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高职学院就业工作实践与推论

2011-07-13魏少峰李玮

铁路技术创新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武汉毕业生

■ 魏少峰 李玮

魏少峰: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湖北 武汉,430205

李 玮: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湖北 武汉,430205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学院“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办学的方向问题,也是办学的首要问题。就业工作作为学院联系经济社会、服务经济社会的窗口性工作,建立长期、稳定、通畅、良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把握办学方向,践行办学宗旨,实现良性发展。近年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立足湖北,服务铁路,育人为本,特色创优”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适应市场的工作思路,探索和构建毕业生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学院走出了“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1 现状

近年来,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了学院领导、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参与的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同时成立了院系就业工作组织,分工协作,形成了就业工作两级管理体系。在人员、设备、经费上,对就业工作重点倾斜,切实保障。将学生就业情况纳入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观测点,与招生计划、职工奖惩实行“硬挂钩”,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的稳步发展。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学院近万名学生3年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协议就业率超过90%,学生就业品质好、企业优。经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统计局第三方调查统计,学院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超过95%,学生就业满意度超过98%。

2 措施

学院具有55年的办学历史,是湖北省唯一一所以铁路专业为特色的学校。长期以来,学院办学得到上级的重视和支持。2004年,学院由铁道部移交湖北省管理,学院不断创新办学理念,丰富办学特色,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追踪市场办学,紧贴需求办学,取得了良好的办学社会效益。

2.1 在办学方向上,突出主动服务

面对湖北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学院抢抓机遇,在铁路运输、铁路信号两个传统专业的基础上,率先开办了4个高速铁路相关专业,拓展新建了5个铁路急需专业,形成了学院铁路专业办学的完备专业体系。2008年,学院与武汉铁路局正式建立了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高技能人才“双主体”培养。2008、2009和2010年这三年,仅武汉铁路局就在学院招收了铁路运输、机车驾驶、工务工程、通信信号、铁道供电、铁道车辆等运营主要专业学生1 700多名,缓解了湖北铁路运输生产的急需。现在武汉铁路局和湖北地区铁路相关单位在学院就业需求量每年过千人,高速铁路武汉站运输生产一线职工中,80%来自学院近年毕业生,被企业誉为“高铁生力军”。

面对武汉轨道交通的急迫需求,学院在率先开办地铁专业的基础上,与武汉地铁集团深度合作,每年在一年级新生中,组建武汉地铁订单班,实行全程就业订单合作。现有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中,武汉地铁订单班学生规模达到了500多人。目前武汉地铁集团又一次性下达2014年就业订单399人。武汉地铁2010届订单班学生胡洋在顶岗实习中,发现了地铁转向架事故隐患,他运用学到的知识及时处理,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轨道交通特大事故,受到了武汉地铁集团提前定职、优先晋级和表彰奖励。

面对东湖高新产业的大量需求,学院主动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烽火科技集团、楚天激光集团、华灿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长江车辆公司等10多家东湖高新科技开发区域内的高新科技企业联系,开展订单办学,合作培养人才。富士康、楚天激光等企业与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学院建立了富士康生产线,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进驻学院参与技能教学,在学院设置了“富士康卓越奖学金”、“富士康奖教金”、“富士康助学金”资助学院办学。学院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就业的学生,备受企业欢迎。

2.2 在专业设置上,突出调整优化

2004年底,随着铁路主辅分离、移交社会职能,学院从铁路移交湖北省政府管理,毕业生就业去向也进一步市场化,按照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实行双向选择。办学外围环境的变化,使教职工一度产生了“走特色之路”还是“办综合性院校”的思索。特别是同类移交院校,有的淡化铁路特色,甚至变更学院名称;有的调整服务方向,削减特有专业规模。加之铁路当时开展“减员增效”,紧缩人员进口,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困惑现实地摆在了学院面前。在广泛调查、科学预测、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院认识到: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是适应国情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其快捷、方便、安全、环保和重载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铁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将随着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而不断扩充和提升,大规模补充高技能人才是铁路大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扩大特色、发挥特长,才能主动应对需求,为铁路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迎接铁路高技能人才大需求的到来,学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做大做强“特色”,在规模、专业、师资、设备等方面,科学预测,精心策划,提前准备,主动调整专业方向和专业结构。

在专业方向上,学院原有专业中铁路类专业不够完善配套,有些专业已不能适应铁路发展需要。根据国家铁路中长期建设规划,学院连续3年进行了专业方向调整,完善铁路专业体系,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更加适合铁路建设用人需求,为学生就业找到了活水不断的源头。

在专业结构上,学院对院系和专业布局重新调整,设立了运输与管理工程系、机车车辆工程系、铁道信号与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进一步彰显特色,以点带面,全方位拉动特有专业和通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从30多个专业中筛选20个左右就业前景好的专业纳入当年招生,并根据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学生专业结构,促进学生就业,为主动应对湖北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增添了力量。

