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011-07-19

化学教与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探究教师教学

成 华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在几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应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应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为教学目标之一。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通过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实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让问题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提问训练,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理念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因此,教师要在化学教学中积极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善疑多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

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一些矛盾,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解决,开始积极的思维,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就像投入池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打开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某种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过程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参与到积极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从而使师生间教学的相互作用进入优化、高效的状态,促进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

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的教学中,笔者为了交待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先做了一个“水生火”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的事实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传统观念,动摇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接着就有学生提问:“一般水是能灭火的,但是老师刚刚把水滴在棉花中却能产生火,这是为什么?水和棉花有什么不一样?棉花中有没有藏东西?”这时我们就应该抓住契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棉花中有金属钠,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会不会是金属钠与水发生了反应?”学生继续发问,这时教师安排学生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分组实验,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进行探究,积极性高,观察仔细,对于该实验的现象也就非常深刻,特别是钠在水面剧烈反应并熔化成小球,让学生明白了钠与水反应会释放大量的热,对“水生火”的疑问就不攻自破了。

二、引导学生提问,促进其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化学学科特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正确思维、积极探索、学会提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依据学生的疑难进行教学,这无疑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式。要教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课堂学习不仅要思考,还要懂得如何思考,学会如何提问题。提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归纳出几种常用的方法:

(1)根据课前预习任务来引导学生提问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提供预习提纲,“逼”着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同时提出疑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这便是设疑引疑。课前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同时也能为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如:在预习《金属钠的性质》中可以让学生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如何?学生就会思考: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能增强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且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查阅资料和多种思维活动参与,容易产生思维的深化和知识的升华。

(2)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提问

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丰富的色彩和现象,在教学中呈现这些现象,学生大多会引起好奇,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中阅读课本内容或探究某一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大胆设想,设计问题。这时,学生也许会提出许多连教师也没想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先由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寻求答案,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引导后一起讨论解答。起初,问题中有价值的也许不多,但慢慢地,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多起来。

如:在《Cu—H2SO4—Zn原电池》分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不仅铜片上有大量的气泡,而且在锌片上也有气泡,这与课本理论现象有矛盾,于是,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锌片上也有气泡呢?”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得出:锌片不纯,在其表面形成了许多微小的原电池,导致锌片上也产生了气泡。这样就改变了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变“逼我问”为“我要问”,增强了问题意识。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问题,但跟同学之间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互提问。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把问题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4)课后学生复习思考,提出书面问题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复习,反复思考,提出书面问题。教师汇总问题后加以整理,对于相同的问题在课上先由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解答。不同的问题则利用课间面对面的予以个别耐心解答,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5)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问

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有机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来,可以说找准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案例:高一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中的有关硫的内容时,我们把重庆开县的井喷事件作为情景,即2003年12月23日24分,当人们还处在熟睡中之时,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因为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天然气井喷恶性事件,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臭鸡蛋味。最终导致周围居民疏散不及时而中毒死亡240余人,方圆一公里内的家禽、家畜无法幸免。天然气的井喷,就是从气井出来的,还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的天然气发生无法控制的,向空气中喷发,一般可以达到30多米高“气柱”。天然气是动植物“残体”在深层的地下经过长时间无养发酵而产生的气体物质,主要成分是CH4,其中也混有有毒气体,此气体被称为 “瞬间杀手”。消防队队员和援救的化学援救队赶到现场后,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点燃井喷气体;二是在燃烧的火焰周围内用大型机械形成20-30米高的“水雾”防护墙。环境监测人员将这种“水”收集起来后,测定pH值为4.85,第三天再测定pH值时发现变为4.75。请同学认真阅读材料,从元素化合物角度提出有疑惑的问题。

学生所提的有关问题有:

①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臭鸡蛋味,该有毒气体是怎样出现在天然气里的?

②动植物残体中有什么物质?

③周围的农民和动物都有大量伤亡,这种有毒物质是什么?

④为什么要点燃井喷气体?

⑤为什么在燃烧的火焰周围内用大型机械形成20-30米高的“水雾”防护墙?

⑥这两项措施能怎样缓解事故扩大?

⑦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毒气体对空气的危害?

⑧为什么水雾掉下的水测定pH值为4.85,过一天再测定pH值时发现变化4.75?

……

(6)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认识比较浅,有的认识比较有见地。当然教师应该改变评价方式,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通过探究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是现今新高考所高度崇尚的理念。

例如:在讲解Fe(OH)2的性质时,我就先告诉学生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就会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此时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原因:①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更好地制取Fe(OH)2呢?结果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提出了多种很有见解的制取Fe(OH)2的改进措施。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而教师通过学生所提的问题,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和学生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引导,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由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阶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的能力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从敢问到善问,提高质疑能力和质疑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提倡鼓励和精心引导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留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并要处理好 “提问”与“答疑”的关系。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教师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