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菌素试验在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2011-06-15刘亚莉

重庆医学 2011年27期
关键词:结核菌素结核病肺结核

方 涛,刘 娅,刘亚莉

(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 400050)

2000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新发涂阴肺结核患者占70.9%[1]。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常需要进行综合分析[2],痰结核菌检查、X线检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等是诊断新发涂阴肺结核患者的基本方法和依据,所以在无其他更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的前提下,如何准确诊断此病显得非常重要。现将PPD试验在诊断197例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7例涂阴肺结核病例来源于2005年7月至2007年2月重庆市某3个区县。年龄13~77岁,平均36.7岁。男女性别比为6∶4。

1.2 评价标准 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参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标准。采用5 IU结核菌素试剂左前臂屈侧皮内注射,72 h后观察结果:硬结直径(d)<5 mm为阴性(-),≥5~10 mm 为弱阳性(+),≥10~20 mm为阳性(++),≥20 mm或局部出现水泡、坏死或有淋巴炎,均为强阳性(+++)。PPD试剂由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统一提供。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2、5、6个月进行痰涂片、胸片复查,对确诊并完成疗程的197例涂阴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 9.0建立数据库,SAS8.2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阴性27例(13.71%),阳性 170例(86.29%)。在阳性患者中,PPD(+)15例、PPD(++)102例、PPD(+++)53例。PPD阴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9±16.25)岁,PPD(+)、(++)、(+++)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53±16.57)岁、(36.80±15.12)岁、(31.16±11.16)岁,4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1,P<0.05);PPD(+++)的患者年龄小于其他患者,PPD(+)患者年龄大于P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21例,培养阳性或阴性结果与PPD试验阳性结果见表1。197例确诊的涂阴肺结核患者发生病变的肺叶数与PPD试验阳性结果的关系见表2。197例涂阴肺结核患者的X线胸片显示,以干酪样坏死或渗出性、增殖性、纤维化为主的病变性质与PPD试验结果的关系见表3。

表1 PPD试验与痰培养结果分析[n(%)]

表2 PPD试验与实变型肺叶数的关系

表3 PPD试验结果与病变性质的关系[n(%)]

3 讨 论

PPD试验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凡感染过结核杆菌的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具有对结核杆菌的识别能力。当再次遇到少量的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素时,致敏T淋巴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会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细胞在局部集聚。约在48~72 h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的阳性反应。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则注射局部无变态反应发生[3]。

本研究197例涂阴肺结核患者中,有27例(13.71%)为PPD试验阴性。有研究指出,从细菌进入人体到开始产生免疫力,有一段间隔(敏感前期),约为3~12周,平均为 6周[3]。因此,首先考虑这部分患者的免疫反应尚未建立,但也不排除因技术原因引起的假阴性,应在临床上引起重视。有报道采用1 IU单位的PPD进行试验可减少漏诊和误诊[4]。还有研究报道,中国属结核病高发地区,实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普遍接种的策略,使PPD试验出现了较高的假阳率[5]。本研究认为,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仍应综合分析,以避免引起漏诊。

目前对皮肤变态反应和深部组织的变态反应之间的关联性仍未明确阐明[3]。本研究对197例确诊的涂阴肺结核患者PPD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PPD试验结果(-、+、++、+++)与肺部病变的范围、性质、痰培养阳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反应阳性对判断是否感染结核菌有重要价值,但它不能诊断肺部有无结核病和确定病变的性质。在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中仅是辅助诊断指标,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仍应综合分析。

[1]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3-46.

[2] 卫生部疾控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7.

[3]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丁玉江,赵新国,夏光进,等.1 U PPD试验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4):426.

[5] 谢莉.结核菌素试验和体外γ-干扰素检测在结核诊断中的作用及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医学读者版,2010,12(5):57-58。

猜你喜欢

结核菌素结核病肺结核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2019年右江区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35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