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服务对象 挖掘实用新闻
2011-06-22程翠薇
程翠薇
[关键词]《新晚报》;楼市专刊;服务对象;零距离新闻;朴素文风
社会进步需要创新意识,做好采编工作同样如此。锁定服务对象、激发创新意识、打造贴近实用的新闻,是编辑提高业务能力的必然选择。笔者就几年来在《新晚报》楼市专刊的采编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谈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锁定服务对象——关注那些“没有声音的人”
如何定位服务对象、找到民生热点?关于“定位”一词的来历有种说法:22年前,美国有两位年轻的广告公司经理,受美国《广告时代》杂志之約,撰写了一系列有关营销和广告新思维的文章,文章冠以总标题,即为“定位的时代”。他们认为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消费者的思想,是你对消费者心智所下的工夫。同样地,怎样定位正确、锁定服务对象也成了楼市专刊最初面临的问题。
《新晚报》楼市专刊经过几次调整和改版,由不定期出版固定为每周四期、每期三版,栏目包括精品楼盘、二手市场、家居装饰等。一开始,我们把服务定位在与哈市房地产界互动,带动和推动房地产广告上。在专刊推出两个月后,一些开发商提出了意见:为什么你们总登“防范购房陷阱、应对售楼花招”之类的文章呢?不少百姓拿着报纸来买房,讲理较真,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我们也是为地方经济做贡献,为啥不站在我们的角度说话呢?就此问题,编辑部进行了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专刊应坚持晚报特色、坚持服务百姓的定位,也就是关注那些没有权势、在社会上“没有声音”的大多数。对百姓而言,购房也许是一生中最大的巨额消费,由此带来的伤害也就最大。所以,我们从百姓购房的整个流程入手,刊发了大量实用而贴近的服务信息,其中率先选登被业界称为“204颗炸弹”的《204条购房补充条款》,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以平民意识进行舆论监督,让老百姓的声音在舆论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媒体沟通和桥梁的作用,符合新闻贴近性的原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二、打造零距离新闻——先做耐心听者
楼市专刊是经济新闻与服务信息的结合,这就意味着在采访中一定要深入、贴近, 不能因讨巧而失真。
《纽约时报》一位首席记者说过:“其实好记者首先是个好听者;耐心,是最重要的采访技巧。”用心倾听,做一个好听者有利于捕捉到更多更好的新闻。房展会是楼市新闻的聚集地,去年春天,哈尔滨市中小型的房展会接二连三,通过对购房者的跟踪采访和各方面意见的细心倾听后,我们逐渐弄清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何房展会越办越多,而实效越来越少?购房者到底需要怎样的房展会?笔者以《房展会,淘了几桶金子?》为题,写了一组房展会的报道,从“楼市虚火蔓延,展会含金量可疑”、“高档楼盘来峰会、百姓买房找不着北”、“房展会变成淘金会”等方面透视了哈尔滨市房展会的几大病症,在房地产界引发了波动。一位想办房展的办展商对笔者说:“你把这底儿全兜出来了,我们还咋挣钱?”——在对事物的判断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可以编者按或评论适当体现情绪和立场,达成对民情民意的倾斜关照。但对批评报道的稿件要严格把关:必须有被批评方的说法才能发稿。
读者提供的线索并非都是重要线索。我们接听的读者热线中,很多是问询而非新闻线索。但也正是在与读者来访来电的接触中和对某一问题的追踪中,更多的、与读者密切相关的热点和焦点闪出来。而在为读者解疑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在丰富自己,不少专业知识变成了宝贵的积淀,像《经济适用房:为啥离咱这么远》、《保温墙到底咋回事?》、《百姓热盼中低档楼盘》等稿件就是这样产生的。此类稿件要从实用性入手制作标题,讲求对本地生活的熟悉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对房地产发生的政策等变化要体现快速反应。
三、避免卖弄词藻,追求朴素文风
一位同行说过:“在写新闻时,切忌指手画脚,妄做评论。”我们所做的市场调查表明,《新晚报》的读者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市民,采用一种亲和的聊天方式,在行文中选择轻松而准确的俗语,会使文章更鲜活。这一点,我们从富有经验的新闻同行身上学到很多,比如在写房展会那篇稿子时,笔者原来拟制的题目是《透视房展会几大病症》,后被部门主任改为《引题:投入的多、收获的少,参展商有牢骚:逛庙的多,烧香的少,老百姓不买账。主题:房展会,淘了几桶金子?》立显鲜活和生动。楼市版的主稿应具备典型型,报道具备足够的冲击力、吸引力,信息含量要大,稿件要短,避免套话、空话,才能直接切入服务层面。
另外在行文时,应尽量用短词语、短句子,不要使用修饰过多的词语,因为有些词除了制造冗长之外,什么作用也起不到。比如试着删掉“十分”、“非常”一类的词,文章更干净也会更客观。听说著名的丘吉尔在演讲时,就推崇“越短和越老的字眼是最好的字眼”。行文时不能把公众拒之千里之外,要注意可读性,要有吸引力,要能抓住读者,这样才能强化新闻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同时起到拉近读者距离的重要作用。□ (编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