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胖小子”中星10号上天记

2011-07-13摄影王宴虎连小利

太空探索 2011年7期
关键词:中星长征三号发射场

□ 本刊特约记者 王 娟 摄影 王宴虎 连小利

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中星10号卫星

6月20日晚,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

试验队员们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有的女队员已经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每颗卫星从研制到发射都凝聚着火箭发射队和卫星研制队伍的太多心血,这一颗也不例外。

长三乙助推“最重”卫星

在中国通信卫星“家族”里,中星10号有效载荷通道数最多,发射质量最大,功率最大。被卫星专家们戏称为“胖小子”。

据介绍,中星10号卫星包含30路C波段转发器和16路Ku波段转发器,发射质量达5220千克,功率超过11千瓦(比一般卫星高出3千瓦左右)。加上中法合作的特殊研制模式,这些都对卫星研制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卫星质量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为了确保这个“胖小子”13.5年的服务寿命,卫星研制团队开动脑筋,在设计中采取了很多减重措施。此外,针对卫星功率大、热耗大的特点,试验队还专门对热控系统作了优化,对供配电系统做了改动。

而对于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火箭发射队来说,把这个重5200多千克的家伙送上太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告诉记者,这颗卫星使用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发射,它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卫星。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目前投入国内外发射服务市场中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最高可达5500千克,因此对于中星10号卫星来说,还有剩余运载能力。发射时,火箭会压低轨道倾角,抬高远地点,最大程度地减少卫星所携带燃料的消耗,提高其服务寿命。

卫星装了3次

产品交接

火箭转场

5月17日,中星10号卫星试验队进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时距离发射日期还有33天。中星10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魏强说,这是试验队有史以来在发射场工作时间最短的一次。

由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排期很满,中星10号卫星若要在今年发射,就必须赶在5月17日之前出厂。而这个日期,对于卫星研制队伍来说,就像是天方夜谭。

原来,卫星离出厂不到半年的时候,有一个部件在其它型号上出现了质量问题。根据“举一反三”的要求,该部件需要更换,而对当时已经组装完毕的卫星来说,如果更换部件,就意味着要把卫星分解。

换还是不换?为了不带隐患上天,卫星研制团队坚决把部件换掉了。可几个月后,因“举一反三”而需要更换部件的情况再次发生,于是,保进度的难度再度增加。

“那段时间,研制团队常常从早晨工作到凌晨。”卫星试验队副总指挥杨晓宁说。为了确保任务完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上到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而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太阳翼展开试验那天,队员们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然后7个人7把椅子,在办公室里睡了一觉。

“抢进度”会不会给质量问题带来隐患?杨晓宁说,赶进度不等于缩短操作时间。为了避免因赶进度、队员疲劳造成“次生灾害”,他们进行了更严格的质量审查和复查,并制定了发射场产品保证工作流程,将14个质量控制点、12个强制检验点等工作纳入了产品保证流程。

就这样,卫星前后组装了3次,进度一度吃紧,但还是按照时间节点,准时出现在了发射塔塔架上。

“把每一次发射都当作第一次”

一颗卫星研制出来后,直到被火箭发射到预定轨道工作,才算有了生命。而且,火箭发射入轨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卫星的服务寿命。因此,为了中星10号卫星发射圆满成功,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队做了大量工作。

火箭的总指挥岑拯、总设计师姜杰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他们一再表示,“每一发火箭都是新的,要把每一次发射当作第一次来看待”。姜杰说:“特别是对这一发火箭来说,为了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火箭飞行的可靠性,研制队伍对火箭进行了23项技术状态更改,其中包括5项较大更改。”

在技术状态变化较多的情况下,火箭研制队伍的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在5月底火箭发射队的进场动员会上,岑拯再次强调了“重大责任事故和低层次质量问题为零;发射场质量问题数量为零;无人员伤害,无产品、设备、仪器等技安事故”的质量与技安目标,以及防雷、防雨、防水等“十二防”要求。

“随着西昌进入雨季,尤其是近期多雷雨天气,我们特别强调了‘防雷’和‘防雨’的重要性,将原来的‘十防’扩至‘十二防’,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火箭发射队质量管理人员说。

据了解,在此次任务期间,火箭发射队还进行了严格的质量归零工作,对长三甲系列其它火箭和其它型号近期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举一反三,组织完成了7项质量工作和12项专题质量复查项目。

如今,已经历过39次发射洗礼的长三甲系列火箭日趋成熟。今年4月,发射队还印发了《长征三号甲系列型号发射场管理手册》,对发射场的相关工作流程和规定进行了总结,以适应高密度发射要求,确保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长征三号乙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上

技术工人装温控层

火箭到达技术阵地

猜你喜欢

中星长征三号发射场
文昌发射场暮色
长征七号火箭“乘车”通往文昌航天发射场
基于远程数据判读的导航多星发射场测试管理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1C”卫星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长征三号乙托举“三姑娘”精确入轨
中星电子并购ASB监控系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