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新媒体条件下执政能力

2011-07-07聂辰席

人民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政治

聂辰席

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把新媒体作为重要的执政资源和手段,加强新媒体建设、运用和管理,努力探索新媒体条件下的执政规律,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引领思潮、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的作用

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实时传递着公众对现实生活中热点、焦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已经成为公众发布消息、表达诉求、抒发己见、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参与性强的优势,搭建党群互动、政民互动的网络政治平台,不断提高党和政府执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畅通社情民意,推进执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网络政治空间是一个集扁平化、即时化、自由化、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等属性于一体的政治空间,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但它只是一个议政平台,还不能保证人民群众全面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同时这个议政平台还存在双刃性、渗透性、失序性和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等特征,妨碍公众正常有序的政治参与。执政党应当借助已有的網络政治空间,搭建一个能够主导的网络政治平台。一是要坚持以我为主原则,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地担纲网络政治平台主持人角色,在网民们自主表达各种利益诉求、进行网络论政和网络评判时,巧妙地加以引导;二是要遵循网络世界特别是网络政治的运行规律,不能与开放、自由、平等、共享的网络精神相悖;三是要有利于扩展政治资源,培育新的社会政治力量,优化政治运作方式,以保持政治稳定和政权安全;四是要有利于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热情,培养公民政治参与主动性,提高公民政治沟通和政治参与的能力,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借助这样的网络政治平台,努力达到以下目的:

首先是强化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网络在咨询、办理、督查政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进电子商务,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简化行政事务办理程序,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政务服务公开的常态化机制,推动行政透明化依法运作,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探索构建网络公共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特别是网民提供更广泛、更便捷、更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

其次是汇聚民意民智。运用新媒体传播即时、快速、多向、互动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和民意征集,引导民众积极参与重大政策制定,及时将大量潜在、分散、合理的群众利益诉求提升为明确、集中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网络民意、民智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工作的有效支撑,提升我们党作为网络民意民智汇聚者的良好形象,使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和发扬光大。

最后是实现上下互动。坚持以民生为本,树立网民诉求无小事的理念,建立健全新媒体条件下党群互动、政民互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扩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实名开微博的范围。注重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通过新媒体扩大公众参与,使领导决策与民众意见实现充分沟通、良性互动,以此推动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加速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网络“暴民”、民主“哄客”,削减网络上的虚拟政治动员和政治集结。

应对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突发事件接连不断,社会热点难点交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非常繁重。而新媒体在反映民声民意、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稳定情绪人心中促进处突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已成为当前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突发事件能迅速引起社会热议,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绪。应借助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提速提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坚持以“快”抢占先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掌握舆论引导的“第一落点”,及时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以“准”赢得主动,准确把握公众关注点,合理设置舆论引导点,有效疏导化解人们的情绪聚集;以“好”增强实效,做深、做细、做活新媒体报道,展开平等互动交流,科学调控舆论,引导社会心理向有利于事件处置的方向发展。

在引导热点难点中化解矛盾。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是我国进入转型期之后深层次社会矛盾的现实表征。这些问题大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各方关注度很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应站在有利于党和政府推动工作、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或思想问题的角度,组织新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把握群众思想脉搏,贴近百姓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扩大共识,促进实际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在运用网络监督中促进公平正义。充分发挥网络群众工作站作用,改进社会监督,使之成为新媒体时代党和政府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强化施政效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应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正确对待网络监督、主动接受网络监督、善于利用网络监督、积极回应网络监督,真正把新媒体作为强化社会监督、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网络留言、手机短信等多元化监督平台,进一步光大我们党执政为民、勤政廉政、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

规范网络传播秩序,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随着新媒体技术创新和普及应用速度的加快,网络传播中“无序”和“失范”现象不断出现,谣言散布、政治煽动、网络犯罪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也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正常执政施政,迫切需要加大管理力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网络管理和传播秩序,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一是加快网络立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互联网纳入法治管理的少数国家之一,但由于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互联网法治环境,加上网络应用广泛且纵深式迅猛发展,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互联网发展,不少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应在网络立法上下大功夫,进一步拓展法律监管范围。可考虑研究制定一部关于互联网管理的专门法,从公法角度对网络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从私法角度对网络主体的行为和言论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推进网络衍生领域的相关立法进程,完善法律体系,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依据。

