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伦比亚在北京”(CIB)暑期汉语项目的ASSURE模式分析

2011-06-25蔡建永

海外华文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者目标

蔡建永

(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中国北京100083)

一、ASSURE模式简介

ASSURE模式是美国学者Heinich、Molenda和Russell于1982年提出的一个教学设计模式,以指导教学媒体与技术在真实课堂中的应用著名。其名称“ASSURE”是教学设计过程六个环节的首字母缩写,每个字母分别代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分析学习者(Analyze Learners),陈述教学目标(State Objectives),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Select Methods,Media and Materials),利用媒体和材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要求学习者参与(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评价和修正(E-valuate and Revise)[1]。六个环节前后勾连,环环相扣,使ASSURE模式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序列性、简明性、实用性和普适性,可以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需求生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执行方案,从而“确保”(ASSURE)真实课堂环境中教学媒体与技术运用的有效性。

二、CIB暑期汉语项目的ASSURE模式分析

CIB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来华举办的短期汉语强化教学项目。它是以“速成”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力图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地学习、掌握好汉语”。包含四个含义:时间短;速成(intensive);强化密集型教学(condensed);沉浸式教学(total-immersion)[2]。美国短期汉语强化教学由来已久,1966年,美国的明德学院创办了第一所暑期汉语学校,利用暑假九周的时间,把学生集中起来,只说汉语,排除母语环境的干扰,加速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后来,该项目被移植到国内,采取与国内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进行短期汉语强化教学。如设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普林斯顿在北京”(简称“PIB”),设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哥伦比亚在北京”(简称“CIB”),设在北京语言大学的“哈佛北京书院”(简称“HBA”)等。

其中CIB举办时间较长(1997年开始),吸取了其他项目的优点,也发展了自己的特色,如鼓励和提倡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基于ASSURE模式的六个教学设计环节,笔者对CIB的项目设计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了分析,以下提出ASSURE模式在CIB暑期汉语项目中的应用流程并设计项目结构流程图。

(一)A:分析学习者

分析学习者是第一步。只有深入分析学习者特征,才能确保其他设计环节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进行的,从而确保ASSURE模式的个性化和有效性。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特征主要包括:①性格;②语言能力倾向;③学习动机;④认知风格;⑤年龄[3]。特征一般会表现出较大差异,而在CIB暑期汉语项目中,学习者成分单一,纯度较高,呈现如下特点:①均为美国在校大学生,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智力水平、分析推理能力较高;②母语均为英语;③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类似,喜欢关注社会问题和中美差异;④学习动机强,热情高,态度积极,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具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一种语言的意识和要求;⑤喜欢讨论,喜欢表演,乐于表达个人观点,不喜欢死记硬背。⑥具备最基本的汉语会话能力,至少学过150个汉字,或在大学里学过一个学期汉语,具有良好的语言接受能力。

以上是对CIB学习者群体特征进行的稳态分析,在教学项目进行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听课和集体备课对学习者的个体特征进行动态分析和个性化分析,如学习者独特的个人经历、爱好等。

(二)S: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的教学效果的预先估计和设定,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方式,决定着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和评价标准[4]。在九周教学时间内,CIB以强化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培养学习者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为总体教学目标。为有步骤地实现总体教学目标,CIB制定了年级教学目标(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比如,二年级的年级教学目标是提高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参加非正式的交谈,陈述事实,下达指令,能对现在、过去、将来的活动进行描述、报告、和叙述。能够就具体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个人经历、家庭、爱好、工作、旅行、时事等。所说的话基本能被不常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母语者理解。在年级教学目标下,又设有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两个分项教学目标。我们以二年级教材《留学北京》第一课的课文(一)《刚到北京》为例,采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将教学目标陈述如下。见表1:

