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防治
2011-06-15赵晓兰
赵晓兰
剖宫产是解决临床难产及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由于种种原因,剖宫产率呈现持续性上升的趋势。剖宫产术后感染时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1]。一旦发生严重的感染对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险。本研究选择我院产妇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9年3月到2011年6月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438例进行研究,其中发生剖宫产后感染的患者为51例,年龄分布为(25.9±6.1)岁,其中初产妇为34例,经产妇为1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术前感染的可能。采用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剖宫产术后感染诊断。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
结 果
对1438例剖宫产患者进行分析显示,出现术后感染的例数为51例,感染率为3.55%,主要的感染类型为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和肺炎。其中出现例数最多的为泌尿道感染例数为21例,占41.18%。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为14 例,占27.45%,见表 1。
表1 研究人群剖宫产术后感染构成情况分析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剖宫产已成为有效解决难产和挽救产妇的方法。但剖宫产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方法。据有关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感染率为8% ~27%,而阴道产术后发生感染率为2% ~3%。可见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阴道产。一旦发生术后感染,不仅加大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延长了住院时间,而且对产妇和婴儿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针对临床常见的剖宫产术后感染,分析引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高龄、肥胖、贫血、产程过程和阴道炎等。针对于此,在进行剖宫产之前应尽量改善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加强营养和锻炼,合理饮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2-3]。对于患有阴道炎、贫血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疾病的治疗。尽量减少性生活,尤其是妊娠晚期。对于进入产程的孕妇应密切关注产妇的自身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和肛诊,有效避免盲目观察引发的产程延长。对于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措施,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减轻异物的刺激、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选择良好的解剖复位位置。研究显示子宫下段采取横切的方法出血量少、易缝合和张力小邓优点。应在剖宫产手术中广泛开展。同时在手术中应尽量选择正确的横切口的位置,防治由于位置太高或者太低引发的术后感染。研究显示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选择的切口离宫颈越近,其愈合的时间越长,易引发切口感染和逆行感染。同时注意手术切口的长度,应依照胎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避免由于胎儿娩出过程中出现的切口撕裂的现象。若临床出现切口撕裂时应避免盲目的缝合止血,防治过紧或者过松的缝合,均影响血液运送,引发局部缺血性坏死。传统的医学理念认为对于腹膜缝合可有效的促进腹膜的愈合,并可有效的降低粘连和肠疝的发生。但不正确的缝合方法会适得其反。过密的缝合腹膜有可能造成腹膜可能回引发腹膜的局部坏死。采取不缝合腹膜的方法不仅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操作方法,同时可减少伤口的感染机会和术后疼痛。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也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方法,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仅可有效的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也可以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剖宫产属于Ⅱ类手术,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需注意术后的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应把握使用的时间和剂量。关键的使用时间应从手术切口开始一直到缝合的结束。同时应注意控制手术室及住院病房中空气中的细菌含量[4]。术后采用抗生素的使用应依照具体情况而定。若患者羊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产程时间明显盐城且多次进行阴道检查或肛检时应加大抗生素的使用。临床常使用抗生素主要包括广谱类抗生素和抗厌氧菌类抗生素,例如头孢霉素、甲硝锉、替硝锉和青霉素等。本研究选择我院患者进行研究,对于剖宫产术后感染疾病类型较多的情况,应针对不同病情采取合理措施,加强预防,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到达较好的治疗效果。
1 沈艳辉.剖宫产在世界的流行[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3):109.
2 周明,陈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12(8):496 -498.
3 周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8):1075 -1077.
4 徐庆华,何文胜,倪进发,等.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04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