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授兼职潜规则窒息学术创新

2011-07-05童大焕

民生周刊 2011年13期
关键词:潜规则科研院所学位

□ 童大焕

教授兼职潜规则窒息学术创新

□ 童大焕

过度的迷信和顶礼膜拜,将杰出人才推到“赢者通吃”的道路上。“利出一孔”、政出一门之下,必然乱象丛生。

岁末年初,新语丝网站上的一篇举报文章把48岁的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长江特聘学者、副院长刘泉声教授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篇题为《关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乱象的一个例子——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泉声》的网帖,直指刘泉声教授违规兼职,同时担任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全职岗位工作。记者调查发现,人才争夺背后隐现一条多方受惠的灰色利益链。(3月21日《中国青年报》)

类似情形,在时下的高校、科研院所,可以说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是行业内潜规则,不服从这个潜规则,你也许还能混,但未必能够混得好。长江学者如此,院士们也如此,各种各样的外聘教授、高级海归未必不如此。

潜规则盛行,往往得有深厚的观念和制度土壤才行。在文化观念上,我们往往容易形成对一些领域杰出人才过度迷信的“刻板成见”,把他的“巅峰成就”视为常态,而不会去注意到,让其获得最高荣誉的某种成就,往往已经是其最高境界,接下来等待着他的,固然一方面多数人可以保持其基本水准,但另一方面人们却没有也不会去注意他其实不可避免地将要走下坡路。

过度的迷信和顶礼膜拜,将杰出人才推到“赢者通吃”的道路上。国内垄断型的学术和高校学位体制,更使这种“赢者通吃”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授予高校的某项学位权,需要多少多少专家教授;申请课题和学术经费,也需要相应资格和级别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

“利出一孔”、政出一门之下,必然乱象丛生。各高校、科研机构争相拉拢人才,甚至不惜互相勾兑彼此“共享”“高级人才”,目的只有一个:对上可以争取到更高、更多的学位授予权和科研项目与经费;对下,可以以“人才”和科研项目做幌子,招收到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和科研人才。

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受害者从而也就几乎不会受到任何监督与制约的利益链条: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多方兼职的高级人才首先是受益者。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借高级人才大获其利,高级人才则可以获得大笔聘用金甚至直接从项目中提成;那些貌似被挤压的中青年科研、教学人才貌似受害者,但同时也是利益共同体,最起码,单位和高级人才可以吃肉,他们也许还能分到一口汤;而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空转”的现实处境中,那些被骗进来的学生和科研人员似乎是最终受害者,其实也不是。他们顶着无数的光环,实则内心空空,但是只要高校按期颁发给他们文凭和高级研究经历证书,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到社会上招摇!

各种各样的学术抄袭、学术腐败、学术造假,亦与此息息相关。因为经费、课题都得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而并不比科研人员更高明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往往要给出完成某项“科学高峰”的行政指令,他们才好向其所在的行政系统交差。于是乎,我们看到、得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环环相扣彼此欺骗的体制。

所以,在这个学术的利益共同体中,不管其内部已经腐烂到何种程度,我们从其外表看起来都非常的光鲜亮丽,我们看到的是我国的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越来越世界第一。但是终归,它们只不过绣花枕头一包草,论文的引用率世界最低,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止步不前。

没有比打破科研和学位的行政垄断更能让我们看到希望。但这方面的步伐我们迈得何等艰难,一个小小的南方科技大学,筹办三年还拿不到招生和学位证书。但是不改革,我们只有死路一条。在教育和学位问题上,高校应该自主办学、自主招生,社会和市场来评价其毕业生水平。而在科研和学术及人才评价问题上,一样应该打破行政垄断,把权力还给市场。如果国家真的重视学术和研究,那就把事前申报课题改为事后评价奖励,由市场和学术共同体完成对科研成果的评定,对优秀成果由国家专项基金予以奖励。而不是由行政力量“先知先觉”地确定课题方向。

(作者为知名评论员)

低龄相亲太盛是种病

现在的父母都想让子女趁早找对象,“年纪越小,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功利的爱情婚姻观,让现代爱情的基础越来越淡,浮躁的情绪也越来越浓。

一位年仅19岁本该在校读书的女孩,参加微博相亲活动后,仅搜狐微博粉丝就多达28万人。相亲大军有低龄化趋势,谁说折射的不是一种社会病呢?

边上缴红包边受贿

日前,湖南株洲环保局局长文铁军因犯受贿罪受审,文的辩护人提出,“近几年被告人上缴市纪委红包礼金7.18万元,应从受贿数额中扣减”。

文铁军将所谓的“以上缴红包来反腐”的荒唐表现得淋漓尽致,敦促官员上缴红包,诉诸的是官员的道德自觉,可如果“道德自觉”有用的话,还需要纪委反腐干什么?收了红包,再让他们交上去,以此来表现反腐的成绩,实在是自欺欺人。

猜你喜欢

潜规则科研院所学位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清代阅卷潜规则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
办公室潜规则Ⅳ
2010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