表1 二年级第一课课文(一)《刚到北京》教学目标

(三)S: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

1.选择教学方法

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九周内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CIB采用4P教学法。即在3P教学法: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运用(Production)之前加上预习(Preview)。学习者在进行具体内容学习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依次设大班、小班、单班三种课型,分别对应3P教学法的三个阶段即“呈现、操练、运用”。呈现阶段在大班课上以师生问答为基本形式完成,解决“懂”的问题;操练阶段在小班课上以控制式操练法完成,解决“流利”的问题;运用阶段在单班课上以看似自由实则控制的形式完成,解决“用”的问题。其中小班操练是美国短期汉语强化教学项目教学方法的特色和精华,CIB在小班课上主要采用教师控制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即控制式操练法[5]。其指导思想是以句法结构为纲,口语练习为主,情景应用为辅;其原则是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认知及习得语言的特点;其实质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三个步骤“启动、回应、反馈”完成对课堂时间和课堂节奏的控制。其中启动尤为关键,教师主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小步子过渡铺垫,然后抛出问题以得到学生反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建立“范句”。“范句”建立后的具体操练方法有替换法、完句法、情景式填空法、情景图片法、变换句式法等。

2.选择媒体

没有对任何教学目标都适用的“万能媒体”,因此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选择与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媒体[6]。CIB是比较注重对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的。常用的媒体格式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在大班课的呈现环节,主要是通过快速展示生词卡片,学生认读,然后教师以问题引入特定语境,展开特定语境下的典型对话,然后通过可视化的媒体,如实物、图片、视频提供更多的语境,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并防止他们把所学的语言形式限制在孤立的语境中。在叙述体课文处理部分,主要是用图片和文字混排的方式提供复述课文的线索。小班操练课上主要是用文字展示操练的主要目标句型,用图片展示重点词语的形、义。CIB非常重视课堂节奏,要求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因此,在选择媒体时,提倡一“体”多用。比如,笔者在操练“V+着”表示描写状态时,就恰当地选用了一张图片做到了“多用”。图片中是一个人站在冬天的路上,戴着手套、围巾、帽子,穿着皮鞋、大衣,戴着眼镜,还抱着一个圣诞礼物。一张图便可以充分做到对“V+着”这一语法点的操练,同时也复练了数量名词“一条围巾”、“一件大衣”等。

3.选择材料

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与教学目标相符。在材料选择方面,CIB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大班课主要是依托课文内容并对其做逻辑化处理,需要增补的新材料不多。但是小班课则要在课文的基础上扩展出去,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补充大量的新材料。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注意:①内容上有趣而富于挑战。最好是美国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果是辩论性的小讨论,则话题一定要具有挑战性。因为美国大学生的心智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们喜欢表达自己,说自己的话,说有意义的话,说有意思的话。所以小班课上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学生是否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比如,笔者曾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异国婚姻的小讨论,学生反馈很好,课堂效果也不错。②难度上坚持“i+1”原则,坚持可理解性输入。用于引出目标句型的铺垫性材料必须是学习者已经掌握或者学过的内容,要做到以旧带新,让学习者所学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同时也达到复现和复练的目的,一举两得。总之,材料的选择一定要适合教学对象的水平,能够引起教学对象的兴趣并满足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U:利用媒体和材料

媒体和材料的运用要考虑适量和适时原则。在媒体和材料利用的最佳时机方面主要考虑到[7]:①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换。比如在文字材料的处理和运用上,重点词语和句型可以用加粗、改变字体颜色、加下划线、加阴影效果等方式引起学习者注意;在图片的处理和运用上,可以通过动画的显示方式引起注意。②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比如,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以为学习者量身定做一些问题,笔者就针对学习者A刚去过西安的旅游经历,让其用“参观”来做完句练习。笔者还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适当选用并恰当呈现了笔者和部分学生的照片,以此引起大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③兴奋状态向理性状态的升华。句型结构比较和词义辨析部分,在进行了单项练习后,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把感性分析和机械操练引向理性总结和升华,这也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规律,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媒体和材料的运用是在媒体和材料的选择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想做到合理的运用媒体和材料,就必须尽量熟悉媒体和材料,清楚地知道完整的教学结构。

