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及服务对策研究*
2011-06-19陶方林
陶方林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图书馆, 安徽 合肥 230059)
1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和传输方式的改变,信息本身自形式到内容、由广度到深度、从时间到空间无不瞬息万变,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呈现多样化。面对爆炸式的知识增长,高校教师尤其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究竟如何高效准确地判断、选择并获取所需信息,已成为其适应教育模式改革、促进教研水平提升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图书馆应有所作为。然而,由于缺乏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深入了解,对他们的偏好、取向、差异性缺乏分析,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开发总是难以完全适应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努力改变某些时候相关教师不知怎样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图书馆不知如何改进和完善读者服务的两难状况,笔者对高校“双师型”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和认真分析,以期探寻他们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信息行为规律,并通过查找问题根源来探求破解之道,以促进高校“双师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尽力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效用。
2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证分析
2.1 信息意识分析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自我信息需求的敏感度[1],它表明了人们对各类信息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高校教师对信息需求的选择意愿、表述水平和认知程度,是其信息意识强弱的集中体现。调查表明,39%的教师不注重信息积累,只在教学急需或做课题研究时才去查找信息;29%的教师虽然能够关注相关信息,大致了解专业动态,但不善于收集利用;平时能有意识将某些信息储存起来以备后用的人,只占21%;而能够进行信息跟踪并利用的教师则更少,仅为11%。从对信息需求的描述来看,34%的教师能够准确表述需求意向;55%的教师比较准确;有4%的教师表达模糊,7%的教师说不清楚。这一调查数据表明,68%的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不高,认知程度有限;89%的教师虽然可以清楚或比较清楚地明白自己所需信息,但大多数人筛选信息的能力有限(如表1所示)。结合访谈结果来看,这与图书馆宣传力度、信息使用的便捷程度、教师个人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效率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2.2 信息知识分析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方法[2],它体现了教师对信息的把握程度和检索水准。教师信息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其对信息源的合理选择及信息查寻方向的准确定位。数据表明,对相关数据库缺乏了解、检索知识贫乏和网络知识欠缺是影响教师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主因,且多有交叉,分别占调查人数的 49%、45%和34%;(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有55%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信息知识的教育或培训,其中7%的教师至今尚无该方面知识,尤以年长教师为甚。而在信息知识的获取方面,54%的教师主要依靠自我摸索获得经验积累;选择与别人交流获取信息知识者达40%;而通过文献检索课获取相关知识的教师只占34%;选择接受图书馆培训的教师则相对较少,仅为14%。由此可见,广大教师的信息知识并不扎实,更缺乏系统性;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培训作为专业查寻知识的提供方式,并没能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对此,除了教师自身应不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外,高校图书馆要主动担负起应尽的职责。
表1 信息需求与判断能力
表2 信息检索与利用障碍
2.3 信息能力分析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评价、运用与创造等能力[3],高校教师对信息进行查询、存取、交流、利用乃至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其信息行为的质量与效果。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教师对信息源的获取以期刊、教材及专论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8%、66%和40%;对信息载体的评价,48%的教师倾向于查寻电子信息,35%的人则对纸本信息和电子信息都喜欢;在检索方法的运用上,85%的教师喜欢网络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检索,而将图书馆提供的专业数据库作为首选的教师仅为38%。当检索结果过于庞大时,56%的教师选择添加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28%的教师则更换关键词重检;10%的教师会慢慢翻看直至找到有用信息;只有5%的教师会翻看前面几页,没有就不再继续翻看;1%的教师干脆直接放弃。以上数据表明,相对于纸本信息而言,高校教师对电子信息尤其是电子期刊信息的获取意愿较高,评价较好,但对图书馆专题数据库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信息技能的把握上,虽懂得一定的处理技巧,但多受可近性、易用性和最小努力等因素影响[3],信息检全和检准能力有限,这在个别访谈中同样得到证实。究其原因,既在于教师本身素质与习惯使然,更在于图书馆信息建设与服务水平的不足。
2.4 信息道德分析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制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4]。它反映人们遵守网络规则、注重网络安全、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他人利益的行为准则。访谈发现,影响教师信息道德修养的主要因素,一是海量信息筛选,二是知识产权保护。调查表明,信息虚假与泛滥、计算机黑客与病毒、信息共享与版权、个人隐私与暴力等带来的信息污染乃至信息欺诈,使高校教师不仅容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方向,也很难完全避免成为不良信息的使用者与传播者,15%的教师对此深有感慨:开放的网络世界,未经允许而借用、抄袭、复制他人成果或信息,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处于象牙塔内的高校教师,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与使用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其著作权在遭侵犯的同时,也可能正在侵犯他人的利益。调查表明,只有21%的教师在引用他人内容时,会对引文标注说明;仅有13%的教师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时考虑过知识产权。如何减少信息过剩给教师检索与利用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何科学甄别漫无边际的数字化信息并着力保护知识产权?这是网络时代对人们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的新要求,值得专题研究。但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高校教师遵守信息道德,规范信息活动,应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调研中被广大教师所广泛认可的!
