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把握数学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1-06-22孟宪权张景贵

活力 2011年8期
关键词:数学教材有效性课堂

孟宪权 张景贵

[关键词]数学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改革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变化,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所谓课堂有效性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知识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课堂的生命线就在于它有效性的高低,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并通过实践努力达到的目标。

一、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应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有效性。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 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主体的认知需要,然而学习的实际发生则常常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是说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无法发生;但是没有环境的外在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中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 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认知内驱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驱力,合理利用附属内驱力;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的目的。

二、设计教学程序,构建课堂结构

设计教学程序,构建课堂结构,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原则;2.完整性原则;3.有序性原则。

三、培养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交流的兴趣

1.及時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2.允许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够体面地坐下来”应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来恪守。课堂应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场所。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二次成功”的机会,给弱势群体充分思维的时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

四、追求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数学教材有效性课堂
欢乐的课堂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构建高效课堂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