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艺术电视和影像创意的领军者
2011-07-13胡悦琳
胡悦琳
2011年5月29日,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第十届百家电视台优秀电视文艺节目颁奖典礼上,由中国MV第一人王国平执导的音乐电视《红旗颂》和《诗韵松江》双双夺得一等奖,另一部城市形象片《上海世博旅游片》和旅游MV《无锡是个好地方》也同时获三等奖,王国平因此成为本届中国电视“百家奖”评选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从25年前成为电视人,处女作即一鸣惊人获全国金奖,到去年被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评为“60年新生活第一人”,王国平始终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冲锋在中国MV、形象片、旅游片等阵地的最前沿,并在形象传播领域独树一帜,因而被媒体誉为“影像创意和艺术电视的领军人物”。
将“宣传电视”艺术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创意天王”美誉的先锋导演王国平几乎与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和张艺谋“探索电影”同步就开始探索电视了,当时电视只强调“喉舌”功能,既排斥艺术性,又抵制娱乐性,只强调宣传性,但王国平却特立独行,大胆创新地赋予宣传题材或主旋律内容的电视片以艺术内涵和审美格调,从而使电视拥有非凡的可看性和生命力,而非应景之作或快餐文化。
王国平坚持“首创、独创、原创”的创意理念,追求“唯美、优美、完美”的美学境界,将说教式的传统宣传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提升,独创了一套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市场意识的包装新概念,从而使主旋律、宣传性题材的电视片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在电视节目中,MV因其传播流行歌曲和包装歌星的特性,自然属于娱乐节目的范畴,但是,王国平却从拍摄第一部MV起,就赋予MV以艺术特性,从而彻底颠覆了MV的娱乐属性,将MV升华到艺术的境界。王国平执导的MV均与众不同,它既是美轮美奂的小电影,也是意味隽永的中国画,或是新颖奇特的抽象画。比如他在张海迪MV《轮椅上的梦》中运用象征手法,把坐在轮椅上的海迪和芭蕾少女与巨大夸张的时钟巧妙组合,其寓意的正是海迪与时间、生命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不屈精神,因此成为中国MV的经典之作;在拍摄由李双江演唱的红色经典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MV中,王导用三千米红布包裹山头这一大地艺术创意而轰动大陆,被媒体称作“中国最牛MV”,其夺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力和宏大壮观的雄伟气势将中国特色MV推向巅峰;在MV《又见茉莉花》中将妩媚动人的戏班少女与曲径通幽的水乡小镇浑然天成,恰似一幅朦朦胧胧的水墨画。这三部片子蝉联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MV大赛金奖。
二十五年来王国平共拍摄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MV作品达三百多部,曾担任上海世博会、全国八运会、世界五百强会议、全国第三届农运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MV总导演,是中国目前作品数量最多、获奖最多、影响最大的MV导演。2009年,为向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献礼,王国平执导的中国第一部管弦乐序曲MV《红旗颂》被列入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特别资助拍摄。该片用英雄主义的赞歌、浪漫主义的情怀、象征主义的造型、形式主义的音画,构成了一部中国革命90年历程的伟大史诗,它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革命性和浪漫性的有机统一,史料性和创意性的高度融合。
王国平根据他二十多年MV的创作经验,提出了MV的美学特征可用“三突出”和“假大空”来戏说。在《红旗颂》中,他更是将“三突出”与“假大空”发挥到淋漓尽致,并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三突出”是指,MV必须突出灵感、突出情感以及突出美感。
