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系统的虚拟社会稳定性思考

2011-06-24李媛王鹏程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网民主体

李媛 王鹏程

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一样有自身相应的特征,也存在物质交换,能量传递,并且系统处于不断地进化演化当中,可以把虚拟社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虚拟社会生态系统不稳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网络的滥用、误用、恶用而导致的虚拟社会生态系统不稳定。网络技术的不全面,导致虚拟社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失调,虚拟社会生态失调。网络社会环境对网络的监管漏洞,导致了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的存在,对网络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网络主体的道德缺失是虚拟社会不稳定的主导根源。只有加强虚拟社会法制建设和其它一些措施才能使虚拟社会这个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发展。

虚拟社会及其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

一、虚拟社会。虚拟社会一般是指:基于互联网络所构成的社会不是单个人互联网络虚拟空间中无序的简单的集合,而是人们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在虚拟实践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彼此发生各种虚拟社会联系和关系的领域。虚拟环境、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是构成虚拟社会的基本要素。

虚拟社会首先在于它是现实的社会,属于一种世界普遍交往的社会结构;同时它是充分将信息网络作为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技术网络。在这样的界定下,可以说虚拟社会是在人类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一种作为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新生社会关系网络与信息技术网络的社会共同体。虚拟社会实际上就是“网络社会”,它强调了该社会的“虚拟化”特性。虚拟社会是在网络空间中所形成的全新的社会,是现实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的产物—虚拟实体以及它在网络空间中的组合、联系、作用、活动,并联结在虚拟世界交互作用的人及其虚拟化存在所构成的社会。

二、虚拟社会的生态系统结构及特征。虚拟社会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由网络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资源及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是网络生态中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主体和环境之间,以及主体自身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主体、资源、环境三部分组成。虚拟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与资源之间,环境与资源之间,主体与资源之间,环境与主体之间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虚拟社会运行的独特机制和规律。三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特有的结构。

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一样有自身相应的特征。虚拟社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功能系统,它具有社会生态系统发展的稳定性,以及能够自我调节的功能。自然生态系统是有生命存在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并且系统处于不断地进化演化当中,形成各种新的物种,或者物种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进化。虚拟社会生态系统也具备这个特征,它也是有生命存在并与虚拟环境不断进行信息交换的特定空间,网络的用户、网络运营商以及内容提供商都具有发育、代谢、繁殖、生长与衰老等过程,并且整个虚拟社会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产生、发展、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这就意味着虚拟社会生态系统也具有其内在动态发展变化的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所说的稳定也不是绝对的稳定,它是一种系统中各个物种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稳定有序,形成一种良性运行的一种状态。其中,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稳定也是如此,处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适应、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一种稳定的状态。虚拟社会生态系统也具有这个特征,为维持正常的运行而保持的一种内部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的一种相协调、自组织、系统良性运行的状态,可见虚拟社会生态系统可以类比自然中的生态系统,可以把虚拟社会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虚拟社会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分析

在虚拟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对虚拟社会造成不稳定状况的现象,例如技术资源缺乏、信息爆炸、病毒泛滥、网络赌博、网络道德污染、网络色情违法犯罪活动等等一系列现象,引起了网络管理机构和人们的强烈关注,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人们对网络的滥用、误用、恶用使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的环境得到破坏,网络运营主体和网络构建主体是搭建网络生态系统物质环境的基础。一旦网络运营主体和网络构建主体停止了工作或者出现了问题,则对整个网络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很大的威胁,可见其重要性不可忽略。从而导致的虚拟社会生态系统不稳定。比如现在有些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和网络应用服务商(ASP)所推出的信息服务方面,由于管理不善或不良的谋利动机而产生的与信息用户之间的经济、法律纷争就是—个很突出的问题,对整个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由于网络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匿名性、信息传输的快捷性等使得网络色情信息的传播、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赌博等这些现象在网络社会中没有现实世界中的约束和限制而蔓延成灾。 不仅可以生存, 而且还获得了广阔发展空间。因此可以看出由于网络的这些特性使得网络本身成为网络社交不健康现象滋生的温床。再加上网络技术不全面,导致虚拟社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失调,虚拟社会生态失控。

第三,网络社会环境对网络的监管漏洞,导致了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的存在,对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网络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在调查和审理有关网络犯罪的案件中出现了取证难、定性难、量刑难等问题, 无法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有力的控制和打击。而这更让网络犯罪分子滋生了侥幸的心理, 进一步助长了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网络社交现象的蔓延。

第四,网络主体的道德缺失是虚拟社会不稳定的主导根源,部分网络用户心理、情感、精神上缺陷的表现。在现实社会中, 有的网络用户心理有着强烈的挫败感和孤独感,情感上存在某些缺失、精神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希望到虚拟社会中去发泄,寻找精神上的解脱、情感上的依靠、心理上的安慰。由于缺乏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致使网络上的行为失去了必要的规范和制约, 失去了公众的道德监督, 以至部分人在网上为所欲为,使各种不良现象泛滥成灾。

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稳定性思考

所有的网络活动首先要建立在稳定性的基础上才能正常的实现,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成为现在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首要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虚拟社会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能量流动达到顺畅。但我国目前在虚拟社会管理中仍然存在所谓的“电子荒野”。因此我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虚拟社会这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一、管理者一定要提高网络管理技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堵截是有效控制网络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对目前已有的技术漏洞进行分析, 采用新的技术来填补漏洞。在此基础上, 要有前瞻性地研发新的技术, 以防范网络不良现象的产生。

二、加快网络立法程序,完善虚拟社会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在虚拟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国家一定要紧跟虚拟社会发展的速度,出台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三、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网民素质。政府应成立专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对重大信息安全紧急事件进行决策。加大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网络道德觉悟,降低网络犯罪率,引导人们既做责任公民又做责任网民。

四、实行网络实名制和网络身份证制度。网络的数字化,使图像、文字甚至人,以数字的终端和符号的形式显现,这就决定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网络本身是一种追求自由、公平、效率的平台,因此也就很难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致使虚假信息、淫秽信息、暴力信息充斥网络,并助长了某些暴力实施者的侥幸心理。所以,有必要对网民实行网络身份证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弱化暴力实施者的侥幸心理,还可以对散布垃圾信息的责任人进行技术跟踪和责任追究。

五、做好与网民交流和沟通,重视网络舆论引导控制。在虚拟社会发展的今天,网络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错误的舆论对虚拟社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可能会发生网络危机,因此一定要加强与网民的交流,控制不良网络舆情发展,并对广大网民加以引导。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发展的今天,笔者分析阐述了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不稳定原因,系统地提出了解决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的存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相信随着网络虚拟社会法规和制度的健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舆情控制和管理机制的理顺、网民全面素质的提高,虚拟社会生态系统将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网民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