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旅游就业统计分析

2011-06-25□文/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24期
关键词:旅游业指标体系旅游

□文/张 新

前言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旅游业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旅游从业人员的具体实践中。因此,搞好旅游就业统计是研究旅游业其他问题的重要基础。

纵观已有的旅游就业统计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课题成果的发布,该课题界定了旅游就业的概念,划分了旅游业的就业范围和层次,确定了旅游就业新的统计和测算方式,并给出了反映旅游业就业贡献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中国旅游就业研究:类型与层次分析》(冯学钢,胡小纯,2007)详细分析了中国旅游就业类型和层次划分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思路。《中国旅游就业研究——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冯学钢,2010)依据实用性、综合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我国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

图2 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示意图

一、旅游就业类型及层次

旅游就业统计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旅游业发展所解决、提供和带来的就业岗位到底是只在旅游业内部,还是拓展到旅游业之外的整个宏观经济中?如果拓展的话,应拓展到哪些行业和何种程度?这便涉及到旅游就业应如何分类、分层这一重要问题。

旅游业具有哪些基本的就业类型,普遍的说法认为至少可以分为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两种。世界旅游旅行理事会在旅游卫星账户中把旅游就业划分为旅游产业就业和旅游经济就业。

2004年出版发行的《中国旅游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一书中,课题组把我国旅游就业的类型划分为旅游核心产业就业、旅游特征产业就业、旅游经济就业三种。其中,旅游核心产业就业是指在旅游服务业的核心层(即狭义旅游业,包括旅馆、旅行社、景区点、旅游车船公司等)中就业的人员;旅游特征产业就业是指在旅游产业的中心体系(即广义的旅游业,由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成的直接旅游服务业)中就业的人员;而旅游经济就业是指在旅游的综合服务体系(由城建、工业、农业、商贸、文化、科技、环保、教育、通讯和信息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组成的旅游产业的社会支撑体系,及由管理、法规、政策、国际合作和环境与资源保护等构成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中就业的人员,又可称为旅游综合就业。这个概念最宽泛,是通过旅游经济活动所拉动的直接、间接的就业人数。这三种不同的旅游就业类型之间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图1)

图1 旅游就业的类型及层次示意图

本文认为,旅游核心产业就业为旅游直接就业,即那些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与旅游业的性质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的岗位,又可以称之为旅游业就业,它反映的是旅游业实际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旅游特征产业就业和旅游经济就业为旅游间接就业。旅游特征产业就业,即除包括旅游直接就业外,还包括那些与旅游业关系密切,但又不是旅游业范围的行业和部门因旅游活动产生的就业,它反映的是旅游业直接带动的工作岗位。旅游经济就业,即除旅游特征产业就业外,还包括其他任何行业产业中因旅游活动而产生的就业,它反映的是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工作岗位,即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综合影响和贡献。

二、我国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

旅游就业统计指标,是了解和反映旅游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和特征的一系列数据和代码。

我国有关旅游就业状况的指标,反映在每年公开出版在《中国旅游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上。仔细翻阅这两本官方统计的权威出版物,可以发现在统计指标体系中,只有“旅游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旅游业基本单位数”以及旅游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中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实现利润”等为数不多的几项指标与就业相关。2002年国家旅游局和统计局出台的《新增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统计报表》在一些方面对旅游就业统计角度作出了调整和扩充,但仍然没有完全反映出旅游就业的情况,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和扩充。

2008年冯学钢在《中国旅游就业研究——统计指标体系设计》中初次提出了我国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从规模及增长率、基本特征、素质、劳动强度、劳动回报、变动、规模及增长率等8个方面考虑,提出了19个指标,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我们认为这一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能反映我国旅游就业的基本现状,希望能被采纳应用。(图2)

三、我国旅游就业统计存在的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就业统计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有:

(一)我国统计制度的影响,导致旅游实现的间接就业难以统计。我国目前对旅游业劳动统计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三合一”统计方法。只有在企业、事业以及政府等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从事工作的人才有机会被调查,并被登记为就业人员,否则就会被统计遗漏。仅把在旅游单位工作的人员定义为就业人员,这就大大缩小了旅游就业定义的范围。它表现为对非正规旅游就业人员的遗漏(间接就业)。而旅游业发展对直接就业的贡献虽然大,但它更重要的功能可能是间接就业。

旅游就业应该包括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两部分。因为间接就业没有统一的官方统计数据,同时对间接就业的统计没有连续性。

(二)旅游统计项目太粗,不够明细。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旅游卫星账户,导致整个产业/行业的范畴模糊,进而不能明确行业明细统计项目,使很多旅游就业统计项目被忽略。这样的结果是大大缩小了真实的直接旅游就业人数。旅游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它涉及到诸多行业为个人活动提供支持。从食的角度来看,除了星级饭店,可能更多的旅游就业人员表现在其他“特色饭馆”,如农家餐馆、路边餐厅等;从住的角度看,除了星级饭店,还包括私人旅馆、地方招待所等;从“行、游、购、娱”的角度来看,与它们相关的就业项目没有在《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列出。其中,旅游的标志性产业之一——景点景区的就业根本就没有体现。

(三)旅游统计还存在另一项很大的疏漏——自我就业。旅游业具有劳动力的可进入性高、流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旅游业很容易实现自我就业的功能。事实上,在我国的乡村地区,许多村民围绕景区旅游能够常年提供相关配套产品,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旅游业,而不再依赖农业。这一现象在社区旅游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我国政府的旅游扶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想通过地方旅游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为农民提供农业之外的就业。但是,由于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的落后,目前官方统计常常低估了真实的旅游就业。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术界从理论上进一步加以探讨,政府统计部门能尽快实施上述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以纠正目前旅游就业统计中的偏差。

四、结论

随着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旅游就业也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旅游就业统计日益显现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目前,我们的研究已经确认了旅游就业类型及层次和我国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体系。我们认为它们目前是合理的,希望有关管理部门能采纳并实行。

[1]冯学钢.中国旅游就业研究:统计指标体系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2]冯学钢,胡小纯.中国旅游就业研究:类型与层次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8.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旅游业指标体系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