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诊断中的作用
2011-07-13李宝全
李 娜,李宝全,巩 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免疫科,天津30005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突出表现有多种自身抗体,发病机制取决于多种因素。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常见的并发症。据国外报道SLE患者血清中有超过150种自身抗体,但是只有少数与LN相关,如抗双链DNA(抗dsDNA),抗C1q抗体等。研究表明抗dsDNA抗体的滴度升高与SLE、LN活动度及复发相关,但抗dsDNA抗体在非活动性SLE和无肾炎的患者中也可存在,特异性较差。且抗dsDNA抗体阴性SLE患者也可出现LN,提示LN的发生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另据报道血清抗C1q抗体在SLE患者中常可检测到。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抗C1q抗体参与SLE,尤其狼疮肾炎的发病[1-2],在抗C1q抗体缺乏的情况下发生重度LN很罕见[3]。本研究通过检测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探讨了抗C1q抗体在SLE和LN诊断及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5月~2011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免疫科住院确诊的SLE患者102例,其中女性92例,男性10例;年龄17~65岁,平均(35±13)岁;病程 1个月~35年,平均病程(45±74)月,全部诊断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疾病活动性根据2000年修订的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进行评分:≥10分疾病活动,<10分疾病稳定。60例患者为疾病活动组,42例为疾病稳定组。LN判断标准为符合下述 3条中至少 1条:(1)连续两次蛋白尿≥+++,或 24 h 尿蛋白定量≥0.5 g;(2)管型尿,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3)肾功能异常。50例患者符合LN标准,52例无LN。
疾病对照组共60例,其中男14例,女46例;年龄 18~65岁,平均(35±10)岁;病程3周~40年,平均(44±12)月。包括:类风湿关节炎2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9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8例,系统性硬化6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成人斯蒂尔病9例,诊断均符合国际诊断标准。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男9名,女31名;年龄 23~54岁,平均(38±14)岁,且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上匹配。
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免疫学指标,包括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肌酐(Cr)、尿素氮(BUN)、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抗 dsDNA 抗体水平、SLEDAI、24 h 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1.2 实验方法
1.2.1 抗C1q抗体的检测 抽受检者外周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快速冻存于-20℃冰箱。采用的ELISA试剂盒购自Orgentec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测定波长为450 nm,以≥3.18 U/mL定为抗C1q抗体阳性判断值。
1.2.2 血常规、ALB、GLO、Cr、BUN、C3、C4、IgG、CRP、抗dsDNA抗体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及ESR的测定 由医院常规检验方法测定。以上数据均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提供。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所有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抗C1q抗体的比较 102例SLE患者的血清抗C1q抗体阳性66例,阳性率64.7%,其中LN患者的血清抗C1q抗体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LN的SLE患者,二组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各组血清抗C1q抗体的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anti-C1q between SLE and control groups
2.2 SLE不同组抗C1q抗体的比较 抗C1q抗体的阳性与阴性在LN组、非LN的SLE组及SLE活动组、稳定组间的比较见表2。
表2 LN组、非LN组及SLE活动组、稳定组血清抗C1q抗体的比较Tab 2 Comparisonofanti-C1qbetweenLNant;bodiesandnon LN,active and stable groups in SLE patients
2.3 相关性描述 抗C1q抗体与SLE患者SLEDAI及其它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表3 抗C1q抗体与SLE患者SLEDAI及其它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Tab 3 Correlations between anti-C1q antibodies and laboratorycharacteristics in SLE patients
3 讨论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贯穿了SLE的整个发病过程,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据国外文献报道SLE患者血清中有超过150种自身抗体,但真正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意义的抗体并不多。SLE临床表现有多样性,病情可反复活动,其器官损害常出现在疾病活动期。LN是SLE最常见的并发症,肾脏受损程度是判断SLE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肾活检是诊断LN的金标准,是评价预后较好的手段,但因其创伤性及条件限制使其不能广泛应用。因此寻找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对SLE及L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报道,SLE患者体内存在针对C1q分子胶原样区(CLR)的lgG型自身抗体即抗C1q抗体,与狼疮活动性及狼疮肾炎有着显著相关性[3]。