二是加强日常监管。现实社会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在网络空间掀起轩然大波。面对纷繁多样的新媒体服务模式,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对重点网站、热点问题等进行全天候监测,准确把握舆情脉动,为引导舆论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快网络技术的研发,加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增强技术防护能力,提高互联网管理效能。及时跟进纷繁多样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制度措施,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前移管理关口,加强基础管理,形成完善的日常管理体系。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抓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针对“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灌水公司”、“删帖公司”、“投票公司”等采取的非法网络公关行为,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深入开展集中治理行动。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切断利益链,斩断幕后黑手,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形成震慑效应,切实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和网络公关行为,坚决遏制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是健全网络伦理规范。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实施绝对、完全的网上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加强网络伦理规范体系建设,增强网民自律意识十分重要。适应新媒体技术和服务样式的发展需要,积极制定完善网络伦理规范。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推广博客圈典型做法,引导广大网民遵守网络规则,增强自身免疫力。建立健全网络道德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网络失范行为,不断提高网络道德水平。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网络自律。

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互动,扩大网络社会信任支持

4.57亿的网民规模,3.03亿的手机网民规模,34.3%的互联网普及率,充分说明了网络社会的分量。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具有同构性,网络社会本质上仍然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其本身就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解决网络社会的问题不能仅仅求助于网络本身,而应当更多地从现实社会去寻找答案。

在现实社会的执政实践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同时,建立权力公正公平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弱化强制手段,减少单向施政,杜绝形式主义,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现实社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增强党的影响力,光大黨的执政形象,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在具体执政施政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健全沟通互动机制,培育扩大网络社会的信赖和支持。坚决做到政务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建立网络信息、网络舆论快速反应机制,提速对网络信息、网络舆论的反应,力争在第一时间公布真相,表明态度,制止谣言,消除误解,引导舆论,掌握主动;增强网络危机应对能力,提高处置网络热点事件的水平,避免在网络危机事件发生时不说话乱说话或不作为乱作为。坚持用更网络的思维、更网络的沟通模式把握好网络社会的思想、语系、动态,使网络社会与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施政过程同频共振。

增强领导干部善待善管善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改变了原有的政治生态,弱化了个体对组织的相对依附,国内国外相互交织、网上网下相互推动、不同群体共同参与,使政治与媒体关联度更高、相互作用力更大。适应新媒体政治环境变化、加快提高执政的媒介素养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正确认识对待新媒体。深刻认识新媒体在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附着在我们体制内的那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与观念,进一步明确执政者与媒体的角色关系定位,把新媒体切实纳入官方视野,作为执政的重要手段,使之上升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解读现实社会的重要“索引”、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

切实加强新媒体业务学习。对领导干部科技素质的一次调查显示,19.6%的被采访对象从未使用过电脑,52.1%的只是偶尔使用,经常使用并能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只占12%。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新媒体业务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克服网络“本领恐慌”,消除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存在的“怕网”情结和“网络焦虑”情绪,根治用网、信网、恋网“过度症”和烦网、怕网、躲网“不适应症”。

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运用管理新媒体转变。增强善待善管善用新媒体的意识,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主动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变化,及时把握新特点新规律,善于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切实提高信息的甄别、解读和综合把握能力。主动运用手机、博客、微博客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发现各类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为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提供有力支撑。主动创新新媒体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媒体的领导艺术,实现对新媒体的科学管理,促进其发挥有益作用。

■(责编/杨昀赟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大胆讲政治 善于讲政治
把牢政治“方向盘”
政治机关必须突出政治建设
纽约两名历史老师因“不讲政治”被开除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法律
影像政治与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