供的工作条件或环境得到了雇员的认可,这种过度劳动是产生失业的原因。

w∗之所以高于是因为雇员在工作中投入的有效劳动量更多;同时,为雇主创造的价值更高,而不是雇主简单支付高于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

2 小结

本文对效率工资理论和阿克洛夫的礼物交换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对效率工资理论的新解释,协调效率工资理论与新古典劳动经济学之间的“冲突”,将阿克洛夫的礼物交换理论的核心思想模型化。雇员将部分劳动作为礼物给予雇主,以回报雇主提供的得到认可工作条件或环境。

[1] Shapiro,Carl,Stiglitz,Joseph.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as a Discipline Devi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4,(6).

[2] 布兰查德等.宏观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3).

[3] Eugene Silberberg,Wing Suen.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s:A Mathematical Analysis[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5] 米尔格罗姆等.经济学、组织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 George A Akerlof.An Economic Theorist’s Book of Tal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 德里克·博斯沃思等.劳动市场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边际雇员工作量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香港破产机制中的雇员权利及其保障
能源投资基本功之正确认识能源的边际成本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台媒:美企CEO薪酬是雇员300倍 迪士尼差距最大等4则
美国提高联邦雇员最低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