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建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2011-06-25尹念东
尹念东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合并、重组或者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本科教育阶段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提出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发展主体[1]。这类学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市场的要求,主要培养行业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定位为教学应用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师资缺、经费紧的困难,因而在教育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应区别于传统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探讨新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分析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和健全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质量保障、监控、创新体系,探索具有激励、竞争、淘汰功能的教学运行机制,从而快速地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1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点
我国的传统本科教育一直是“精英教育”,走“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人们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开始重视起来。
在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例如,著名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类型从国民系列到成人教育,培养的范围从社区学校到名牌大学,培养的层次从专科到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体系。在日本,为培养企业实用的人才,在政府的指导下,大学同企业协作,“官 -产 -学 -研”的模式很有特色。在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解,阐释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涵义、分类、能力结构和培养意义。例如,用大学的定位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把高等院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技能教学型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不同的人才;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校企互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等;③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经验介绍。
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空间[2]。可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没有现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寻,也没有形成具有类型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新建地方院校在高等教育类型中找不准位置,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等方面受传统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影响,有向研究型大学“趋同”的现象,致使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应用型”的要求。另外,相当多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由高职、高专升格组建而成,人才培养模式又具有较深的“职业应用型”痕迹,与本科应用型人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研究什么是本科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等基本问题,是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3]的培养层次是本科,在培养类型上为应用型。所以,应用型本科教育,既要满足国家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地方教学型本科高校所承担的并非高端研究和开发人才的培养任务,而是要培养大批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面向工作一线的管理、生产、技术创新,能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满足“应用”目的,对管理、技术、工艺、理论进行学习、吸收和再创新,除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技能外,还要有较强的知识运用、推广、转换和技术开发、创新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比研究型人才的要求更高。所以,我们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研究应用型”和高职学院培养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应该是“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知识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
影响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呢?
2 基于“微笑曲线模型”的教学质量因素分析
我们把本科教学分为3个部分:教学前、教学(过程)中、教学后。教学质量微笑曲线模型如图1所示,教学过程为横坐标,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为纵坐标,曲线1为应用型创新人才质量曲线,曲线2为传统的本科教学质量曲线,2条曲线形成了教学质量的微笑曲线[4]。
图1 教学质量微笑曲线模型
在传统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各专业的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等都比较成熟,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保障、监控、评价也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根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学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人才质量培养的影响作用在减弱,教学前和教学后的影响作用却越来越明显,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监控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等都需要创新、探索。在教学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质量标准、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建立、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科学研究等等必须先设计、确定;在教学完成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等等又影响到下一轮教学改革与创新。
从教学质量的“微笑曲线模型”知道,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既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又包括在教学前、后2个阶段。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而言,教学前的改革、创新、方法的设计和研究,教学后的评价、改进更为重要。这就给我们几点启示:①要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除了要重视教学过程外,还要更加重视教学前、后的质量保障与监控;②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和动力;③教师在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外的创造性劳动要得到承认和鼓励。
3 “1+3”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创新及运行闭环系统的构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基础薄、师资缺、经费紧,如何科学地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引导,充分利用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建立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创新及运行体系,达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基于控制理论,采用可控的闭环系统,建立“1+3”的教学闭环运行系统是可行的、有效的。
所谓“1+3”的教学闭环运行系统,是指教学闭环运行系统由教学质量保障闭环系统、监控闭环系统、教育教学创新闭环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具有反馈修正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目的性(即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和可控制性(即对教师、学生、管理过程的控制)强。“1+3”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创新及运行闭环系统构架如图2所示。
图2中,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创新及运行闭环系统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为目的,以人才评价为反馈,以教学保障、管理的部门和二级教学院为控制保障,以考核、激励、淘汰机制为策略的闭环系统。教学效果体现在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学生满意度、社会评价等方面。
教学质量保障闭环系统是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下,由教务处、人事处、设备处、财务处、图书馆、后勤处等部门,对教学基本条件、师资队伍、创新实验平台、“产 -学 -研”基地进行建设和保障,使得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由教学保障信息化平台得到反馈并修正。
教学质量监控闭环系统是整个教学运行管理的主要系统,系统的主体是教务部门、二级教学院(部)、校(院)2级教学督导部门、教学质量评估部门,它们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标准、各级教学管理文件等为依据,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评价、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包括网上评教)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其信息由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反馈,并由相关的教学管理主体(教务、二级教学院、教学督导等)进行修正。该系统中,控制的是教学过程(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对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而言,建立起教学创新系统是必须的,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研究进行创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这个系统中,教务处、二级教学院指导,教师是主体,教学效果与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1+3”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创新及运行闭环系统涉及到了培养知识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即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由谁来保证;教学质量如何控制、由谁来控制;教育教学如何创新、由谁来创新;教学管理运行的机制如何建立健全、运用等问题,基本能够解决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怎么样”、“控什么”、“如何控”等 6 大问题[5]。
图2 “1+3”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创新及运行闭环系统
4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尚属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体。只有认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科学地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引导,充分利用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建立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创新及运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本科应用型培养人才质量稳步提高,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0-07-29)[2011-08-27].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尹念东,徐庆华,成经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4):60-64
[3]汤道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4):126-129
[4]杨林,曾繁.微笑曲线视角下的我国制造业竞争策略及其演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6):59-60
[5]杨彩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