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矿物和硅酸盐产品》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
2011-07-17华丽亚
华丽亚 周 健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江苏 江阴 214400)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新课程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从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新课程的内容设计更多地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如何设计化学课堂教学,并将其落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硅酸盐矿物和硅酸盐产品》一课的精彩设计和生动实践,作了很好的回答。本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的内容,是周健老师开的一节江苏省省级公开课。
一、设计理念
《硅酸盐矿物和硅酸盐产品》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很简单:
1.认识陶瓷、水泥、玻璃等常见的硅酸盐产品;
2.知道几种常见的硅酸盐及矿石。
因此,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解辅以图片的方式展开,只作简单介绍、一般了解。通过对新教材的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节课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的要素,从化学的角度看,其价值和意义是惊人的!首先,化学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而陶瓷、水泥、玻璃则是现代人类生活中广泛使用、不可或缺的物品,我们有理由、也应该让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它们,熟悉它们;其次是这堂课中不可忽视的情感、文化和价值观的内涵,比如:瓷和China的中国情结;陶瓷和古代华夏文明的爱国情结;陶、瓷、水泥、玻璃、分子筛的硅酸盐发展史……。基于以上出发点,我们选择了该节课作为此次学校省内对外公开教学活动的内容,并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相关设计。
1.内容和方式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块:陶和瓷、硅酸盐矿石、水泥和玻璃,展开教学的主要方式为合作学习和分组实践,具体如下:
①陶和瓷——可细分为土、陶、炻、瓷,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容易搬进课堂,为增强其“文化”的气息,专门引入了江阴市博物馆的古代陶片和瓷片,商代的硬质陶将军罐,明代的龙泉青瓷碗,让同学们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宣传和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陶和瓷,课堂上还特别设计了和博物馆宣教职能的进一步互动———请博物馆专业人员走入课堂讲解陶和瓷的区别,让同学们领略专业的文物讲解。
②硅酸盐矿石——认识矿石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亲眼看到,亲手触摸矿石了。本环节从博物馆标本室借来了精美的矿石标本:绿柱石、蛇纹石、鱼眼石……,这是和江阴市博物馆宣教职能的的又一互动。在认识矿石成分的环节中,课堂上则设计了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③水泥和玻璃——水硬性是水泥的最大特性,认识特性不能只有枯燥地讲和空洞地想,为此课堂上设计了用速凝水泥(加水搅拌5分钟即凝固),让同学们亲手制作艺术水泥板,感受水泥硬化的全过程。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两种玻璃,为加深学生对其性能的进一步认识,课堂上设计了钢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PK——撞击试验,为能给课堂提供高性能的钢化玻璃,我们联系了福特汽车4S店,4S店慷慨赞助了一块车用钢化玻璃。
2.品质和能力
本堂课采用分组的方式,设计了多组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动手实践:如通过观察、触摸的方式比较古代陶片和瓷片;用速凝水泥制作艺术水泥板;分组竞赛书写矿石的氧化物形式;男女三人组分别完成钢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撞击试验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文化和价值观
本堂课的设计中自然地渗透了一些具有人文内涵、思想艺术、情感和价值观的元素,如:课前5分钟,古埙(一种陶制古乐器)演奏的《高山流水》古曲的渲染;陶的引入——古埙,我国最早的陶制乐器;长城——China——瓷的导入,其呼之欲出的爱国情感;具有艺术和审美价值的古代陶片和瓷片、商代的印纹硬陶将军罐、明代的龙泉青瓷碗;大自然形成的精美的硅酸盐矿石;当团队合作的结晶——艺术水泥板组合成WELCOME时的欢呼和激动;硅原子晶面上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二、教学准备
1.教室整体规划
54张课桌,每9张拼成一方块,在教室中按如下摆放,每组9位学生:
2.讲台:铺深蓝色天鹅绒布,上面陈列两件文物(江阴市博物馆提供)
a)明代龙泉青瓷大碗
b)商代印纹硬陶将军罐
3.每组桌子中间铺红色天鹅绒布,上面放有如下物品:
a)硅酸盐矿石各1块,贴有标签(矿石名称、产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b)古代陶片和瓷片各3块(江阴市博物馆提供)。
4.每组桌子左(右)下角处还准备了制艺术水泥板的材料:半杯水泥(约350mL)、半杯水(约150mL)、一张报纸、一个框模和一根搅拌棒。
5.辅桌:在讲台右方(如上图)准备一张桌子(玻璃强度PK试验用),桌后面隐蔽放置普通玻璃镜框和汽车用的强化玻璃。
三、板书设计
四、听后感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被一些问题所困扰:
1.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到底应该怎样落实?
2.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如何收敛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合作学习的质量?
3.教师应该如何营造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如何解决课堂“体验”中的各种矛盾?
4.化学教学如何走出课堂,化学教师如何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
《硅酸盐矿物和硅酸盐产品》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