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气动阻力优化CFD研究
2011-07-03熊可嘉
熊可嘉,杨 坤
Xiong Kejia Yang Kun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 201804)
0 引 言
汽车空气动力特性是汽车的重要性能,它对汽车操纵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能源价格不断上涨,无论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面临着降低阻力的要求。
研究表明,车速在80 km/h时,气动阻力与滚动阻力几乎相等;在150 km/h时,气动阻力相当于滚动阻力的2~3倍[1,2]。因此,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成为汽车技术的重要课题。[3]
风洞试验是研究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传统方法,但需要高昂的费用,并且难于捕捉流场的细节。应用CFD方法进行外流场分析,可以大幅减少试验费用,提供丰富、生动的细节,指导风洞试验和对汽车的改进。
文中利用CFD手段,对一款自主品牌轿车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幅降低了汽车的空气阻力,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1 计算模型
1.1 汽车外型
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数字模型与实车相比,非常接近,因此,不会因为模型过度简化而造成计算结果误差过大。
1.2 计算域
为了减小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文献[4]推荐的计算域大小:9倍车长×6倍车高×6倍车宽。计算域的外型为长方体。
1.3 计算网格
计算采用混合网格。计算主体区域采用六面体网格,车体表面为三角形网格,近车体壁面附近采用三棱柱作为边界层网格,车体附近采用四面体网格,四面体与六面体之间采用金字塔形网格过渡。网格总数1 114万。
1.4 计算方法
由于绝大多数汽车的车速均小于400 km/h,即音速的1/3,因此,可以认为空气是不可压缩流体。计算使用Fluent软件,采用雷诺时均方程、k-ε三维紊流模型、SIMPLE算法[5-7]。
1.5 边界条件
进口采用速度入口边界条件,风速为100km/h,湍流强度和湍流粘性比分别为1%和10。出口采用压力出口边界条件。地面以100 km/h移动,车轮转动。
2 计算结果与优化方法
风洞试验的结果表明,CFD的计算误差在5%左右,说明计算比较准确,能够反映汽车运行的实际状态。
2.1 风阻偏大的原因
经过对计算结果的仔细分析,发现车体前部是造成风阻偏高的重要因素。
在图4中可以看到,车底下面有许多部件低于前裙板。在图5中,车底部件排列不整齐,使得车底凹凸不平。
综合图4、图5和图6可以看到,前裙板过短,流经车身底部的气流过多,发动机舱、车身底部部件和前轮很大部分直接暴露在冲击气流下,这些部件表面压力很高,这是导致整车风阻偏高的重要原因。
2.2 降阻措施
(1)在轮胎前部增加挡板(图7),减少轮胎带来的风阻,其效果如图8所示。与图6相比,挡风板受到的压力增大,车轮受到的压力减小,整车的Cd值下降了0.0017。
(2)在前保险杠下部增加挡板(图9),使气流绕过发动机舱和车身底部部件,减少流经车身底部的气流,其效果如图10所示。与图6相比,挡风板受到的压力增大,车底部件受到的压力减小,车辆的Cd值下降了0.0045。
(3)同时使用车轮挡风板和车底挡风板。由于二者距离较近,其效果不能将二者单独使用的情况简单相加。
对采用两种降阻措施后的情况进行重新计算,结果如图11所示。计算结果表明,整车风阻系数下降了1%。这说明,挡风板改变了外流场的结构(特别是车底流场的结构),汽车表面的压力分布得到了优化,使整车性能得到了提高,最后的风洞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3 结束语
CFD是汽车外流场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文中利用该手段,对一款自主品牌轿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1)车轮是导致该车风阻偏大的重要因素。在其前方增加挡板,可以有效地降低该位置的空气阻力。
(2)汽车底部由于零部件众多,往往很不平整,这很容易造成车辆风阻增大。在车底前裙位置,增加挡板,车底外流场会发生很大改变,合理选择挡板高度,能够有效降低整车气动阻力。
通过CFD技术,找到了导致风阻偏高的原因,提出了降阻的措施,对各种情况做了大量的虚拟分析,仅用少量的风洞试验验证优化的效果,从而大大节省了产品的开发费用和周期。
[1]傅立敏.汽车空气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W.H.Hucho,Aerodynamics of Road Vehicles,4th ed.[M].SAE International,Warrendale,Pennsylvania,1998.
[3]武藤真理.自动车空力学[M].东京:株式会社三荣书房,2001.
[4]F.T.Makowski,Sung-Eun Kim.Advances in external-aero simulation of ground vehicles using steady RANS equations.SAE Paper 2000-01-0484.
[5]陶文铨.数值传热学(第2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6]S.V.Patankar.Numerical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M].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0.
[7]J.D.Anderson.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The basics with applications[M].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