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避暑文化产业园区修建性规划及单体方案设计

2011-06-19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避暑山庄承德园区

邵 华

(保定市城乡建筑设计院,河北保定071000)

图1 承德避暑文化产业园

0 前 言

承德避暑文化产业园区,位于承德市南部新城和西区重要的节点上.承德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第一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承德市市区总体规划分为三个组团,一是老城区避暑山庄区域,再有就是新城区和高校园区;两条河流“滦河”和“武烈河”沟谷形成的城市.整个项目属于承德休闲旅游度假园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凯工作室主持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本人作为建设方的技术负责人,全程参加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现就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规划理念和规划方案,以及单体建筑方案做一个全面的阐述.

1 项目简介

1.1 项目的理念:

承德避暑文化产业园区将打造艺术泰斗与社会精英的高端俱乐部,顶级文化艺术交流与体验空间(见图1).

1.1.2 园区的功能定位

打造一个文化精品展示发布、投资交易功能,文化艺术创作及交流功能,心灵度假的文化园区.本园区建筑的两大功能:中心会所商务活动和文化名人创作、交流、休闲和度假.

园区将通过顶级艺术家创作交流,吸引大量文化名流及企业精英汇集承德,成为举办各式商务文化交流及各类商务活动、社交活动的高端交际交流平台.

1.2 地理环境方面的简析

项目距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外八庙寺庙群仅有25分钟的车程,与承德皇家养生康体休闲园毗邻相望,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秀美的滦河之滨,毗邻京承101国道、京承高速公路.

项目位于承德市双滦区西岔沟内.主沟纵深3300米,最宽的地方有200米,最窄的100米,落差56米左右.项目用地面积42.6公顷,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容积率0.19.

宗地所在地的山峦很有承德地方特色:靠近园区入口处有一座莲花峰,莲花峰是一簇莲花瓣状巨大的岩石,形成了该区域主要的景观节点.山沟里大部分地势横向较平坦,山上两侧的植被茂密,北坡有茂密的松树林,南坡以灌木和乔木为主.春季山杏烂漫,夏季绿海清幽,秋季五彩斑斓,冬季粉妆玉砌,四季皆有景可赏.

山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是对地理环境做一些理性的分析,对山脊线可见范围内进行综合描述.宗地根据地形坡度大小统一规划,高差比较大的陡坡区,其余则是缓坡区.纵向也有一些不同的高差,划分为——保护性区域、不宜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和开发性区域.

2 规划理念

2.1 承德历史文化

“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康熙

承德的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既可消夏避暑,又可联络蒙古,巩固边防.于是清帝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历时87年.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

在承德建设一个如此规模的园区,最重要的就是和自然山水环境找到一个很和谐的关系,也是从历史古人的理念当中吸取一些营养,达到项目内山、水、人居环境和谐共生.恰似古代热河行宫图的建设当中,采取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环境,做到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和谐共生的园区环境,每一个建筑和山水环境密切有机的结合,与环境和谐共生.

2.2 园区规划理念

2.2.1 总体规划理念

总体规划上,考虑园区内外的有效分隔,园区入口规划了纵深达200米左右的景观园林——“万壑松风”景区.即提升了园区的艺术品位,又把园区内外环境有效得分隔.形成一个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空间节奏.

园区规划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

考虑该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规划不能遵循城市型规划理念,要打造山水型、生态型的自然园区.以适宜的建筑密度和低层退台式建筑造型,打造一个自然式新型山水园林式园区.结合不同的地段,把建设用地分组,中间用景观和水题进行合理的切分.中心商务会所结合莲花峰有一些景观的借鉴,做到借景而非挡景,和自然有机的融合.园区组团的中间有一些景观的穿插,采用分组布局,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巧于因借,内外空间紧密联系.

2.2.2 景观总体规划

除了利用自然的山和水之外,景观的营造上也突出规划承德当地的地域特色,穿插不同的植被景观主题,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有的以果树为主,如杏树、桃树等;有的以长绿树为主,多采用承德当地的适宜树种;兼可用一部分农耕农田作为自然的规划景观.

水景的规划是通过对径流雨水进行收集,雨水的收集系统和景观有机结合.有跌水区、径流区和滞水区.考虑季节性的不均衡,在景观和整体的园区规划当中能够利用夏天的雨水,进行收集,形成一些丰富的水景.水景规划随着场地的坡度和所处的位置不同,丰水期能形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水塘,因地制宜规划一些叠水和瀑布,在枯水期自然形成一些浅滩,均可作为景观的要素.

2.2.3 总体规划结构

该园区分文化会所区和艺术家工作室区.

既要考虑有会所区的交流场所,也要安排艺术家创作独栋的工作室.如果仅仅把房子均匀的规划在宗地范围内,势必造成城市别墅区的感觉,建筑和山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孤立的.经过综合比较和分析,最终形成的规划理念是划分组团式布局,中间点缀不同的景观节点.最后形成建筑放在组团当中,组团当中以院子为主,把建筑做在院子里面,既符合传统建筑的模式,同时又具有原有的自然山村的村落建筑模式的神韵.