(五)R:要求学习者参与

此环节是ASSURE模式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最大。要想实现学习者的参与,就必须基于学习者思维活跃,好动不好静,喜欢表演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在大班课上让学生分组将具有描述性特征的句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其他组进行猜句练习;就必须基于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材料的选择,让学习者有能力参与,发展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就必须基于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媒体和材料的选择,让学习者有热情、有动力参与。何克抗认为“一个优化的、充满感情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无论情境的外在形式还是情境内容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8]。CIB在教学过程,教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念和方法,借助教学媒体与技术的表现手段和呈现方式,在师生的自然问答中共同建构输出目标结构的典型情境,从而让学习者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另外,CIB还通过让学习者完成各种任务来加强学习者的参与。在第四周和第九周的口语考试中,要求学习者独立制作电子作品,借助教学媒体与技术展示语言实践报告。在项目后期,学习者出现疲劳期,参与度有所下降,但同时语言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因此CIB适当吸收任务法的理念,课堂上组织小型辩论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准确而及时的反馈和纠错也必不可少。学习者只有及时了解自己输出内容的质量,才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这就涉及到了ASSURE模式的第六个环节“评价和修正”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作用。

(六)E:评价和修正

评价和修正目的在于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效果。评价可在教学过程之前、之中、之后进行,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但评价一定要与陈述的教学目标一致。评价教学效果并非是教学的终点,而是有效使用ASSURE模式中下一个教学轮回的开始[9]。

1.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CIB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具有密度大、形式多、立体化的特点。每天大班课前须上交作业,听写生词,翻译句子;每周一篇300字(二年级)作文,一次口语考试;四周后和九周后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坚持“所学即所考”的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平时表现也会参与评价,比如是否迟到、是否积极回答问题。上述各个部分都会在每周的最终总评中占据一定比例。这样,便建立了一个立体化的用于测评学生综合表现的一个评价体系。

2.对方法和媒体的评价

教师课后写反思教学笔记,主要从媒体和材料的选择是否准确、应用的效果、资源的利用率、学生的反馈情况等方面对方法和媒体进行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其中,同行间及时、坦诚、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的成长有重要意义。CIB的各年级主任会安排小班老师听大班课和小班课。听完课,会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另外,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会上,年级主任还会组织大家进行总结。通过评价环节,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改进,然后再回到教学,这样,就建立了一个良性的不断增益的循环。

4.修正

修正主要是在评价的基础上,发现教学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设计不当的地方,分析原因,探讨改善的对策,确保ASSURE模式在下一个教学轮回中的有效运用。

三、总 结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ASSURE模式在CIB短期汉语强化教学项目中的结构流程图。如图1:

图1 ASSURE模式在CIB短期汉语强化教学项目中的结构流程图

当前,媒体与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迅速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在华暑期汉语项目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经典的教学设计模式ASSURE是一个系统整合教学媒体与技术,计划和实施教学的过程指南,是对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有效转化。既强调教师对媒体和技术的运用,又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教学设计模式。本文将ASSURE模式理论与CIB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媒体和技术因素引入CIB课堂教学,丰富其强化教学手段,促进CIB课堂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数字化。同时将教学设计理念引入CIB课堂教学,为项目主管进行微观课堂层次的教学设计提供可供遵循的过程和方法,促进CIB教学设计的科学化,也为其他在华暑期汉语项目乃至国内短期汉语强化教学项目的改进和提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89页。

韩志坚、封昌权:《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257-258页。

何克抗、李克东:《教学体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25页。

毛悦:《特殊目的汉语速成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25页。

毛悦:《特殊目的汉语速成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49页。

裴娣娜:《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278-283页。

徐娟:《ASSURE模式在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 页。

朱永平:《控制式操练教学法在不同年级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汉语教学:海内外的互动与互补》,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37页。

Sharon E.Smaldino,James D.Russell,Robert Heinich,Michael Molenda.《教育技术与媒体》,郭文革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8版,59-61页。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者目标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我们的目标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