“假”指的是,MV中的场景、人物是非现实的,甚至是超现实的,导演通常着力于去创造一种梦幻的、理想中的意境,即象征主义的手法。拍摄《红旗颂》时,王国平带着摄制组在上海本地选取了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来“冒充”战争场地,如红军战争场景是在上海本地海边一处滩涂拍摄,而并非四川的松潘草原;地震场景是在上海市区的一处拆房废墟拍摄,而并非在四川汶川;新四军狙击战是在上海本地某垃圾山拍摄,而并非在皖南。在片中,他还以象征手法,用一个班的人来代表“千军万马”。
“大”是指,MV需要以小见大,用小故事、小细节、小道具来表现宏大的主题或博大的情感。如在片中,王导专门精心设计新四军和小号、女红军和小提琴、小英雄与红旗、农民工与红旗等四个小故事,由此使《红旗颂》除了具备一般MV所拥有的视觉冲击力外,还平添了能拨人心弦的情感震撼力。用原创故事来表现英雄主义精神,这在MV创作中,堪称匠心独运,在片中,原创故事与历史资料互为补充、虚实结合,从而使红旗精神熠熠生辉。其中,用小提琴和小号来贯穿始终,可谓刚柔相济,小号代表奋斗、前进,表现的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豪情壮志;小提琴代表诗意、美丽,表现的是革命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
“空”是指,MV提倡形式大于内容,推崇形式主义,讲究造型美。片中多次出现红旗无论在战场还是废墟上都屹立不倒的画面,象征着英雄的精神不倒,对党的信仰不倒,对战胜困难的信心不倒。如奄奄一息的女红军仍然顽强地撑起红旗并演奏小提琴;地震后的小學生依然充满希望地升旗敬礼;农民工在城市的高空挥舞着红旗迎接旭日东升……末尾处表现的万吨巨轮朝着太阳驶去,寓意改革开放的伟大航船一往无前,上面承载着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景观,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世博会中国馆、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由此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MV《红旗颂》是王导继《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又一部中国主旋律MV的里程碑,它又一次鲜明地体现了王国平开创的中国特色MV是宣传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民族性和文化性的唯美结合,流行性和经典性的优美结合。
独创“艺术电视”新样式
王国平导演除了将宣传电视艺术化并开创了中国特色MV之外,还早就独创了“艺术电视”这一新样式。
艺术电视即用艺术的语言、艺术的符号来拍摄具有艺术境界的各种体裁的电视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高举艺术大旗的王国平更是将艺术电视的探索走向极致,首创电视哲学剧《现代人》,尝试用具象视觉符号表现抽象哲学命题,用有限电视演播厅空间表现无限想象和梦幻时空,堪称一绝,因其样式创新而受邀赴捷克金色布拉格电视节展映,引起轰动;独创环保风光音乐剧《青春梦旅》,用八位旅游者的情感经历和生活心态演绎对照出地球的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堪称巧妙,此片获上海电视台当周收视率第一名,并被国务院总理携至巴西召开的世界环保大会上播放而大受赞誉;原创MTV剧《风情石库门》更是用音乐和视觉语言生动展现海派文化,全剧50分钟无一句对白和旁白,堪称奇特,此片除囊括中国MV大会串金奖、导演奖、摄像奖等外,还受瑞士金玫瑰电视节特邀参加为其破例召开的专题研讨会,名扬国际电视界。
21世纪,有相当一部分电视的发展则走向另一极端,从电视宣传时代演变为电视娱乐时代,泛娱乐化盛行,庸俗、低俗、媚俗节目充斥荧屏,选秀节目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台;恶搞的游戏节目丑态百出,赤膊上阵齐搞怪;粗糙的电视剧生编硬造,情杀仇杀血肉飞;不雅的画面层出不穷,你秀大腿我秀点……于是毒舌评委抢镜,搞怪选手夺冠,潜规则之角曝光,痴迷粉丝自残,无聊大片横行……最后则是“艳照门”将泛娱乐化的歪风邪气推到巅峰。有的为了成名可以不择手段,有的为了赚钱可以不顾廉耻,有的为了收视率可以不讲原则,有的为了吸引眼球可以道德沦丧……
王国平在泛娱乐化电视泛滥的情况下,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唯艺术至上,他始终坚持艺术电视的美学风格,不断推出电视美学、电视样式、电视结构、电视语言等创新的一系列形象片和艺术片。其中,《花园松江》获第九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大赛金奖第一名;首创新神话风光片《八仙南通寻根记》再获全国大奖;而原创旅游诗歌MV《诗韵松江》更是轰动电视界和旅游界,将艺术电视的发展推至一个新境界。
