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新闻人从政现象浅析

2011-07-04于松明

今传媒 2011年6期
关键词:王志从政丽江

于松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新闻人从政的越来越多,从央视“名嘴”王志担任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现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到张政出任新疆阿勒泰地委副书记,从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伍皓出任云南省委宣传副部长(现任云南省红河州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到中国青年报社驻云南记者站站长殷红升任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这些现象不仅受到诸多受众的热议,也引得不少媒体很大的关注,尤其是当在人们视野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央视名嘴王志、张政等人到地方任职,从事政府或党务工作,更是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也让人们对“记者从政”、“媒体人从政”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新闻人,转身成为职业相近或根本不同领域里的官员,对于他们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可能是一种有铺垫的转换;而对于媒体和政府来说,也可能是一个契机,一个在政府与媒体沟通方面、官员与舆论交流方面铺开新天地的契机。我们以往的研究大多将视点放在新闻人作为新闻实践活动的主体,考察的是新闻人作为新闻事实把关人角色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而新闻人从政这种现象的出现,确实值得我们加以关注,除了对其职业转换后素养能力的探讨分析,也有必要对其职业转换后的表现和所带来的影响加以考量,并进而探讨新闻人从政现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其前景做出一些基本思考。

一、新闻人从政简况

纵观新闻发展史,中外记者从政早已有之,被誉为“元老记者”的于右任,曾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后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34年之久。

而欧美各国诸多政要也具有新闻媒体从业背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丘吉尔,从政前为战地记者,因大胆批评军方而成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3岁时曾任《田纳西人报》记者。历史上一些记者后来甚至担当国家元首。近年来,更有美国不少知名记者加入美国政府部门,掀起了一股“弃文从政”的风潮。道格拉斯在2009年辞去美国广播公司(ABC)国会新闻记者的职位,协助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道格拉斯被任命为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助理部长。

不难看出,新闻人从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现象。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新闻人从政现象比较普遍。

1950年代以来,中国记者告别自由职业时代,成了体制内的“干部”。其中,由新闻人转变为官员的屡见不鲜(见表1)。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能够说明从政这条道路在新闻人的纷繁出路中,究竟有多么宽广。但近年来,媒体新闻人进入宣传部门,调任地方官员的不在少数。此外,有一些高官虽然没当过记者,或从事新闻工作时间不长,但受过新闻科班教育,如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拥有中国社科院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学历,前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2009年11月,杨振武从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一职调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与新闻打了30多年交道后步入政坛,也让“新闻人从政”这一现象再一次跃入公众视野,引发热议。

由表1可以看出,新闻人从政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新闻人的职业性质关系密切。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新闻人需要广泛接触社会各个层面,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容易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化、民主制度的逐步推进,官员制度的改革也越发明显,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开始进入党政部门。新闻人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职业群体,不乏从政人才,转换为政府官员应属情理之中,只是近几年相对集中,并因他们的高调任职引发了大众尤其是媒体过多的关注。

二、新闻人从政过程中体现的素养特点

世界上许多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曾经是新闻战线的行家里手,而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曾经是新闻传媒业界的佼佼者,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在新闻传媒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如徐光春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写有大量各类体裁的新闻作品和上百篇论文,拍摄并发表了上千幅新闻摄影图片,著有《业余摄影实用手册》、《哲学与新闻》、《摄影特技》,其中《业余摄影实用手册》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伍皓参与推出了孔繁森、陈金水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荣获西藏自治区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两次受到新华社总社社长通令嘉奖。云南省委组织部对殷红的评价是“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采写了‘孟连事件系列报道和《外逃高官胡星归案记》等稿件,社会各界反响较好”。

从媒体转入政府以后,他们以独特视角、大胆创新、阳光化的工作方式为政府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正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使他们得以和社会广泛接触,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对各种社会现象敏锐的洞察力,培养了他们自觉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因此,当他们步入政坛,由一个新闻人的角色转换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时,这些素质都有利于他们对社会各个层面民情民意的考量和体现。在处理具体的政务过程中,他们能够较深刻地分析社会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准确地判断社会矛盾症结所在,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创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从政形象更亲民