3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3.1 增强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不断提高其信息查询能力
3.1.1 丰富教师信息知识,增强其对信息的敏锐感。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没有必然优势,其信息意识可能还不如学生[5]。那么,教师应如何体察有用信息以解决问题,或怎样定位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又或何处可以得到帮助,何人可以提供咨询呢?对此,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主动提供诸如“如何利用图书馆”、“图书馆资源介绍”等宣传小册子;在图书馆网站上开展信息查询知识培训,让教师能直观、简便地学习到有关信息查询技能;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向广大教师介绍相关数据库特色,专业信息查询途径等。教师自身则应主动加强与图书馆的沟通联络,熟悉、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和馆藏资源;自觉培养信息意识,注重查寻方式方法的搜集和经验积累;努力根据专业方向,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敏感度。
3.1.2 把握信息查询规律,逐步提高教师信息能力。在信息查询过程中,教师究竟怎样判断所需信息是否存在?如何分析、评价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又该通过何种途径进行有效查询并获取?为此,图书馆应主动把教师请到电子阅览室,通过案例讲解与演示,介绍图书馆现有资源的检索方法与下载方式,如数据库的检索词、检索式的选择;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信息存取与利用的技巧等,以充分宣讲信息查询的一般规律。教师本身在信息查询实践中,则应尊重知识产权,结合个人行为习惯,灵活掌握相关信息检索的方式方法和存取利用;努力在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加以吸收、利用,形成适合自己的查寻模式和框架;对图书馆诸如书刊采购推荐、课题代查代检、情报定题服务、读者信息反馈等工作给予积极的肯定与回应;并将掌握的信息技能加以总结,传授给学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 构建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效用
3.2.1 优化信息资源建设,不断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要求图书馆要有优良的信息环境和服务水平作底蕴。馆藏信息资源的合理与否,信息服务水平的优质与否,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一要提升馆藏资源数量和质量,二要增强信息服务水平和效果。为此,一方面不但要从专业性、实用性、时效性、安全性出发,重点关注馆藏资源与教学匹配的程度高低,提供的信息价值大小,而且要根据教师的信息需求、渠道趋向、个性偏好等行为特性,力求做到图书与报刊、外文文献与中文文献、传统文献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之间的比例协调和科学配置。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师对信息服务水平的递进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积极开展文献复制、音像视听、电子阅览等服务工作,并针对新型电子文献资源的特点,向教师提供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要努力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形成与教师合作的长效机制[6],并通过信息咨询与导航功能,减少教师繁琐的查询操作;要创建优质检索模式,积极开发二次文献,致力开展定题检索、课题跟踪、信息编译等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3.2.2 发挥信息资源效用,不断更新观念并创新践行。发挥信息资源效用,重在观念更新,创新践行。信息资源查用,观念为上,方法次之;信息资源服务,创新为上,勤勉次之。要提高信息查询的检准率与检全率,高校教师固然要善于树立教研信息的收集与咨询并重向专业信息跟踪研究方面倾斜的观念,图书馆更应改变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惯性,树立开放、多元、主动服务的创新理念。要促进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体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如编制专题目录、索引等,直接为教师定题服务,使教师对图书馆增加认同感;研究有关站点的信息含量与相关度,并依据其分布情况制定出信息采集、分类和建库的技术方案,按主题或专题跟踪推荐给教师利用;建立网络资源导航系统,并利用QQ、MSN、E-mail等网络交流工具推送给教师;通过与相关高校或部门的信息资源系统联机,构建学术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为教师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服务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在信息行为中得到效益,才会增加对图书馆的认同和信心;只有参与到信息活动中来,其信息素养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图书馆只有切实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才会创造出“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信息环境;只有创新服务方式,发挥资源效用,才能扎实有效地引导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
[1]覃凤兰.博客(Blog)视野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现代情报,2008(10):187-189.
[2]王艳,高磊.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J].职业时空,2009(6):180-181.
[3]陶方林.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的共性与模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5):50-53.
[4]李泽红.信息素养与知识产权素养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6):26-29.
[5]徐海燕.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情报探索,2009(1):24-25.
[6]庄丽娜.对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