C1q是补体C1的第一组分的第一个反应亚基,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感染因素、凋亡产物及免疫复合物。当血清中出现抗C1q抗体时,必然会影响C1q的生理功能。抗C1q抗体与C1q分子CLR结合,使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凋亡的细胞清除缓慢,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更多抗体,是导致疾病活动的因素[4]。研究发现抗C1q抗体水平与C1q、C3、C4呈负相关,与狼疮活动强相关[5]。抗C1q抗体水平的升高可以预示LN病情活动[6-7]。Moroni等[2]认为抗C1q抗体与LN复发密切相关,在SLE出现肾损伤前或肾疾病复发前,就能够检测到抗C1q抗体,可作为监测LN活动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国内蔡小燕等[5]研究证实抗C1q抗体阳性患者肾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狼疮肾炎的发病可能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损伤有关,抗C1q抗体沉积造成肾脏损害与肾小球内存在的其他已结合C1q的免疫复合物有关,抗C1q抗体放大了致病性补体活化效应[8]。
本研究证实在SLE患者中存在着抗C1q抗体的高表达,阳性率64.7%,抗C1q抗体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疾病活动组抗C1q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P<0.01),抗C1q抗体的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SLEDAI、ESR、CRP、球蛋白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和抗dsDNA抗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WBC、C3、C4、白蛋白呈负相关。本实验检测的LN患者的血清抗C1q抗体的平均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非LN的SLE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因此,通过检测不仅提示抗C1q抗体在SLE发病机制及疾病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同时还提示与LN密切相关,可能是LN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还发现80%的LN患者抗C1q抗体阳性,即20%有LN的患者抗C1q抗体阴性,特别是3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抗C1q抗体是阴性的,这可能与长时间应用免疫抑制剂出现假阴性结果有关。
Marto等[9]证实没有肾损害的患者出现抗C1q抗体阳性,经过一段时间随访大部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LN活动患者经过一个月的免疫抑制治疗,抗C1q抗体的水平明显下降[10]。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病情活动,易出现肾损害,此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对血清抗C1q抗体的水平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抗C1q抗体在SLE发病机制及疾病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疾病活动的可靠指标,同时与LN密切相关。诊断为SLE及LN的患者密切检测抗C1q抗体的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活动,为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依据。
[1]Meyer OC,Nicaise-Roland P.Anti-C1q antibodies antedate patent active glomerulonephrit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es Ther,2009,11(3):R87
[2]Moroni G,Trendelenburg M,del Pepa N,et al.Anti-Clq antibodies may help in diagnosing a renal flare in lupus nephritis[J].Am J Kidney Dis,2001,37(3):490
[3]Trendelenburg M,Lopez Trascasa M,Potlukova E,et al.High preva lence of anti-C1q antibodies in biopsy-proven active lupus nephriti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6,21(11):3115
[4]Botto M,Bygrave AE,Thompson EM,et al.Homozygous C1q deficiency causes glomerulonephrit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apoptotic bodies[J].Nat Genet,1998,19(1):56
[5]蔡小燕,杨岫岩,陈小辉,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1q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8):481
[6]Reveille JD.Predictive value of autoantibodies for activit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Lupus,2004,13(5):290
[7]Sinico RA,Rimoldi L,Radice A,et al.Anti-C1q autoantibodies in lupus nephritis[J].Ann N Y Acad Sci,2009,1173:47
[8]Trouw LA,Groeneveld TW,Seelen MA,et al.Anti-C1q auto-antibodies deposit in glomeruli but are only pathogenic in combination with glomerular C1q-containing immune complexes[J].J Clin Invest,2004,114(5):679
[9]Marto N,Bertolaccini ML,Calabuig E,et al.Anti-C1q antibodies in nephritis:correlation between titres and renal diease activ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nn Rheum Dis,2005,64(3):444
[10]Guerreiro de Moura CG,Pitangueira Mangueira CL,Sampaio Cruz LA,et al.Negative anti-C1q antibody titers may influence therapeutic decision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renal biopsi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Nephron Clin Pract,2011,118(4):c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