新闻从政人员在职业转换之前长期在媒体工作,广泛接触社会大众,大都关心群众疾苦,作风深入踏实,不仅报道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善于调查研究,这种工作方法在群众中留有较好口碑和亲和形象。在进入政府部门之后,其形象还是原来那种让人熟悉的感觉,习惯了他们以前的记者身份,公众感觉他们更加亲切,没有陌生感,也少了公众与政府官员之间普遍存在的隔阂感。诚如暨南大学副校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林如鹏认为的,记者的知识结构、沟通能力以及社会经验为从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使新闻人从政更加务实,更加亲民。

王志于2008年到丽江挂职,一年期满后他仍旧选择留下来。在这一段时间内,他在丽江的做事风格也更多地被打上“亲民、低调、务实”的记号。据报道,当时王志到丽江后第一个拜访的纳西古乐“活化石”宣科表示,在王志担任丽江副市长期间,他不时和王志在各种会议上碰面,王志后来还专门到他家里拜访过他两三次。宣科感觉“他没什么官架子,任劳任怨,平易近人,行事低调,完全不像主持《面对面》时那样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没有一点官架子,是一个务实的好官。”王志本身也主张媒体不要过多关注自己。曾有网友在网上发图,称在丽江塔城乡洛固村委会洛南村,遇到正在那里考察工作的王志,看到王志和县乡政府相关人员十余人,结束会议后来到洛南鸡养殖基地,和当地干部一起走进低矮的没有窗户的饭堂,坐在小板凳上和大家一起说话用餐,吃的是地道的家乡土菜,充满了纳西过年的气息。网友还描述他身着蓝色羽绒衣牛仔裤,脚蹬一双土黄色的皮鞋,表现随和,而当地的老百姓,也表现平静,或站或蹲在路边,没有丝毫骚动和狂热,甚至签名举动。这也说明大家已经不把王志当政治明星看了,而是真正把他看成了自己家门口的政府工作人员。

2008年12月走马上任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以“云南伍皓”的实名,在新浪微博上注册了一个“围脖”,成为国内第一个实名开微博的厅级高官。伍皓在网上与公众公开交流,短短几天粉丝达一万多人,顿显亲民形象。如今伍皓的微博,越来越多地记录家庭生活、人生感悟。多谈风月,不谈国事。他将与女儿的合影及夫妻婚纱照设置为自己的微博头像,将与妻子的互动手机短信转发到微博上,让人感到他就像是身边的一位朋友,甚至让人忘记了他就是省委宣传部的“伍副部长”。伍皓的这种交流方式,与其曾经的记者身份不无关系。人在官场,虽然这种方式饱受争议,甚至被冠以“作秀”的恶名,但是大胆地展示自己有血有肉的精神世界,的确让伍皓更具有不一般的亲和力。

(二)危机处理显素质

新闻人了解新闻规律,熟悉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则,尊重客观事实的存在,在处理相关工作的时候能够按照新闻规律,迅速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优秀的新闻人大多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对于信息透明化和调查深入化有着更高的追求。当这些优秀新闻人转入政府,成为官员的时候,他们的这些素养更有利于帮助政府处理问题,尤其是面临危机事件的时候,能够更为理想地化解危机。

2008年由新华社云南分社调任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伍皓,以宣传部官员的身份,通过“新闻新政”,突破传统的官方尺度,尝试推动党和政府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在中国的边陲地区刮起影响全国的新闻改革风,也让外界看到了他们在面临危机事件时的行动。

2009年2月,云南“躲猫猫”事件中,新到任不久的伍皓在自己的QQ群里发出公开招募调查员的消息,邀请网民组团调查“躲猫猫”的真相。2009年7月8日,云南曝出“小学生卖淫案”,伍皓在网上回帖“应该给予我答辩和说明事实的权利”,亲自披挂上阵,在凯迪社区连续发帖数篇,分别就记者和警方的做法提出批评。这也使他获得“尊重网民知情权,致力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评价。2009年8月,陆良群体性事件中,伍皓积极改变一些“传统习惯”,紧急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时,禁用“刁民”、“恶势力”等称谓,慎用“不明真相”、“别有用心”和“一小撮”等词。伍皓在云南首设网络新闻发言人和媒体义务监督员。在伍皓的主导下,云南省委宣传部建立了假新闻追踪制度,并就“媒体义务监督员”问题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征集100名媒体义务监督员,向媒体提出意见和建议,把帮助公众知情作为新的历史职责。

