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寨县山洪灾害防治与非工程措施建设

2011-07-20李文清

山西水利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成灾山洪雨量

李文清

(忻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忻州 034000)

五寨县暴雨山洪频繁,这不仅对五寨县山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五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也是五寨县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按照国务院精神,国家防总、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五寨县将作为山西省第一批进行实施。

1 县域概况

1.1 地理情况

五寨县东接神池县,西连岢岚县,南隔芦芽山与宁武县相邻,西北与偏关、河曲县接壤。东西宽48.75 km,南北长60.15 km,全县总面积1 391.28 km2.辖区内有3镇9乡,共250个行政村,27 187户,总人口约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 053人。

1.2 河流水系

全县均属黄河流域,境内分布有朱家川、县川河、岚漪河三条黄河一级支流和清涟河。朱家川河为五寨县最大河流,境内河长30 km,流域面积1 253.4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0.4%,主要支流有清涟河、乔峪沟河、都嘴沟河、鹿角河和井儿洼沟河;县川河位于县境北部,境内河长31.5 km,流域面积112.7 km2,占总面积的8.1%;岚漪河在五寨西南部,县境内河长7 km,流域面积25.2 km2,占总面积的1.8%.

1.3 水文气象

五寨县属亚寒大陆性气候,全年中多受季风的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8.1℃(1957年2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6.7℃(2005年6月22日),平均无霜期127天。多年平均降水量478.3 mm,最大年降水量711 mm,最小年降水量仅为252.9 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一日最大降水量137.6 mm,1 h最大降水量44.8 mm.

1.4 历史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主要由连续降雨诱发,受气象因素控制,多发生在6~7月份的主汛期,如表1所述。

表1 主要受灾年份山洪灾害损失调查统计表

2 非工程措施建设目标任务

2.1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在五寨县行政区划内具备宏观掌握境内雨情时空变化的趋势,并按照前期分析设定的成灾雨量等级或成灾水位等级,实现实时预警;强化群策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2.2 建设任务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五寨县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在县防汛指挥部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此平台,县级防汛部门根据山洪灾害信息和预测情况,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策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3 危险区划分及预警系统建设

3.1 小流域情况及危险区划分

对县域1 391 km2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历史山洪灾害及地质灾害的情况普查,确定五寨县清涟河等24个小流域为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区域,其中5个流域为高危险区,16个流域为中等危险区,3个流域为低危险区,涉及12个乡(镇),190个行政村,总面积845.4 km2.小流域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小流域基本情况统计

3.2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五寨县水雨情监测系统以雨量监测为主,水位监测为辅同时辅以流量监测等。

3.2.1 监测方式

(1)简易监测站。为扩大水雨情信息监测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村组自防自救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配置简易的雨量、水位监测站,采用有雨定时监测,大到暴雨或水位上涨加密监测,利用手机进行信息发布,达到群策群防的目的。

(2)自动监测站。为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威胁区的雨水情信息,在人口较多、经济发达、受山洪灾害威胁严重的镇、村,设立雨量、水位自动监测点,采用增量随机自报、定时自报、事件加报和召测兼容的工作体制;采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配置相应的雨量、水位传感器,以及遥测终端及通信终端设备,使用公网组网,实现水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

3.2.2 站网布设

在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按照20~100 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站;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乡(镇)、山洪灾害频发及人口密度大的村组、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暴雨中心,按照20~30 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站。

流域面积超过100 km2的山洪灾害严重的流域,且河流沿岸为县、乡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区、重要工矿企业、小型水库等布设自动水位站。

按照上述原则,在24个小流域内共需新设31个自动雨量站,其中6个兼自动水位站、8个兼简易水位站,新建158个简易雨量站,共享水文、气象部门2个已建的自动雨量站,组成雨水情监测站网。

3.2.3 信息采集传输通信网

使用GSM作为信息传输信道,所有新建站安装位置均有公网信号,使用GPRS作为数据传输方式,GSM-SMS作为命令和数据传输的备用方式,在GSM-GPRS道出现故障时,遥测终端自动切换到GSM-SMS方式,将数据传送到五寨县防汛指挥部,并接受县防汛指挥部远程设置。

4 预警指标的确定

临界雨量等预警指标的确定是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历史暴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初步确定临界雨量,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修订完善。五寨县预警指标分为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1 雨量预警指标的确定

山西省山洪灾害多发区域代表站,五寨县范围内有三岔、五寨两个自记雨量站,根据近50年观测系列的暴雨资料,参照五寨县历史山洪灾害成灾暴雨量级、地质条件和历史洪灾调查成果综合分析,确定成灾暴雨指标。

准备转移指标:当五寨县山洪易发区1 h成灾暴雨为30 mm或3 h成灾暴雨为45 mm或6 h成灾暴雨为60 mm或24 h成灾暴雨为90 mm时,五寨县防汛指挥部应及时向该流域内乡(镇)、村发布居民准备转移的指令。此为预警的基本指标,实时预警指令需依据基本指标和流域前期影响雨量(土壤湿润程度)因素综合确定。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参数可利用本站或临近监测站点分析成果,确定预警流域的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参数K、IM值,据此采用连续演算法计算预警流域每日的前期影响雨量。

立即转移指标:当五寨境内某流域1 h面平均降雨量达到45 mm或3 h达到60 mm或6 h达到80 mm或24 h达到110 mm时,县防汛指挥部应及时向该流域内乡(镇)、村发布居民立即转移的指令。

当前期影响雨量超过土壤最大持水量IM值的70%时,不同时段准备转移或立即转移的预警成灾雨量在基本指标基础上扣减10~25 mm.

以上雨量预警指标仅为五寨县防汛指挥部建成初期的参考指标。系统建设后,需根据雨情、水情、灾情资料积累不断修订,以增强五寨县各流域预警指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4.2 水位预警指标的确定

五寨县境内大多为季节性河沟,没有水文站,也从未设立过水位观测站,缺乏实测历史洪水水位资料。所以目前水位预警指标难以确定,只能在24个小流域内选定几处下游有重要城镇,工矿企事业单位,且人口相对密集的水位预报节点,进行历史洪水位调查,依据各调查点的山洪灾害成灾情况,确定历史成灾水位为立即转移指标;再结合当地水利工程,在历史成灾水位适当降低的情况下,作为准备转移指标。

5 结语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为主要内容,以雨量等预警指标的确定为重中之重,但还必须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进行演练和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不断修定、合理确定临界雨量等预警指标,达到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五寨县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成灾山洪雨量
宁夏红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及产沙分析
木石也可成灾
优雅地表达
基于小波去噪的称重雨量数据分析
沙棘木蠹蛾成灾原因及控制措施
SL—1 型雨量传感器故障分析排除和维护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