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联二萘结构聚芳醚酮的合成与性能

2011-07-16董春梅王大刚朱光明向雄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萘酚双酚手性

王 雷,董春梅,王大刚,朱光明,向雄志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60

外消旋体的拆分在有机合成,特别是在药物化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手性化合物的两个对映体虽然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基本相同,但在药效及药物动力学方面却表现出很大差别.目前手性固定相用于外消旋体拆分的研究报道较少.聚芳醚酮具有耐溶剂性和耐高温等特点[7-9],将手性基元引入聚芳醚酮主链中,可以尝试作为耐高温、耐溶剂的固相手性拆分试剂.曹晖等[10]以联二萘酚和二氟二苯酮进行反应,制备活性官能团相对较远的单体,并与双酚A共聚得到Polymer 1.Maeyama等[11]以联二萘酚和二氟二苯酮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得了Polymer 2.测试表明,这两类聚合物都具有较好的旋光性,但由于合成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作为固定相使用,较难加工制备膜材料,且会影响聚合物的耐高温和耐溶剂性能.本研究致力于制备一种高相对分子质量含联二萘结构的聚芳醚酮,对其结构、溶解性和耐高温性进行研究.

1 实验

1.1 化学试剂

1,4'-二氟二苯酮从Aldrich公司购得,未经纯化直接使用.浓硫酸、甲醇、无水乙醇、二甲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 (DMF)、N-甲基吡咯烷酮 (NMP)、苯酚和浓盐酸等均为国产分析纯溶剂,使用前未经处理.甲苯使用前用钠丝干燥24 h,N,N-二甲基乙酰胺 (DMAc)使用前用0.4 nm的分子筛进行干燥过夜.碳酸钾使用前在真空烘箱中200℃下干燥5 h.S构型1,1'-联-2-萘酚从连云港手性化学有限公司购得,使用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2次.

1.2 双酚芴单体的合成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球形冷凝管、氮气入口和温度计的四口瓶里加入0.25 mol芴酮、0.75 mol苯酚、60 mL甲苯和0.2 mL 3-巯基丙酸,在30℃下搅拌30 min.然后逐滴加入8 mL体积分数为95%~98%的浓硫酸,滴加过程保持温度低于50℃,滴加完毕温度控制在55~60℃.随着反应进行,产物将从反应体系沉淀出来,8 h后,停止加热.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倾入500 mL蒸馏水中,剧烈搅拌,过滤,用大量水洗涤,烘干.粗产物用甲苯重结晶2次,得产物52.5 g,产率为63%,熔点226~227℃.核磁共振氢谱 (hydrog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400 MHz,DMSO):7.89 ~ 7.87(d,2H),7.33 ~ 7.38(m,4H),7.26 ~ 7.30(m,2H),6.89 ~ 6.91(d,2H),6.32 ~6.61(d,2H).双酚芴单体的合成如式(1).

1.3 Polymer 3d的合成

将0.350 g双酚芴单体、0.286 g S构型联二萘酚单体、0.436 g二氟二苯酮、0.414 g无水碳酸钾、5 mL DMAc和10 mL甲苯,加入三口烧瓶中,氮气保护下,升温到140℃.磁力搅拌下保持4 h,然后升温到170℃,反应8 h,冷却.黏稠的混合物用5 mL DMAc稀释,然后将稀释液缓慢滴入已加入2 mL浓HCl的100 mL甲醇中,沉淀出聚合物,过滤,用水和甲醇各洗涤3次,干燥.然后将其溶于100 mL氯仿中,放置4 h以上,用砂芯漏斗过滤,滤液被浓缩至6 mL,然后缓慢滴入100 mL急速搅拌的甲醇中,沉淀出浅黄色聚合物.在12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 h,得Polymer 3d,产率为96.0%.1HNMR(400 MHz,CDCl3):6.73 ~680(m,4H),6.85 ~6.99(m,8H),7.19 ~7.27(m,10H),7.30 ~7.43(m,8H),7.47 ~7.62(m,6H),7.70 ~7.79(m,4H),7.82 ~7.92(m,4H).Polymer 3a 至Polymer 3e的合成如式(2).具体表达见表1.