在规划当中对园区道路的设计,考虑车流量不会太大,基本上采用林荫道的办法,基本上把树种在道路两侧,路宽比较窄,主要道路6米,辅助道路4米.

3 建筑理念

3.1 文化商务会所

3.1.1 建筑朝向

承德地处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地带,属半温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寒冷少雪,一般园区建筑专业朝向南面.而会所的朝向是向北的,靠的是南坡,主要的原因是北边是莲花峰的主山,最有特色的景观在北坡,朝阳的地方,如果我们为了会所坐北朝南向阳,这样的做法势必会把建筑放在景区一侧,会影响景区本身纯净性,建筑不能影响风景的主体.且考虑会所是短时间人停留的地方,和环境的融合最重要,故经过深入分析,权衡得失,采用了坐北朝南的一反常态的格局.

图2 文化商务会所

3.1.2 建筑平面

在会所平面设计中,没有采用比较古板一字型的结构,为了和山水自然环境能有机的融合,故采用随着山坡的轮廓线做成折线型平面.对面有“莲花峰”的主峰,前面有宽阔的绿化带,会所北侧规划一定的观景广场兼有室外时装发布平台.

建筑的北侧有一定的观赏水面,借鉴了避暑山庄“烟雨楼”的意境.即园区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其建筑风格要求古朴秀雅.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

南山的阴坡一片松树林作为会所建筑的衬托.建筑屋顶和墙的组合,处理了一些阚墙,既有围合外八庙院落的墙又有一层一层台地退后不断出现的墙,实际上在承德历史建筑当中墙和建筑之间的组合成为它的特点,设计当中也是想把两种语言结合起来,有墙的语言,也有坡屋顶的语言.

避暑山庄的园林里面用廊子相连,廊子和建筑实体之间达到串接的关系.山中有园,园中有山且园中有院的空间序列.会所设计也适当考虑连廊和建筑的联系,并和内庭院有机结合,在满足建筑间便利交通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室内外环境的观赏空间.

会所的入口在东边,入口区设置停车空间,会所的大门之后有一个大厅,大厅一侧以接待、餐饮为主,包括中餐厅、西餐厅、宴会厅,均朝向“莲花峰”景观.会议区考虑私密性,除了局部的小景之外,主要靠着山体.会所西北部规划为健身、洗浴以及SPA等休闲设施,包括小型游泳池.中间是水院,建筑之间还有一些小的庭院.

3.1.3 功能分区

大部分建筑的体量都放在一层,客房有四层,都是单向的,南侧背山的部分是走廊,所有的客房都朝向主景观“莲花峰”.沿着山形布置,每层客房层层退台,五层规划一禅茶院,即作为会所空间序列的视觉终止,形成了会所制高点广阔的视觉效果.

会所功能分区为餐饮区、会展区、客房区、商务休闲区、室外活动及配套服务区.借鉴避暑山庄景点的名字和会所庭院空间结合起来,比如“万壑松风”、“云容水态”等,更多吸取传统避暑山庄的景点文化的理念,把它作为园区规划的文化题材.

3.2 艺术家工作室

3.2.1 工作室规划

艺术家的工作室,成组团布置,中间有一些景观带,在组团当中有一些共享的绿地空间,周围不同的景观特色在规划当中也有所考虑.组团的平面中,一是没有把工作室均匀散布在沟里面,局部把密度压缩,让更多的空间能够穿越组团之间,形成建筑和景观之间穿插的关系,每一个建筑又在院子里面发展,和承德地区的民居以及避暑山庄里面很多的建筑的关系都比较一致,而不是独立的.

按照业主的要求,工作室设计了不同的规模,比较大的1500平米,比较小一点是1200平米和800平米不等.

3.2.2 工作室平面方案

平面方案掌握一个原则,是根据不同的艺术家的需求,把主体部分适当标准化,把附属创作空间非标准化.个性化的部分放在院子里面.标准的部分是生活起居的部分,不标准的部分,有的可以做一个陈列室,也可以是一个画廊,或是一个休闲娱乐室,也有的是小的茶厅.这样工作室单体方案总体上有一样的部分,又有特殊的一部分,使其有了差异化,使建筑有有机生长的感觉.

一层为公共区,含门厅、餐厅、厨房和客房,佣人房间和独享活动室.二层为私密区,以卧室为主,自家使用的部分.主要是根据规模和院子大小的不同.和院子建筑之间的关系,前廊和后廊、环廊的关系,基本上院子穿插组合.

4 结束语

本项目的规划和单体设计,二零一零年七月底至10月初数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历经五个多月,几易其稿,反复推敲,最终完成了成果设计.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在京通过了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窦以德等专家组成的专家论证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对方案进行了深入修正.二零一一年四月通过了承德市规划局组织的规委会论证.

[1]《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图咏》

[2]《避暑山庄记》

[3]《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08,9

[4]《承德避暑文化产业园区企划刚要》,2010,12

猜你喜欢

避暑山庄承德园区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康乾盛景避暑山庄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