2.3 在办学体制上,突出合作共建

积极构建和拓展开放式办学平台,培养输送社会急需人才,是学院近年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2006年,在湖北省教育厅指导下,学院发起组建了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聚集了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湖北地区2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按照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多方共赢为原则,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长年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课题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毕业生就业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了开放式办学的新格局。近年按照企业需求,学院实行了“分段制、多学期”办学,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铁路春运暑运顶岗实习、订单班学生暑期办学,同时开展了企业员工实用技术培训、新入职员工培训、企业职工技能鉴定、企业职工技能比武培训,扩充了办学功能,适应了企业需要。开放式办学也促进了学生就业,毕业生在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受到了企业欢迎,也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学院的发展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近年来,学院与126个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向学院投入价值近3 490万元的教学设备,不少企业在学院建立“校中厂”,改善了专业实训实习条件,促进了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

2.4 在工作机制上,突出良性长效

围绕构建就业工作良性长效工作机制,学院大力夯实就业基础建设,建立了《就业推荐实施办法》等10余项就业工作制度,推行管理分层、任务分工、工作协作的就业工作良性运转机制。

(1)形成了就业工作院、系两级管理机制。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与日常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在各院系成立了就业工作组,明确第一管理者的就业工作责任,形成了完善的就业管理体系。

(2)形成了招生、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学院紧跟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定期进行就业分析,及时对招生计划作出调整,把招生计划安排与就业状态紧密挂钩,在市场“找米下锅”,按需求“量身定制”,避免了招生计划的盲目性,从源头上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3)形成了就业工作保障激励机制。学院在人员配置、干部结构、经费分劈等方面对就业工作给予倾斜,就业经费连年增加。同时将就业工作纳入部门和干部工作考绩、考核、评先表彰的重要观测点,激励督促,形成了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4)形成了就业与教学良性互动机制。为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学院把通过就业窗口获取的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向教学部门反馈,指导教学部门修订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有效促进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在企业回访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企业对学院毕业生普遍反映良好,技能优良率达到95.32%,综合表现优良率达到98.29%。根据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团委组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小组调查统计,在2010年湖北省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5个专业中,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铁道通信信号3个专业分别位列第一、三、四位。

3 判断

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配合、相协调。高职教育直接服务经济社会的突出属性,决定了高职办学必须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发挥特色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实现办学宗旨。面临快速发展的湖北轨道交通和高新科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于对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需求的准确判断。

3.1 铁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有长期需求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 km,主要繁忙干线实行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

根据规划,近几年武汉将建成中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六大客运中心之一、四大机车客车检修基地之一。湖北武汉处于京广通道、沪汉蓉通道十字交叉点,是朝发夕至、夕发朝至的最佳位置,在国家铁路网格局中得天独厚、独一无二,已经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三大客运站和两座跨长江铁路大通道的特大城市,在中国铁路网中地位更加凸显。

另外,高速铁路不是简单的提速,而是铁路技术的一次革命,它带来了全新的线路、全新的动车、全新的管理模式、全新的运营组织方式,它融合了信息工程、空气动力学工程、人体工程、材料工程、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成果,必将给中国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也将对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出强烈的呼唤。

经调查,武汉铁路局作为拥有11万产业大军的特大型企业,年自然减员将超过1 000人,其补充主要来自本专科毕业生和复转军人,按照本专科1:7的配置比例,自然减员缺口将主要由高职毕业生补充。

因此,铁路对高技能人才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需求。

3.2 城市轨道交通对高技能人才有急迫需求

根据《武汉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2020年)》(见图1),到2020年,湖北将建设以武汉为核心的“放射线加环线”湖北轨道交通网络构架,武汉地铁也将以一年一条新线的速度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必然带来特有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学院具有铁路和城市轨道特有专业办学优势,能够为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3.3 高新产业对高技能人才有大量需求

高新产业是学院拓展就业平台的潜在市场,也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扩充办学功能、优化办学结构的基本依据。在巩固现有校企合作就业渠道的基础上,围绕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还有大量高技能人才培养输送的新机遇新空间。

4 推论

4.1 特色办学是一个长远的方向

考察近几年的办学和就业工作,学院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就是因为学院坚持特色办学,发挥专业优势,超前预想,主动为湖北区域经济服务。

4.2 企业需求是一个长期的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湖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新产业对学院毕业生的旺盛需求呈现出大量的、长期的、稳定的态势。这就要求学院要进一步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紧贴市场,按需办学。

4.3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点,决定了高职学院必须和企业实行“零距离”接触和深度合作,把企业需求寓于办学过程中,积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学院与企业联锁,课堂与生产联动,进一步扩大开放度,实现开放式办学。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民生工程。一以贯之地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保障毕业生高比例、高质量就业,为湖北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体现,以“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荣誉为鞭策和动力,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在特色办学中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是学院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教育部.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教育部,财政部. 教高[2006]14号 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S]

[3]教育部,财政部. 教高[2010]8号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S]

[4]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

[5]国务院.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S]

[6]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2020年)[S]

猜你喜欢

高技能武汉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