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构建轨迹
2011-06-15董俊
◎文│本刊特约记者 董俊
基本建立与大连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精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高科技创新基地、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基地、优质农产品物流基地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文化景区。
大连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人们很自然会将其与工业相连,至于农业则相形失色。然而随着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战略的提出,大连的农业发展犹如奇花绽放,为大连增添了新的光彩。
制定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三年前,大连市提出了“全域城市化”的发展理念,大连市政协委员、民革大连市委主委李景晔意识到,解决好“三农”的发展问题,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应与全域城市化目标紧密相连。”在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他同另外一些政协委员一起提出了大连市下一步应着重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议。
随后,在2010年年初举行的大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相继提交了《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科技创新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等11份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提案,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生产、生态、生活和人文多功能特征,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拓展和延伸;大连已具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应尽快将其作为专门化产业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同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未来10年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及蓝图跃然纸上:基本建立与大连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精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高科技创新基地、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基地、优质农产品物流基地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文化景区。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到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5万元。
“八大农业”成发展重点
在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升级传统农业过程中,大连市将重点发展“八大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种苗农业、外向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
2011年6月举办的大连国际樱桃节可谓是大连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的成功案例。
大连国际樱桃节首次将金州新区和旅顺区“合二为一”,102个采摘园同时开门迎客。市民们呼朋引伴“逃离”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亲农近农,享受了一段乡村的悠闲时光。不仅如此,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地的游客也如约而至,节日期间旅游接待规模超过100万人次。其中,仅金州新区一次樱桃节就实现总收入6.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7亿元。
果农刘德汉在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街道种植樱桃不算是大户,但他应该是“樱桃节”的最直接受益者。因为他的樱桃园紧邻大连樱桃节开幕式现场,所以,每年他早早就盼望着这个节日的到来。“特别是今年,政府把沿河的观光长廊修到了我的樱桃园门口,这样就更方便游人到我的樱桃园采摘了。”
刘德汉的樱桃园有140亩,共计6000棵樱桃树,年产樱桃在10万斤左右。刘德汉算了一笔账:“以前没有这个节日的时候,我需要雇人把樱桃采摘下来,然后等着小贩上门收购。收购的价格,每斤在11元左右。但现在有了这个节日,我不但不用雇人进行采摘了,游人进樱桃园每人还可收门票30元,并且价格也从原来的每斤11元,提高到了现在的每斤15元,这一反一正,我每年10万斤樱桃就多收入了40万元。”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建造城市后花园,促进现代都市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使现代都市农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配套和延伸”,大魏家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文峰说,“城市化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低碳经济’这个新的发展理念,将成为我们街道打造新兴产业有效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层次命题。我们会充分利用大樱桃等有利的农业资源和沿海优美的生态环境,同观光旅游业有机结合,建设一种高度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使之形成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
除了樱桃节,迄今,大连已形成钓鱼节、苹果节、蓝莓节、温泉滑雪节等16项个性鲜明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了“每月有节,每区(市)县有节”,不仅使农产品身价倍增,也带动了短线游、城郊游、海岛游、采摘游、踏青游等,乡村旅游市场供销两旺。
着力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大连市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取得的成效,除了源自于具有高度的整体规划和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外,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连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以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工程为引领,构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以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工程为引领,构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体系。
大连市将实施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工程作为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任务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一是统筹建设各类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园。通过引进优质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规避农民生产经营风险,促进全市农业生产及农村科技发展。二是健全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园发展运行机制。大连市按照“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农民受益”的原则,将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园建设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计划,采取科技项目扶持和提供公益服务等方式,对各类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园建设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在政府的引导下,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经营大户纷纷投资兴建各类农业科技风险示范园。
——以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平台,建立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大连市把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加快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先后出台了《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孵化器建设与发展,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综合孵化器和各类专业孵化器建设,对孵化器建设实行土地及税收优惠政策,并强调扶持孵化器等科技中介机构的资金不得低于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的15%。二是进行科学布局。按照“政府搭台、企业投资、科技支撑、农民受益”的发展思路,在六个主要涉农区市县,根据优势产业集聚特点,分别规划建设了六个产业特色明显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政府引导、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种民间投资主体参与孵化器建设,鼓励各类孵化器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服务、为培养创业企业家和创新人才服务,同时支持各类孵化器实行企业化管理,开展市场化运作,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载体,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载体,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大连市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组建了由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大连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以农村科技特派行动为抓手,完善新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
针对传统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和成果推广转化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农村科技特派行动为抓手,全力完善新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对农村科技特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科技特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农村科技特派创新工作,检查、协调区市县的组织落实情况。各涉农区市县、街(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构建农村科技特派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大连市农村科技特派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规范和指导科技特派工作,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管理机制。三是双向对接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团、组)。坚持“双方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严格按照选派程序和条件要求,把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质量关,重点选派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有较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自愿下乡驻村服务,增强科技特派活动的有效性。四是注重增强农村科技特派服务实效。大连市农村科技特派工作注重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水产、畜牧、水果、蔬菜和花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选派科技特派员队伍,积极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供科技支撑,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