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2011-07-24李红湘
李红湘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各高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激烈竟争和挑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想在竟争中胜出,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和决策管理自由度的加大使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但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改革却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引发财务风险的行为频繁发生。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对高校的财务进行有效的分析,完善高校财务工作。
二、高校内部财务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控制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程序来遏制舞弊,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降低风险、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为了确保学校教育事业活动有序运行,确保资产的安全,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高校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高校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是高校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是通过高校内部部门和人员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相互联系、相互协助、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是对国家制定实施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细化与补充,是国家法律法规与单位内部科学管理需要的有机结合。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高校内部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一是规范高校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它是灵魂、核心。而完善的单位内控制度则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基础。
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杜绝国有资产被侵占或重大损失案件的发生,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高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明确经济业务的操作程序和行为规范,使职工遵纪守法,努力工作,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高校内部控制现状
高校内部会计制度的推行在大的方向上是保障高校会计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工,内部控制并未普遍贯彻,普遍存在的问题凸现在执行不到位,导致财务问题屡见不鲜。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会计基础薄弱。
高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收入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然而有许多高校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方式,认为只要按预算执行,没有必要强调内部财务控制,甚至认为执行预算就是内部控制,因此很多高校往往不主动去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或干脆把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办法作为本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有的学校虽然建立起相应的控制制度,但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整个控制系统和整个会计工作环境来建立一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如会计岗位责任不明确,财务工作不遵守基本的回避制度和稽核制度,削弱了财务会计的核算功能,会计队伍稳定性差,业务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二)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缺失,会计监督不力
不少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稽核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如:虽然制订了奖惩规定,但没有制度化,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由于监督力度不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而造成的假账泛滥、财务信息失真等严重问题;利用权力私自调用学校资金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侵吞国家利益等。
四、完善措施
(一)在高校决策机构中设立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作为专职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不再兼任其他方面的工作,直接对校长负责,这样有利于保证总会计师的公正性、权威性,防止经济政策倾斜。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各项财经工作,严格执行财经法规,负责处理日常财经方面的重大问题,从资金角度协调财务、审计、基建、后勤等工作,代表校长处理同财政、银行、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的经济关系,确保学校资金良性运转,使学校的各项经济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完善会计系统,实施财务风险控制
目前,高校财务会计系统在高校的整体内部控制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好人主义思想泛滥及缺乏相应责任约束这三大症结成为高校会计系统薄弱的主要原因。目前,高校财务系统的职能更多地是事后的算账报账,经济交易没有在适当的会计期间记录,对高校的会计及其他方面管理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也为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此外,高校教育改革给予了高校愈来愈多的财务运作自主权,尤其是高校作为独立贷款主体出现,使得高校财务风险日显紧迫,因此,必须加强完善学校财务会计系统,强化实施财务的经济责任风险。
(三)完善治理机构,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要根据工作、管理、控制需要进行授权,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应包括:①批准范围:所有经济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②授权批准层次: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③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确保国家和学校利益不受损失,确保增值增效。④授权批准的程序:明确学校审批责任人及各级部门审批人程序,做到下级对上级负责,以保证经济活动收支的真实、完整。
1.建立高校监事会制度,通过适当的外部机制来制约高等学校法人权力的运行
高校依靠国家投入、社会捐赠、学生的学费以及国家对教师的任命等取得法人资格,具有了法人财产权和依据国家规定与市场需求自主办学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作为法人实体具有了自己的内部利益,甚至部门利益,高等学校办学行为与政府办学的目的出现分化。一些高等学校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出资的初衷,乱收学费,甚至利用校内监督力量薄弱、出资人对学校监督管理的缺位而中饱私囊、贪污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因此,在高校内部各种权利与义务配置不做较大调整的前提下,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如党的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不能从根本上遏制高校的权力膨胀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应该仿效国家管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办法,在高校建立监事会制度,通过适当的外部机制来制约高等学校法人的权力运行。高校监事由政府派出,对政府负责。监事会主要监督高校的财务状况与高校的办学方向,并对高校主要领导人的办学业绩进行评价,以此作为干部任免的基础,而不涉及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其他事务。
2.实物资产控制,保证资产安全与完整
高校实物资产数量多、金额大,分散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科研、服务、管理领域,管理难度非常之大。(1)必须贯彻财务并重的原则,建立实物资产保全制度,对资产的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地予以记录。加强资产所有权管理,建立资产个体档案。所有资产价值全部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内,定期进行实物清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账实的一致性。(2)建立资产记录资料保护制度,对资产的各种文件记录和账实记录资料要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3)建立限制接近制度。主要是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有权接触资产。
3.加强预算控制
(1)真正落实“零基预算”。在实务中,传统高校预算的编制通常是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变化做简单的、公式化的调整,这样常年累积下来的预算缺乏科学的依据,其作为控制依据的有效性显然难以保证。为提高高校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近年来,教育部在高教系统推行了“零基预算”,“零基预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员参与”,可以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2)实行“校务公开”。每年年初将预算向职工和学生公布,年度结束后,再公开进行预算考核,形成以预算控制资金开支的内部制度。其公开性、规范性使其真正成为了学校经济活动强有力的控制工具。
4.加强风险控制
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必须从全校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整体运作,从系统的角度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监控纳入其中。其核心思想是“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风险监控通过采用合适的组织架构、制度安排、风险监控工具和风险预警模型对全校各个领域的财务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风险管理则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活动来实现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
由于高校涉及的经济活动和业务都比较多,要及时发现问题还必须遵循管理学原理,实施“关键领域,重点监控”的原则。这不仅能够提高风险监控的效率,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风险消灭于萌芽阶段、尽量减少学校的损失起到很大的作用。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关键领域主要在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大宗物资采购、校办产业等方面,在这些领域通过设置相关的权限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以及不定期实施审计等手段进行督促和监控。
五、结束语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和教职员工数量的增加,高校投入资金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济业务量不断增加,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及实施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将控制触角伸向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其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根据自身发展规律,制定一套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