表1 Polymer 3a至Polymer 3eTable 1 Polymer 3a~3e

1.4 测试

1HNMR核磁共振谱用德国Bruker 400 MHz核磁共振仪 (型号DRX 400 MHz)测试,四甲基硅烷为标准试样;熔点用XT4A显微熔点测试仪测定;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示差扫描量热仪(型号Seiko 220)上测定,氮气保护下,升温速度为2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第2次扫描转变区曲线的中点;热重分析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在Seiko SSC-5200 TG/DTA热重分析仪上测试,升温速率为20℃/min,氮气保护,流速为200 mL/min;聚合物的本体黏度(ηinh)用乌式黏度计在30℃下测得,溶剂为DMAc,聚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 g/L,计算公式为ηinh=(t-t0)/Ct0,其中,t0为纯溶剂在乌式黏度计中的流出时间;t为5 g/L的聚合物溶液在乌式黏度计中的流出时间.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体合成

双酚芴单体的合成是从简单的化工原料9-芴酮和苯酚出发,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在55~60℃下反应制得,从1HNMR可见,成功合成了目标双酚单体.由于苯酚和合成的双酚芴单体都易于氧化,在合成过程中硫酸的加入一定要慢,防止体系中局部过热,使苯酚和产物氧化,反应必须在氮气保护下完成;温度控制在55~60℃,温度太高反应速度加快,但单体氧化量增多,造成产率下降.为提高双酚芴单体的产率,反应中通常加入过量的苯酚.

2.2 聚合物合成

由于S构型的联二萘酚2个羟端基距离很近,空间位阻导致不易发生聚合反应.本研究尝试以联二萘酚和二氟二苯酮直接进行聚合,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没有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为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旋光性聚合物树脂,选择了聚合能力很强的双酚芴单体,进行共聚.在无水碳酸钾作用下,以DMAc为溶剂,甲苯为脱水剂,140℃下脱水4 h,升温到170℃,反应4 h,成功合成了有较高黏度的聚合物.从表2可见,随着联二萘酚单体用量的减少,合成的聚合物黏度逐渐升高,当联二萘酚与双酚芴单体的质量比大于6∶4时,聚合物黏度很小,得不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比例为6∶4时,聚合物的黏度为0.33 dL/g,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当比例为5∶5时,合成的聚合物黏度为0.44 dL/g,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7×104.从表2可知,与文献[10-11]相比,本研究通过引入双酚芴单体,成功合成了具有更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表2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Table 2 Molecular weights of polymers

2.3 聚合物性能

Polymer 3d在氯仿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也能溶于DMAc、DMF和DMSO等常见的强极性非质子溶剂,但不溶于甲醇 (CH3OH)、水等极性质子溶剂和乙酸乙脂 (CH3COOC2H5).因此,可以通过溶解于氯仿的方法加工成型,在甲醇、水和乙酸乙脂等常见溶剂中进行手性分离.

TGA和DSC表征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热失重5%时温度达到498℃.Polymer 3d的玻璃化温度为230℃,明显优于Polymer 1和Polymer 2.

[1]Hu Q,Vitharana D,Liu G,等.具有主链手性的共轭聚合物-1-光活性聚苯乙炔的合成[J].大分子,1996,29(3):1082-1084.(英文版)

[2]Gübitz G,Schmid M G.用色谱分析法和电迁移法进行手性分离 (综述)[J].生物制药与药物处理,2001,22:291-336.(英文版)

[3]陈 慧,吕宪禹,黄君珉,等.衍生化环糊精键合固定相色谱保留和手性识别机理的研究(Ⅰ)[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4):562-565.

[4]黄君珉,陈 慧,高如瑜,等.衍生化环糊精键合固定相色谱保留和手性识别机理的研究(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11):1838-1842.

[5]Ahmed K,Tazerouti F,Ahmed Badjah-Hadj-Ahmed Y,等.一种基于苯基-氨基酸甲酯-β-丙基-CD的多模式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色谱性能[J].分离科学,2007,30(13):2025-2036.(英文版)

[6]卞 证,何亚兵,高连勋.一种新型联萘基旋光共轭聚合物的圆二色谱和圆偏振荧光光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3):559-561.

[7]逢 艳,刘剑洪,骆韫珠.支化聚醚电解质的表征及性能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996,13(3/4):64-67.

[8]倪 卓,刘剑洪,魏 波,等.PEEK/AS4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表征[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4(1):47-53.(英文版)

[9]王 雷,朱光明,高春梅.用于质子交换膜的三个苯环磺化聚芳醚的合成[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4(3):306-308.

[10]曹 晖,贲 腾,王 兴,等.一种新型的含联二萘结构的手性聚芳醚酮的合成及表征[J].高等化学学报,2004,25(10):1972-1974.

[11]Maeyama K,Maeda S,Saito H,等.含光活性大环聚芳醚酮的合成[J].聚合物,2007,39(4):342-346.(英文版)

猜你喜欢

萘酚双酚手性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α-萘酚和β-萘酚
利奈唑胺原料药中R型异构体的手性HPLC分析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双酚A型氰酸酯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
聚甲基亚膦酸双酚A酯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纯手性的三联吡啶氨基酸—汞(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碳纳米粒子:合成及可见光催化降解萘酚绿
联萘酚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双酚A对雌性生殖器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