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功的理由是“三多”
2011-07-06桂乐发
桂乐发
今天的马云被誉为中國电子商务的“教父”,也被称作新商业文明的布道者。面对头上的光环,他并不在意,也不以英雄自居,他觉得自己很平凡。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的确可以为他贴上“平凡”标记。
比别人多勤奋一点
在读中学时,他听地理老师说,英语将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学好它有很多益处。上完那节地理课后,一回家,马云就花6毛多钱,买了个收音机,每天听英文广播,坚持不懈。
那一年,马云刚满12岁。
一有机会马云就在街上逮着外國人开练英语。马云的英语口语就这样一天天流利起来。慢慢地,马云的英语口语让所有的师生大跌眼镜,有时候连老外都以为他是从美國回来的归國小华侨。
13岁时,他就能给老外当导游,用自行車带着老外满大街跑。仅此,便足以羡煞许多同龄人。
后来,他创办了中國黄页网。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账户上只有200元现金。营业额几乎为0。为了跑业务,他坐公交跑遍了当时所有的國家部委。在当时的國家体委,为了见到管宣传的领导,他跑了10次才见到。就是这样,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元做到了几百万元。
即使在开办阿里巴巴之初,他仍坚持每天工作13至18个小时。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评论说:“马云干的活,是互联网中最苦最累的活。挨家挨户,蚂蚁雄兵,没有浙商文化的勤奋、执著和吃苦精神,是不可能想象的。要知道,这些年,所谓的诸多购物网站只有马云堪称硕果仅存。这不是没有背后理由的。”
果然如此,靠着比别人的多一点勤奋,马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
大家动摇的时候,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
两年来,他就干成了这件傻事,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通过努力,他救活了翻译社。
后来,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他的创业资金只有50万元,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马云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有一次,马云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他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为了得到他人的投资,马云经常到处游说,马云不知打了多少电话,求过多少朋友。但是没人能相信他未来是有希望的。他又一次尝到了创业的艰辛。
在创办阿里巴巴不到七个月的时候,马云多方打听到日本软银集团的老总孙正义要来北京。通过朋友,他得知孙正义所住的宾馆。马云就在门口“蹲守”。当时在等孙正义的还有一个人,但是他没能坚持到最后,中途走了。终于,在门口等了近10个小时,马云见到了孙正义。两人见面后。马云将自己的事业、阿里巴巴当时的经营状况,努力地、诚实地说给孙正义听。孙正义被马云感动了,立即决定将6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给他。
此时,马云的努力才初见成效。阿里巴巴才得以走出那举步维艰的境地。
多一点的努力,挽救了阿里巴巴,也救了马云。
比别人多一点梦想
高中时,马云梦想进入大学。首次高考时,他数学只考了1分,但是他仍梦想考上大学。参加三次高考后,他成就了梦想,进入了杭州商学院。
1994年,他在美國西雅图初识互联网,认定互联网是一个拥有美好未来的事业,但是当时回到國内却没有人认识互联网,更没有人知道互联网是做什么的。但他坚信网络市场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坚持梦想,不放弃”是阿里巴巴成立10年以来的真实写照。他认为,阿里巴巴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持之以恒地把梦想做了10年。
后来有位名人评价马云时说:“马云的几十年是奋斗的几十年,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并付之行动。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梦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有了梦想,马上就去做!
这些都是他比别人多一个梦想的结果。
很多人都问过马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总会淡然地说:“心态决定姿态,从而决定生活状态。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你的职责是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有一点理想。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成功的唯一理由是这‘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