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水泡足降温25例临床分析

2011-06-21于华

中外医疗 2011年30期
关键词:测量体温水泡降温

于华

(江苏省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海门 226141)

自2009年至今,对25例高热患者采用温水泡足降温,效果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体温在38.5℃以上的高热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温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5岁;体温最高40.8℃,最低38.8℃;其中术后发热12例,外伤感染发热4例,内科疾病发热6例,输液反应热3例。

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4岁;体温最高40.9℃,最低38.5℃。其中术后发热10例,外伤感染发热3例,内科疾病发热5例,输液反应热2例。

2 护理方法

2.1 观察组

采用低于体温3~4℃的温水泡足30min,然后测量体温,并与泡足前体温进行比较。记录泡足30min、60min后的体温。

2.2 对照组

如体温低于39.5℃,采用额部冷敷加温水擦浴法,水温低于体温2~3℃,20min后用毛巾擦干测量体温。如体温高于39.5℃,采用额部冷敷加酒精擦浴法,多用30%~50%酒精液300mL擦浴,20min后测量体温。并同时测30min、60min后的体温。

3 疗效判断及结果

3.1 疗效标准

以泡足30min及擦浴20min后测得的体温为标准。显效:体温下降0.5℃以上者;有效:体温下降0.4℃以下者;无效:治疗前后体温无明显改变或升高者。

3.2 结果

表1 2组降温效果比较

表2 2组降温后体温回升情况[例(%)]

表3 2组降温效果比较(±s)

表3 2组降温效果比较(±s)

注:2组治疗后降温效果比较,t=5.44,P<0.01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39.44±0.47 38.58±0.40对照组 20 39.43±0.49 39.08±0.36

见表1,表2,表3。

从表1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显示:降温后30、60min回升率比较,观察组分别为24.0%、46.0%,对照组分别为35.0%、55.0%;表3显示:2组治疗后降温效果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4 讨论

(1)发热是临床各种疾病的最常见症状,虽然体温的升高有利于机体发挥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会引起机体耗氧量及心脏负荷的增加,导致脑缺血缺氧和脑细胞的坏死。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对于缓解病情和保护重要脏器,甚至挽救生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物理降温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常规的物理降温易导致病人寒战和头痛,产生不适和畏惧感,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后,肌肉紧张,末梢血管收缩,汗孔快速闭塞,一般需40min,才能再次舒张。体温短暂下降后很快反跳上升,降温效果不理想。温水泡足能刺激足部的感受器,其神经反射进入脊髓和大脑,产生一系列的神经体液调整,利用生理的体温调节机制来调节体温,并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人体自然治愈力[1]。临床研究证明:在高热时用酒精、冷、温水擦浴降温违反了生理的发热调节机制,易使病人发生寒颤不适,甚至加重病情,儿童还可引发酒精中毒[2]。

(2)研究证明足部与头部、手部有相似皮电反应。足对于外界温、湿度的反应很灵敏,足下有很多末梢神经感受器,它在脑部的统一指挥下,调节内脏器官[3]。足离心脏较远,血供较少,脂肪层较薄,保温能力较差,足部温度在约30℃时感觉舒适,高热患者用低于体温3~4℃的温水泡足时,能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微循环得到改善,并降低了大循环的阻力,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使患者在舒适、易接受的情况下达到降温、缓解病情等治疗目的。

(3)温水泡足降温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与常规的物理降温相比,高温患者更容易接受,其安全性也更高。

[1]陆秀兰.足与健康的机理探要[J].中医函授通讯,1998,17(3):48.

[2]许力.酒精擦浴退热不宜[N].健康报,1999-09-04(4).

[3]刘天厚.寒气方盛护足保“心”[N].健康报,1998-01-24(4).

猜你喜欢

测量体温水泡降温
动物降温有妙招
无人机测温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智能体温计 贴一下就能量体温
耳温枪在儿科临床体温测量中的应用
四川洗水泡菜中存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