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服务业“十一五”与“十二五”发展态势比较分析
2011-07-09关瑞,李鸣
关 瑞, 李 鸣
(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吉林长春 130051)
0 引 言
加快发展服务业,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1-2],也符合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更深入探讨吉林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1个省市服务业在总量、结构、增长速度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吉林省服务业在全国服务业中所处的位置、发展基础、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挖掘发展潜力,为吉林省服务业在“十二五”时期的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实现吉林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1 “十一五”时期吉林省与其它省市服务业比较
1.1 经济总量比较
根据31省市国民经济统计公告(2010年),对服务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增加值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31省市“十一五”服务业增加值
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见,“十一五”初期,吉林省服务业位于全国第20位。“十一五”末期吉林省位于全国第21位。陕西从“十一五”初期的22位到“十一五”末期的18位,超过了吉林。“十一五”末期,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的有: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
经济总量分析表明,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并不明显。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服务业经济总量的排序中,吉林省一直徘徊在20~21位之间。2010年,吉林省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为辽宁省的45.9%,为黑龙江省的81.13%,在东三省中居后。与服务业发达省份广东、上海相比较,为广东的15.34%、上海的32.33%;较GDP总量接近的省份江西、天津、山西相比,2005年比江西多1.91亿元,比天津少120.24亿元,比山西少150.11亿元。2010年比江西多71.45亿元,比天津少1 012.26亿元,比山西少253.88亿元。总量有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十一五”期间3 1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较
1.2 增长速度比较
从2009-2010年增长速度看,吉林省增长了10.4个百分点,位于全国第2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海南(19.6)、江西(15.2)、天津(14.2)、广西(13.8)、西藏(13.7)、重庆(13.48)、河北(13.1)、江苏(13.1)、山东(13.0)、辽宁(12.2)、内蒙古(12.1)、浙江(12.1)、贵州(12.1)、青海(12.1)、陕西(11.7)、黑龙江(11.6)、宁夏(11.6)、湖南(11.5)、云南(11.5)、新疆(10.9)、河南(10.5)、吉林(10.4)、湖北(10.1)、广东(10.1)、安徽(10.0)、四川(10.0)、甘肃(9.8)、福建(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9.1)、山西(9.1)、上海(5.0)(见表1)。
2005-2008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6.0%,高于同期GDP增幅1.2个百分点。2009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 730.72亿元,增长12.7%。2010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0.4%,GDP增速13.7%,服务业增幅低于GDP增幅3.3个百分点,呈速度下降趋势。“十二五”期间部分省市第三产业规划增加值比较见表2。
表2 “十二五”期间部分省市第三产业规划增加值比较亿元
1.3 结构比较
从“十一五”初期到末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分析,下降的有:山西(-0.4)、内蒙古(-3.5)、辽宁(-2.5)、吉林(-2.8)、安徽(-6.9)、江西(-2.6)、河南(-1.9)、湖北(-3.0)、湖南(-1.2)、广西(-6.0)、四川(-3.8)、陕西(-1.6)、甘肃(-3.4)、青海(-4.4)、宁夏(-3.4)、新疆(-2.4)。上升的有:北京(5.9)、上海(6.5)、天津(3.8)、河北(1.0)、黑龙江(3.75)、江苏(5.2)、浙江(3.1)、福建(0.7)、山东(4.6)、广东(1.7)、海南(4.3)、贵州(3.7)、云南(0.5)。
31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见表3。
表3 31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吉林省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时出现比重下滑,由2005年的39.1%下降至2010年3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0%)6.7个百分点。吉林省服务业比重下降,表明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体制环境、经济增长方式、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全球制造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尚未进入以知识型、效益型、生产配套型为核心,以产业化、规模化、城市化为依托的内生扩张期。服务业比重下降,是吉林省工业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从长远看,服务业所占比重必然是上升趋势。
