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四进”渠道不断创新检察机关社会管理手段

2011-06-22张洪利

活力 2011年8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检察机关创新

张洪利

[关键词]创新;检察机关;社会管理

当前,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新时期的基础性工作。对此,作为基层检察机关,要以执法办案为本源和归宿,以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为主旨,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在参与社会管理中,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手段。

一、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创新和谐社会管理手段

一是参与民生服务与管理。要以便民、利民、安民、服务于民为主旨,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竭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同时,要进一步创新检察机关服务社区的机制,以检察机关在社区设立的“群众服务站”、“居民服务点”为检察“窗口”,开展申诉、控告、举报、调解、救助等服务项目,对赡养老人、托老服务和民事纠纷,以及侵犯居民人身、财产、居住环境等涉法问题,实行“预约服务、假日服务、热线服务”,全方位的服务机制,进一步拓宽便民渠道。二是提供法律服务与管理。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课堂、法律夜校、法律咨询等活动,送法进社区,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同时建立“联席会”、“联系卡”等制度,采取“贴心式、亲情式、关爱式”的“人文服务”模式,想方设法解决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上的困难。三是开展“矫正”服务与管理。以政法机关“六调联动”进社区方式,为社区民政和司法工作提供法律帮助;建立社区刑满释放人员“矫正”工作点,加强社区特困和特殊法律援助;配合街道区委会和公安民警,要实行“法律调解员”制度,帮助调处矛盾糾纷,协助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社区,力争无一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力求社区真正成为安居乐业、和谐温馨的家园。

二、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手段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检察机关如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就大庆来讲,持续开展的“服务进百企”活动,服务模式年年有创新,服务内容年年有新意,服务效果年年有提高。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各基层检察院结合区域优势形成服务企业强势,不断在服务油化企业上动脑筋。笔者认为,基层检察机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服务进企业活动:一是以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基层检察院领导要坚持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特别是具有地域特点的石油石化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就油化企业经常遇到的签订合同被骗、侵害商业秘密等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案释法;针对油田企业不断扩展国内国际市场,对外出、出国施工人员进行反腐和国格人格等爱国教育;要着手将涉及油化企业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案例等辑录成册,向油田油化等企业发放;要定期组织检察业务骨干向油田二级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讲授法律知识,引导企业及其管理人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维护和促进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合法竞争。二是以提高办案质量,促进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要优化案件审理资源,对现有的办案人员进行整合,挑选出办案经验丰富经济知识扎实的人员组成相对固定的办案组,专门审理涉企案件;加大打击经济犯罪力度,重拳打击侵财型犯罪,快捕快诉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为“百年油田”建设提供健康环境;加大行政督察力度,在办案中加大对私营企业财产行政管理行为的监督力度,发现违法征收征用,依法及时发出纠正意见;充分发挥“检察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的作用,对油田企业发出的每份《检察建议》跟踪落实,务求实效,促企、帮企、助企整改。三是参与油田与地方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管理。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为地方企业发展营造健康清明的政务环境;对在经济大建设中出现的职务犯罪活动,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建设出现的职务犯罪,及时报告区党委领导,认真依法查处,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有效预防职务犯罪,为区党委、区政府大项目带动战略提供坚实法制保障。在履行好检察职能的同时要主动积极深入企业,通过办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发案企业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活动,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企业内部经济犯罪案件的产生;送法上门,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企业解决法律方面的难题,增强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学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发展。

三、积极主动为学校服务,创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管理手段

一是要主动在辖区学校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阵地。如,由检察机关牵头,确定中小学主管副校长担任法律宣传小组副组长,把中小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纳入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特点,定期以讲座、座谈会、模拟法庭、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在学校宣传维权工作。同时,把与青少年维权的有关法规汇编起来,系统性地进行讲授,并向学校师生免费赠送法律报刊及书籍,向他们普及基本的法律常识。二是及时将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办案结果转化为向在校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预防效果。对涉及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以结案为起点,坚持一案一治理,区分校方、家长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对影响大、有普遍警示意义的案件,要进行一定规模的教育。三是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办案过程的社会管理。在检察机关原有未成年犯罪办案机构和办案组的基础上,依法强化办案过程三项社会管理作用。

四、积极主动服务农村建设和发展,创新促进农村管理手段

一是采取检察官与村屯长结对子措施。即,检察长与村屯长签订法律服务责任书,以便村屯长遇到法律政策问题及时与检察机关通讯联系,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对村屯社会治安和突发事件,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以便及时请示或直接处理解决。二是做好检察环节上的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积极参加党委政府组织的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和矛盾纠纷大排查等活动。抓好检察长大接访活动,坚持好检察长接待日制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化解群众矛盾。三是充分发挥控申、举报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处理好农民的来信来访工作,抓好文明疏导,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认真开展好帮扶贫困村工作,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四是要关注农村外出民工、留守未成年人和空巢老人的权益保护。对侵害农民工、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民事案件,坚持从快办理。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可不捕的不捕,可不诉的不诉;对侵害留守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开展好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五是要转变执法理念,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坚决查办;对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有贡献的人的职务犯罪,情节较轻的,在法定范围内尽可能适用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决定。六是要积极参与农村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检察机关要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协助党委建立完善农村职务犯罪预防网络和“管人、管事、管财”的预防制度。同时针对发案单位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涉农职务犯罪的规律和原因,向党委政府提出预防对策。□(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检察机关创新
天津检察院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上线
全国检察机关党建理论研讨会在晋召开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检察机关3年刑事抗诉近2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