公众应该享有知情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知情权,是指社会公众(即公民和法人等)知悉、获取社会资讯、公共信息的权利和自由。公民不知情就不可能参与管理,不可能参与监督,不可能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一切都是以“知情”为前提。而信息公开和公民知情权是一对孪生兄弟,知情是公民的权利,公开就是政府的义务。宣传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形象塑造师”,应该具有透明、阳光、法制、责任的特征。当面临问题时,尤其是在民间力量与官方发生一些矛盾时,如果彻底掩盖信息,就是最不明智的一个选择,政府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屏蔽信息的“消防队”。伍皓力求尝试带动信息公开与透明,使得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更快地缓解民怨,化解危机。

随着互联网、手机短信、视频通讯、微博等新传播方式的诞生,公众无论在获取信息,还是参与信息传递方面都越来越简单,大大促进了公众的知情权,面对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宣传部门更不能再墨守陈规。尤其是在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上,应多方面考虑包括网络民意在内的各种因素。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不断壮大,伍皓顺势而为,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即每个部门都应该有人负责在网络上主动发布信息,及时解答问题。由于网络虚拟的特殊性,这方面更需要权威性建设,比如政府部门应该公开身份直接回应、直接解决问题,而不是暗中派一批人,用些虚拟网名在网络上发言“引导舆论导向”。伍皓成功迈过一年的试用期后,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分工调整中,被委以重任,在原来分管的新闻工作之外,又被加上了网络和外宣。这个率先在网上开微博的年轻副厅级宣传官员,对网络舆论场的兴起和执政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知,他以实名QQ上网,建立工作QQ群“伍皓的网络意见箱”。的确,在网络时代,一个官员如果对网民的质疑不理睬、不回应,是对网络民意的轻慢和漠视。

当伍皓还是新华社记者的时候,在孟连群体性事件中,他采用公开、透明的报道办法,最后孟连事件得到妥善解决,伍皓也由此出现在公众视野,也因此接到一纸调令,上任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职。具有优秀新闻素养的新闻人转战政府,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深谙如何在政府、媒体、公众中取得平衡,让政府得到最大的公信力,更为合理妥善地化解危机事件,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政府工作。“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信息越公开,政府越可爱。”

(三)沟通能力促工作

暨南大学副校长、新闻学院教授林如鹏认为,记者的知识结构、沟通能力以及社会经验为从政打下了良好基础。的确,优秀新闻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他们处理政务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合作努力下,更利于做好所负责的工作。

2008年10月24日,王志赴云南丽江挂职锻炼,担任丽江市副市长,负责招商引资、审计、政策研究和法制工作;协助分管文化、广播、电视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王志在相关工作人员协助下,通过牵线搭桥和中国国电龙源集团签署风力发电合作开发协议,总投资额高达人民币40亿元;通过大力推介,将丽江雪桃推销上了国庆60周年的国宴,还在极少公开露面中的一次,展示丽江雪桃。除了自己的分管工作外,在教育方面,王志及其团队通过穿针引线找来投资,在玉龙、宁蒗修了好几所希望小学。王志利用自己一个学校理事的民间身份联系百年职校到丽江办学,并且两次到该校,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曾经的央视记者,如今的官员,对于丽江来说,王志的两栖优势是一个宝贵的资源。王志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积累起来的人脉网络,有利于他在丽江的招商引资工作。王志来自中央电视台,这也是很多地方及其领导人希望露脸的宣传窗口和展示窗口,通过这个捷径,可以将丽江推向更广阔的平台。

王志作为一个严肃的优秀记者,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社会经验,这些因素非常有利于他做好本职工作。而王志的两重身份,形成了一种坚韧的张力,引起社会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又可以引到对丽江的关注上,有利于丽江的发展。同时丽江的旅游品牌也为他提供了体现其能力的平台。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曾经的新闻人王志踏实地完成着本职工作。

(四)新闻人从政的启示

近年来,党的干部政策与时俱进,多年前就提出的打通党政官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三个通道的政策正在不断得到落实,不断有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等其他人员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官员。当前,官、产、学三者的流动机制正在形成,并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新闻人从政现象在这个机制中处于显位,为这个机制的完善和其他职业转入政坛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发。