2 “十二五”时期各省市服务业发展目标比较
如何把脉吉林省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地促进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对31个省市“十二五”规划中服务业发展的指标、格局进行综合比较,意义重大。
2.1 总量比较
通过“十二五”规划的GDP、三产比重和服务业年均增长率,统计分析获得2015年各省市服务业增加值(见表2)。“十二五”末期,吉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位于全国第16位(不包括山西、辽宁、江西、河南、湖南、广西、重庆、新疆),而辽宁、河南、湖南发展速度一直较高,吉林省应位于全国18~19位,与2010年比较上升2~3位。与服务业发达省份广东、上海相比较,2015年比广东少25 292.21亿元、比上海少10 631.61亿元;较GDP总量接近的省份天津、黑龙江、陕西相比,2015年比天津少2 217.82亿元,比黑龙江少1 416.21亿元,比陕西少1 623.58亿元。吉林省服务业在总量上不占优势。
“十二五”末期,第三产业增加值超万亿的有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湖北,与“十一五”末期比较,增加了河北、上海、福建、四川、湖北。与上述省份比较,吉林省在总量上差距仍然较大。
2.2 增长速度比较
从2010-2015年第三产业规划增长速度分析,吉林省年均增长16.84%,与2009-2010年增长速度比较,吉林省增长了6.44个百分点,位于全国第5位(不包括山西、辽宁、江西、河南、湖南、广西、重庆、新疆)。与GDP总量接近的省份天津、黑龙江、陕西相比,比天津少0.04个百分点,比黑龙江多0.44个百分点,比陕西少1.42个百分点(见表2)。从2005-2008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6.0%来看,“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应高于预期的增速(16.84%)。
2.3 结构比较
依据2010-2015年第三产业规划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见表3),23个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全部上调(不包括山西、辽宁、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新疆)。与服务业发达省份广东、上海相比较,2015年比广东(3.4)提高了0.3个百分点、比上海(8.0)少4.3个百分点;较GDP总量接近的省份天津、黑龙江、陕西相比,2015年比天津(4.7)少1个百分点,比黑龙江(2.6)多1.48个百分点,比陕西(5.8)少2.1个百分点,吉林省服务业在结构上还应加大调整力度。
3 “十二五”时期各省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不包含山西、辽宁、河南、湖南、云南、新疆)
各省市都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发展服务业的主攻方向既有相同之处,也各具特色。
主攻现代物流业的24个省市,其中列为支柱产业的有福建、贵州;金融服务业的有23个省市,其中列为支柱产业的有青海;信息服务业的有17个省市;商务服务业的有15个省市;研发设计的有10个省市;商贸流通业的有19个省市;家庭服务业的有7个省市;房地产业的有17个省市;社区服务业的有12个省市;旅游业的有22个省市,其中列为支柱产业的有北京、天津、福建、广东、贵州;文化产业的有16个省市,其中列为支柱产业的有北京、吉林、四川、贵州、山东、湖北;服务外包的有14个省市;创意服务业的有5个省市;会展业的有11个省市。
4 找准突破口,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吉林省服务业有较快发展,服务层次也有明显提升,但服务业仍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制约服务业发展有诸多原因,如政策性的因素、现行管理体制的限制、市场发育不成熟、竞争不充分等。
第一,要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代表。没有制造业,第三产业就失去服务对象,失去服务内容,失去发展依托。制造业的发展,促进教育、培训服务业提升,同时促进交通、通信、信息、物流、金融、研发等服务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需要服务业提供更高、更充足的保障,从而使服务业与工业形成良性发展的互助机制。
第二,要加大制造业的竞争力度。制造业的竞争将催生其下游生产性服务业的拓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再催生消费性服务业的进程,将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推行服务标准化。要以法规的形式约束服务业的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这将有利于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指导企业效益最大化,形成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第四,要建立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发挥信息导向作用。
第五,要加强服务业统计研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制定服务业长远规划和相关政策以及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总之,要找准突破口,促进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1] 张新颖.省会城市现代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0,189(4):139-142.
[2] 俞学军,刘百军,周静.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122(3):83-88.
[3] 中国统计信息网.2010年统计公报[EB/OL].[2011-07-05].http://www.tjcn.org/help/17848.html.
[4] 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EB/OL].[2011-07-05].各省市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