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豆瓜分利比亚石油
2011-07-02牟雪江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责任编辑 莫北
西方在利比亚开展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控制那里的自然资源已无异议。
利比亚战争的浓烟已经散去,枪炮声也将渐行渐远渐无音。大局已定。卡扎菲之后,“全国过渡委员会”登上利比亚权力前台。到了为利比亚胜利“分赃”的时候!这是一些媒体对9月1日在巴黎召开的“利比亚之友”国际大会的总结。西方在利比亚开展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控制那里的自然资源,专家们对此已经没有任何疑问。据《纽约时报》和路透社报道分析,西方国家,尤其是北约国家,通过为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帮助,换取了在利比亚石油资源重新分配上的先机。
“利比亚之友”=“利比亚之油”
在本次利比亚战争中,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参与使反对派的胜利变成了现实。既然是领衔,在战后重建中,它们也打算“勇挑重担”。9月1日,近60国领袖、外长等高官齐集法国巴黎,开始积极谋划布局,逐鹿“后卡扎菲时代”。法国总统萨科齐如是说:“利比亚直接同地中海相连,而地中海首先是欧洲事务,其次才是美国事务。”此前在对利比亚动武问题上并不积极的许多国家,也开始改变态度。德国方面已许诺向“全国过渡委员会”提供1亿欧元过渡性贷款。而俄罗斯也在9月1日宣布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并邀请其代表前往莫斯科“商讨所有相关问题”。
石油的逻辑,对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体而言,都意味着财富。利比亚也不例外。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利比亚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石油一起,进入全球大国视野中的。且不论卡扎菲的是与非,仅说卡扎菲执政期间在能源领域做出的改变。卡扎菲在夺取政权后在阿拉伯国家中首开纪录,毅然将此前完全掌握在西方石油公司手里的资源国有化,其他阿拉伯国家和伊朗、拉美石油输出国纷纷效仿,西方石油公司从此必须把一半以上石油收入交给东道国,而不是以前的5%以内,这让阿拉伯人和其他石油输出国富了起来。在卡扎菲政权统治下,利比亚取得了长足的经济、社会进步:2008年利比亚人均GDP为14802美元,堪称非洲首富,与中欧相当,高于波兰低于匈牙利。
利比亚是欧佩克(OPEC)成员国,拥有较为丰富的石油储量。《BP能源统计2011》显示,利比亚石油探明储量为464.2亿桶,约合60.4亿吨,居世界第9位,占世界总量的3.4%,储采比为76.7。
与丰富的石油储量和快速增长的石油产量想对应的是,利比亚油气资源的区域影响力十分显著。作为欧洲的后花园,2010年,利比亚出口至意大利的石油占意大利石油消费的24.9%左右;出口至法国的石油占法国石油消费的11.7%左右;出口至德国的石油占德国石油消费的5.6%左右;出口至西班牙的石油占西班牙石油消费的9.0%左右。因此,利比亚石油对欧洲市场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意大利和法国的影响。
当然仅就数据而言,并不能真正的反应利比亚石油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从产量来看,2010年其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0%,比例并不多,但是,利比亚所生产石油轻质高效,品质比较独特,难以找到替代品。因此,为了在内战结束后在重组的利比亚石油市场抢占有利位置,很多国家早已展开激烈竞争。这在媒体的报道中亦早有显示。据《纽约时报》报道,法国道达尔集团、英国石油公司(BP)等欧洲能源企业要求本国政府积极争取利比亚油田开采权。连过去没有积极参与利比亚原油生产的美国企业也对利比亚石油市场虎视眈眈。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8月22日表示:“意大利石油公司埃尼集团的技术人员已前往利比亚东部,以重新开始生产石油。”法国总统萨科齐则于8月22日会见了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据外电报道,法国将凭借曾积极主导北约空袭一事,争取利比亚原油开采优先权。有消息称,预计卡塔尔也会凭借在对卡扎菲军队空袭中的角色为跳板,进军利比亚当地的石油市场。
能源业界预计,除埃尼和道达尔有望成为大赢家,先前在利比亚没有油田的卡塔尔油企、荷兰维多石油公司可能收获颇丰。其他在利比亚运营的外国能源企业包括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国大陆石油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和奥地利国家石油公司。它们大概同样有兴趣在利比亚多分一杯羹。
重建之策:利益>所谓“友谊”
石油利益是美国、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发动利比亚战争,推翻卡扎菲政权问题上的根本利益。卡扎菲倒台后,如何瓜分利比亚石油资源?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端倪。但是能够果真如此吗?对于被海外舆论吵得沸沸扬扬的“中俄等国可能因为在此前的战争中没有全面支持反对派运动而在战后重建中‘靠边站’”的热论,德国《柏林日报》说,利比亚问题离不开中国和俄罗斯在安理会上的作用。此外,目前陷入危机的欧美没有资金重建利比亚,这需要中国的支持。香港“亚洲时报在线”8月31日称,在“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许多观察家认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失去经济利益,但这种观点不切实际,国际关系并非由所谓“国际友谊”决定而是取决于“真正的利益”。
战争与经济发展存在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石油决定战争,战争对石油起着反作用。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利比亚的原油日产量已大幅下降至5万桶,由于利比亚陷入僵局已长达数月,很多专家曾认为,利比亚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战前的出口水平。除此之外,利比亚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收入会比卡扎菲时代有所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战争影响其石油生产和出口萎缩,另一方面是因为利比亚新政权从外国石油公司拿到的分成比例不可能达到卡扎菲时代的高度。卡扎菲政权要求外国石油公司支付的分成比例堪称全世界最高,而新政权缺乏卡扎菲政权的权威,又是依靠外国武装干涉上台,不可能从外国石油公司拿到那么高的分成比例。
石油是利比亚重要的经济支柱,所以新政府会把石油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事实上,利比亚的重建离不开中国。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利比亚问题专家扎伊德·阿格里9月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利比亚新政府假如希望获得最大程度的国际社会的支持,就不能绕开中国。
数据显示,利比亚11%的原油出口中国,但其在中国历年进口石油来源中最多仅占2%-3%;2010年中国与利比亚贸易额65.76亿美元;2009年中国在利比亚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金额58.4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13亿美元,在当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中占4.6%,在完成营业额中占2.5%;2009年年末中国在利比亚直接投资存量4269万美元,占当年末中国官方统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02%,在非洲中国直接投资存量中利比亚排名第31位,而且大多数是承包工程的项目公司。
据路透社8月24日报道,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重建工作负责人艾哈迈德·杰哈尼表示,新政权将遵守卡扎菲政府签署的石油、工程承包等协议,声称合同“绝对神圣不可侵犯”,包括与中国公司签署的协议。此外,杰哈尼还强调新政权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和财政援助,以帮助利比亚进行战后重建。
12日,中国宣布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执政当局和利比亚人民的代表,愿与其共同努力,推动中利关系平稳过渡和发展,希望中利双方此前签署的各项条约及协议继续有效并得到认真执行。
业内观察家也认为,鉴于中国公司在供应商品、建设工程等方面价廉物美高效的优势极为突出,任何一个政权在战乱尘埃落地之后都必须要建设民生,从内战烽火中走出来的政权尤其需要收拾民心,未来的利比亚政权没有理由要排斥中国公司而“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国在利比亚的战后重建中机会很多,但是中国也不能够贸然入场,必须确保利比亚的政治过渡能够平稳进行,只有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参与重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