此次获一等奖的《诗韵松江》堪称一部用电视手段包装传统文化元素和推广旅游景点的创新之作,更是一部创意与画面完美结合、视觉与听觉交相辉映的电视艺术片。这部45分钟的电视片共有24首短小精悍、风格迥异的诗歌组成,一景一诗,可分可合,共同组成了一幅传统与时尚相辅相成的松江旅游画卷,它综合了MV、电影、广告、小品、舞蹈、情景再现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视样式——原创诗歌MV,它还将电视、诗歌、朗诵、音乐、绘画、书法、篆刻、装帧等现代与传统艺术溶为一炉,开创了一种艺术电视的全新模式。
在创作这部二十四首旅游诗歌MV时,王国平潜心研究每首诗歌的意境,实地考察每个景点的特性,并由此作为创意的基础,既天马行空,又有的放矢,从而使每首诗歌MV呈现出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视觉影像,或似油画浓墨重彩,气势非凡,或似国画写意隽永,浅吟低唱……在全片中,王国平运用了“诗情画意”、“营造气氛”、“穿越时空”、“浪漫时尚”、“无中生有”、“情景再现”、“以假乱真”等电视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景点的魅力。
二十多年来,王国平独辟蹊径,将“宣传电视”艺术化,将“娱乐电视”审美化,不断开发和挖掘电视艺术的潜在表现力和新功能,探索开辟了一条与传统电视迥然有别的“艺术电视”新道路,并独创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电视”新美学,王国平已成为走在中国电视大军最前列的“艺术电视”旗手。
呼唤上海导演群重新崛起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曾创造了中国电影的辉煌,一大批电影佳作已永载史册,如《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不胜枚举,由此也诞生了风起云涌、才华横溢的上海导演群,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直至第五代,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上海导演群之整体实力及作品均在中国电影界独领风骚、登峰造极。从郑正秋、郑君里到沈浮、陈鲤庭、吴永刚、白沉、汤晓丹到谢晋、吴贻弓、赵焕章、于本正、杨延晋等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由黄蜀芹、史蜀君、卢萍、石晓华、鲍芝芳、武珍年等组成的上影女导演群曾巾帼不让须眉,风光一时。而同样辉煌的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上海电视台李莉、张戈、郭信玲、富敏、薛英俊等组成的电视剧导演群曾拍摄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优秀电视剧《上海的早晨》《上海一家人》《十六岁花季》《济公》《杨乃武小白菜》等。
纵观今日上海影视界,上海已失去全国影视剧的半壁江山,上海的影视导演群力量薄弱。談及上海导演群的式微,王国平导演颇感无奈,他分析说,造成上海优秀导演青黄不接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近十几年来,上海国家主流影视机构分分合合,由此便无法形成一个长效的培养机制;二是上海民营影视公司不强大、不活跃,上海更缺乏一批有魄力、有实力的企业家投资影视剧;三是上海个别影视单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宁愿舍近求远,崇“大”求“外”,崇“大”就是一味崇尚大牌导演,求“外”就是盲目追逐外地当红导演,由此也就出现了对《长恨歌》《上海,上海》等一批上海题材影视剧缺乏上海味道的诟病。
王国平介绍说,其实上海年轻导演中不乏有才华者,如李欣兄妹、梁山、还有郑大圣等。面对上海导演群的暂时休克,王国平并不灰心,他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有理由期待,作为大上海都市文化养育的王国平导演,既秉承着海纳百川创新进取的城市精神,又凭借着对城市文化的独特感悟,其创意的上海影像和营造的城市美学令人目不暇接和心驰神往,并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最新符号和时尚潮流;希望如他所愿,担当起再创上海影视剧辉煌的领军人物。目前很多成功活跃的电影导演其实也都是从拍MV起家,如第六代导演张元和张一白、第4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钟孟宏等等。王国平说,只要有领导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市场的支持,和我们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上海影视的辉煌明天一定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