三、新闻人从政的一些疑惑

新闻人从政作为一个现象,在实践中凸显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担忧。张政、王志、伍皓、殷红等名嘴名记走上政坛以后,也引起不少非议:有人认为,媒体人从政与当下不少地方政府乐意乃至刻意寻求名人资源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当下中国官本位现象的突出表现,更有网民称之为如同“雾里看花”,甚至是“搞笑”。 事实上,在肯定新闻人从政这一现象的同时,有些问题确实值得引发我们思考。

(一)从政领域相对狭窄

从新闻人从政的领域来看,大多集中在宣传舆论战线。虽然相近或相同的工作对他们来说驾轻就熟,但对于这个群体总体而言略显狭窄。长期处在这个位置,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厌倦情绪。新闻人从政,不应只拘束在和老本行相似的岗位,可以尝试到其他政府部门,在更多领域做出成绩,取得突破,获得认可,王志挂职丽江副市长应属比较成功的案例。

(二)执政能力是否胜任

新闻工作是一种统筹的行业,虽然记者有专业条口,专门负责某一领域事件的报道,但他们对于某一领域工作的掌握程度一般来说不如那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熟练,对专业的理解也不如他们深入、详细。对于行业的细枝末节,他们不如从某行业基层上来的干部熟悉了解。新闻人了解的东西,除了自己的学习以外,基本都是从采访中得知的,对于某个领域的专业经历相对要少,所知博,但专精的少。这也成为记者转行的一个弱点,成为一些人对他们执政能力怀疑的理由,毕竟隔行如隔山,如何真正做到胜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复杂政坛能否驾驭

新闻人作为一个新的角色步入政坛以后,往往表现出官场经验不足,在政坛整个大环境下一时恐难熟知官场规律,打开工作局面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会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甚至产生为难情绪。

(四)名人效应过于明显

王志、张政等新闻人的从政,不少人认为这是政治作秀。而媒体对他们从政的过于关注是非理性之举,过多的报道甚至成为一些负面因子,对于这个处在成长期的群体而言是很不利的。特别是在对他们政绩的考量上,王志的名人效应带动的地方招商投资更为明显。所以,当王志结束丽江市副市长任职的时候,丽江一政府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媒体过分关注王志不是一个理性的态度,因为丽江和王志两个品牌是共同起作用的。

因此,在关注新闻人从政现象时,我们所需要的是客观的角度和平和的心态,而不是把各种“明星效应”套到这些人身上,过分夸大其工作能力。从新闻人到政府官员,他们也许可以成为政府与舆论更好展开沟通的一个契机。但同时,决定一个地方新闻宣传和舆论生态的,并不是哪一个人,而是新闻体制和整体政治生态。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所体现的能力更要在时间的长河中得到验证。

新闻人,包括记者、编辑、主持人、评论员、媒体负责人等等,泛指在新闻媒体从事专业新闻工作的人。优秀的新闻人是独立的人、超然的人、法治的人、质疑的人。我们过去的研究大都是将视点放在新闻人作为新闻实践活动的主体,考察的是新闻人作为事实把关人角色所需要的技能,即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以及其他有利于新闻人完成本质任务所需要的才能。本文以新闻人从政作为研究对象,阐述新闻人从政现象及其实践活动的意义。

当优秀的新闻人的职业发生转换,到宣传系统或是地方政府任职,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和对各种社会现象敏锐的洞察力,让他们在处理政府事务时体现出各种优势。如他们的形象更加亲民,在危机事件中他们能更好地化解危机,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政府工作带来一种新的推动力。而一个优秀的新闻人能否成功地转换角色成为合格的政府官员,由多种因素决定,更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媒体对于新闻人,尤其是新闻名人从政的过度关注,可能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他们需要的是大家更多平和的关照。

同时,新闻人从政现象,所体现的是一种用人制度的新动向,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更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在创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用人制度的改革与转变。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使新闻从政人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能够为其他类似从政人员带来一些经验和借鉴,并且作为新闻学研究的一个延伸,丰富新闻学的内容。

猜你喜欢

王志从政丽江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从政敬业
“丽江之恋”诗二首
志愿者
爱情有多美,请问丽江水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王志与朱迅:央视名主持的别样婚姻生活
忘了自己是谁
轻易不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