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形势下如何保障并提高航海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2011-07-20李尚富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航海船员实训

李尚富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70)

随着世界海运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航海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多个航海院校及航海类专业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同时我国从事海洋运输业的人员也在最近几十年有了迅猛的增加。[1]目前,我国船员总数已达155万,其中海船船员51万,内河船舶船员104万,船员总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高级船员的需求量依然很大。我国虽已是船员大国,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持有甲类三副/三管以上适任证书的高级船员仅仅有18万左右,而菲律宾却拥有33万以上的高级船员。由此可见我国的高等航海职业教育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船员职业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国际职业。在我国海员数量剧增,成为船员大国的同时,如何保障我国高级船员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其素质,使我国船员处于国际竞争的领先地位,正在成为高等航海教职业教育者们思考探索的问题。笔者就个人实践经验作一些简单探讨。

1 控制生源

由于航海工作的特殊性,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初步调查显示,现在航海专业毕业生供求比为1:3,并且这一比例还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仅因为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就无限制扩招,必将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从而导致毕业生质量的降低。国际船员市场的竞争最终将是船员质量的竞争,如果不注重质量只注重数量,我国的船员必将在世界船员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必须适当控制航海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2 课程改革

由于大学教育的滞后性,使得航海职业教育的课程并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课程设置相对简单,与实践脱离等问题逐渐突显。因此适当的课程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航海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学时同样应抓住这个主题。以《航海学》和《航海仪器》这两门课程来看。《航海学》这门课程,在船舶实践工作中,天文部分的内容使用已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时可适当弱化该部分内容;而潮汐部分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性较强,在教学时则应做到适当加强。《航海仪器》这门课程,随着船舶全面自动化的推进,船舶对于仪器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针对实际工作的需要,教学时则应当重点加强。即所谓“强化潮汐、仪器,淡化天文”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紧扣实践。

3 以“三模块、三步法”为基础,构建“立体化”实训基地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航海人才培养需求,从航海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出发,构建“三模块、三步法”为基础的“立体化”航海技能训练基地,提高航海人才的质量及综合素质。[2]

(一)“三模块”实训结构:即基地的实训功能由基本技能训练模块、模拟操作训练模块和实船适岗训练模块三大部分构成。如图1。

图1 基地构成框架图

(1)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分成海员专项培训和基本操作训练两个子模块;如船员基本安全培训,急救,艇筏,高级消防等培训。

(2)模拟操作训练模块分为单体模拟操作和综合模拟操作两个子模块;如操舵模拟,雷达模拟,卫星通信模拟以及大型船舶操作模拟等内容。

(3)实船适岗训练模块分为教学实习船综合训练和航行实习船综合训练两个子模块。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学实习船“育睿”轮停泊于南京长江三桥附近的学校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航行实习船训练部分,则是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在学校的沟通下,学生真正走上企业的航行船舶进行综合的实操与训练。

三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组成“立体化”实训结构。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训环境,形成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二)“三步”实训法: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为学生设计从“基本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操作训练-实船适岗综合训练”的“三步实训法”。“三步实训法”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员从理论教学体系的依附中摆脱出来,从而使实践教学成为航海职业教育的中心环节,成为航海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立体化”实训以现场操作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增强了实训的连续性、系统性、层次性和综合性,消除了理论学习和实岗作业的距离,同时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宣传动员、工艺竞赛、互帮互学、场地清洁、安全保护等形式,对学生实施立志定向教育、服从意识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吃苦耐劳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对学生逐渐养成职业行为习惯。

4 实训、试验、实习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航海职业教育必须着眼于为社会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的思想。航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通过多渠道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实训、试验、实习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实训,即学校建立仿真船舶实训基地。根据三模块的要求,建立基本技能训练基地、模拟操作训练基地和实船适岗训练基地。并且在教学安排中,学生的实训课程占到总课程的一半以上,使学生在实训基地有充分的机会进行操作训练。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

(二)试验。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组成多个团队,走出校门,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如帮助地方VTS中心测算长江某航段的通航密度,或测算长江某航段的船舶通行量等工作。此类工作即可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在试验中学生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能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学习的快乐,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奉献精神。

(三)实习,即学生在大学期间,给予学生两次以上上船实训实习的机会。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航海职业教育的课程多是很抽象的。实习即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给学生一次上船的机会,让学生对船舶形成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为他们掌握好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之后,再为学生提供上船实习的机会,多次的实船实习可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航海工作者的顺利过渡。

5 校企合作,共谋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3]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在此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抓住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的时机,与南京油运公司,江苏远洋运输公司等多个航运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学生在校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上船实习机会,学生可在暑假期间或者周末在老师及辅导员的带领下到企业航行船舶参观实习。使其尽快熟悉其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增加学生对于自己将从事工作的了解。企业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了解学生的工作能力,并可在实习期间择优选择一部分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实现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直接对接。

(二)[4]企业将部分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安排到学校进行教学工作。船长轮机长从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其他人员则承担实训课程教学工作。一般来说职业船员一年中在船工作时间为8个月左右,而在家轮休为4个月左右。推进校企合作后,企业船员可采用在船工作一年,在校教学一年,或者在船工作6个月,在校教学6个月的方案。这样既解决了船员公休期间的再任职问题,同时也满足了职业教育需要大量有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做教师的要求。如此既可使教学工作不与实践相脱离,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性,同时也可帮助船员树立更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局面。

6 建立企业反馈,学生反映,学校(教学)改变的联动机制

在企业、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航海职业教育如何做到让企业满意,让社会满意。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必不可少。学校在送出学生后,及时派遣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到企业一线去走访,了解毕业生现状,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企业对在岗学生的评价,对毕业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做到全面了解。学校针对企业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实际情况出发,组织精干教师队伍研讨教学改革,对教学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教育工作中,始终抓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的毕业生这条主线。

1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中国海事局,010-7-5 http://www.m sa.gov.cn/Notice/Notice/b0e13062-e8cb-4047-a176-12003222012b.

2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 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猜你喜欢

航海船员实训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大航海争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航海博物馆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
失衡滞后的航海高级人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