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0例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2011-07-03陶永进高云巍曾娅莉邓建军
陶永进 高云巍 曾娅莉 邓建军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四川绵阳 621000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患者常用的医疗手段之一,同时可能是疾病传染的根源,蔓延的起点,是医院感染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加强,因输血或手术引发的医疗纠纷屡有发生。由于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发生输血传染仍难避免,其成为不能忽视的医学问题。但由于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问题,输血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仍是不可避免[1]。按照2002年卫生部印发卫医(2000)184号文件,要求对入院的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血清凝集法检测梅毒抗体(抗-TP)4项指标的检测。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7 680例患者的输血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其检测指标的阳性率及不同性别阳性率的差异。为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本研究对术前及受血前患者进行了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抗-HCV IgG、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检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拟进行手术和输血住院患者7 680例(男4 220例,女3 460例),首次输血前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4℃冰箱保存,1~3 d内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 ANYTEST2003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仪(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T-2100C酶标分析仪、RT-3000洗板机(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DHW-600水浴箱(北京国华医疗器械厂)。
1.2.2 试剂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试剂盒(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丙型病毒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日本富士瑞比欧株式会社);人类免疫缺陷病HIV(1+2)型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人类免疫缺陷病HIV(1+2)型诊断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法)检测HBsAg;酶联免疫复合法(ELISA法)检测抗HCV、抗HIV;血清凝集法检测抗-TP。所有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抗HIV初筛阳性者送本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AIDS)确认实验室确认。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
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8.98%;梅毒的阳性率为1.25%,居于第2位;HCV感染率为0.65%;HIV感染率为0.20%;本研究检测不同性别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4项检测结果比较,乙肝感染率男高于女(P<0.05),其他3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7 680例患者4项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n(%)]
2.2 不同年龄患者4项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
7 680例患者HBsAg、抗-HCV、抗-TP和HIV阳性率最低的均是0~20岁组,其次是21~40岁组,最高的是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组,其中0~20岁组抗-HIV的阳性率为0.20%;而抗-HCV阳性率最高的是21~40岁组,最低的是0~20岁组。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患者4项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当今,安全输血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为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从2000年卫生部颁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来输血安全性是目前输血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输血传染疾病存在窗口期,筛查无法完全排除献血员和透析患者中的感染者,大量、多次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各种血液传播疾病。由文献可知,输血前患者HBsAg阳性率远远高于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且输血前患者抗-HCV、抗-HIV、抗-TP的阳性率均高于无偿献血者;因此开展输血前相关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卫生部2011年2月公布的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结果表明,发病数居前5位的包括乙型肝炎和梅毒,其中乙型肝炎发病数居第1位,梅毒发病数居第3位。死亡居第1位的是艾滋病[3]。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约有1亿人为表面抗原携带者[4],据研究,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达8%~15%左右。输血是部分患者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径。输血后肝炎发病率为2.4%~27.3%[5]。本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拟输血和手术的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8.98%,与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一致。说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本地区的主要感染源。WHO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全球约有1.23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流行率为 2%[6],但在输(献)血、吸毒、HIV 患者、接受透析者和性工作者等人群中,抗-HCV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数倍至数十倍,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HCV的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抗HCV在健康人群中的阳性率可达0.60%~3.10%,本组抗HCV阳性率为0.65%,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梅毒是一种较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在部分地区已排在8种性病中的第1位,成为仅次于艾滋病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性病。据资料记载:住院患者梅毒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潜伏期梅毒尤为明显[7],本组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25%,发病率在输血前检查的患者中较高,符合资料规律。这说明将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纳入输血前检验项目是非常重要的。艾滋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已引起了全世界对安全输血的广泛重视。如果输入带有HIV的血液,其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7]。本次检测抗-HIV阳性率为0.20%,受血者中初筛检出16例,省疾控中心确认16例,抗-HIV的阳性检出率已逐年上升,要保持警惕,防止漏检。加强抗-HIV 实验室检测是早期发现和预防HIV传播的重要手段。
从表1结果可见HBsAg阳性率男性为10.75%、女性为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说明在输血前检查的患者中男性患者HBsAg检出率更高,需要对男性患者的输血前检查报告予以特别关注。结果显示HCV阳性率男性为0.75%、女性为0.57%;HIV阳性率男性为0.23%、女性为0.17%;抗-TP阳性率男性为1.46%、女性为0.98%,此3项检测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输血前传染病HBsAg、抗HCV、抗HIV与抗-TP项目的检查能让医务人员与患者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自身相关信息,发现潜在的传染源,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自我保护,并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总之,进行输血前4项检查对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黄双美,邱万臣.2 56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0):1314.
[2] 葛冰磊.1 204例患者输血前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2):115-1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公布2011年1月及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R].卫生部专题新闻发布会,2011-02-10.
[4] 白艳丽,李建平,计玉仙.HBV-DNA与HBV-TRFIA检测结果比较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5):43.
[5] 刘彩玲,古旭东,周菊琳.手术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7100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421.
[6] 祖英秋,刘景汉,田亚平.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2):57.
[7] 栗群英,熊杰,王庆旭,等.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J].西南军医,2008,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