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烷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2011-06-14张思彦赵清风

山东医药 2011年38期
关键词:氟烷氯胺酮异物

张思彦,赵清风

(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山东青州262500)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常需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由于患者麻醉和手术共用同一气道,麻醉风险非常高[1]。2009年10月~2011年4月,我们在3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的γ-羟丁酸钠—氯胺酮静脉麻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年龄8个月 ~5岁,体质量8.8~24.5 kg。剔除合并心脏病、智力低下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γ-羟丁酸钠组(γ组)。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均禁饮食4~6 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

S组患儿采用面罩法吸入6.0%七氟烷-O24 L/min行快速麻醉诱导,当麻醉至呼吸深慢、反射减弱时行充分表面麻醉,然后导入支气管镜,手术中视情况经支气管镜侧孔吸入2%~3%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必要时行辅助通气,防止患儿缺氧。

γ组患儿持续面罩吸氧,缓慢静注γ-羟丁酸钠80 mg/kg麻醉诱导,表面麻醉后静注氯胺酮2 mg/kg,置入支气管镜,术中视情况每次追加氯胺酮0.5~1 mg/kg。两组患儿诱导后均首先在喉镜直视下以1%丁卡因喷雾行咽喉部表面麻醉。

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1)、诱导后(T2)、置镜后(T3)、术毕时(T4)及术后苏醒时(T5)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置镜条件满意度、术中有无屏气呛咳、诱导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哭闹躁动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成功施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两组患儿各时点HR、SpO2、RR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时点HR、SpO2、RR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各时点HR、SpO2、RR比较(±s)

注:与 γ 组相比,*P <0.05

组别 SpO2(%) HR(次/min) RR(次/min)S 组T1 94.0 ±2.6 134.4 ±18.2 24.8 ±1.2 T2 97.8 ±1.5 124.3 ±18.1 20.1 ±0.9 T3 96.7 ±1.9* 149.5 ±26.7 20.2 ±1.1 T4 97.5 ±1.7 135.8 ±17.8 22.3 ±1.3 T5 97.9 ±1.3 124.2 ±18.8 22.8 ±0.9 γ组T1 94.9 ±2.5 130.1 ±20.3 24.6 ±0.9 T2 97.6 ±1.7 131.2 ±19.4 22.2 ±1.2 T3 91.8 ±2.9 148.6 ±18.9 23.0 ±1.1 T4 95.6 ±2.8 137.3 ±19.1 25.1 ±1.8 T5 95.1 ±2.8 130.3 ±19.1 24.5 ±1.3

S组下颌紧张、挑喉困难2例,术中呛咳屏气3例、术后舌后坠1例、苏醒期躁动10例、术后恶心呕吐2例,γ组分别为3、11、4、6、6例。S组术中呛咳屏气、术后舌后坠发生率低于γ组,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γ组(P均<0.05)。

S 组麻醉诱导时间为(1.8 ±0.3)min,苏醒时间为(10.5 ±3.2)min,均较 γ 组的(4.1 ±0.6)min、(44.3 ±17.0)min 短,P 均 <0.01。

3 讨论

γ-羟丁酸钠联合氯胺酮是最经典的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2]。氯胺酮有强大的镇痛作用,能松弛呼吸道平滑肌。γ-羟丁酸钠可松弛咽喉部肌肉,对呼吸抑制较轻,有利于挑喉置入硬质支气管镜[3]。但γ-羟丁酸钠的体内代谢时间较长,起效慢,且有明显的副交感兴奋作用,常导致心动过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2]。丙泊酚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速效静脉麻醉药,但其下颌松弛作用弱,麻醉深度不易及时调控,其应用于小儿手术的安全性还尚存争议。

七氟烷具有芳香气味,呼吸道刺激较轻,所以很容易于被患儿接受。七氟烷的血/气分配系数仅0.63,远低于以往常用的其他挥发性吸入全麻药,故其诱导速度快,苏醒及时彻底,麻醉可控性很强[3,4]。本研究中我们将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结果显示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S组患儿术中术中呼吸循环稳定,置镜后SpO2还要高于γ组,且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较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效果满意。文献报道,七氟烷能使哭闹的患儿迅速诱导至麻醉状态,对呼吸与循环功能却影响轻微。七氟烷具有的良好肌松作用有助于松弛下颌及咽喉部肌肉,使手术者容易成功置入支气管镜,有效避免了反复操作对声门、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七氟烷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麻醉深度易于快速调节,能舒张呼吸道平滑肌,缓解手术对咽喉部和呼吸道的强烈应激,有效减少了术中躁动、呛咳、屏气、严重缺氧等状况的发生。七氟烷深麻醉时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幅度变浅,这与肺内麻醉气体浓度明显有关,短时间麻醉不会引起患儿呼吸的严重抑制或停止[5],气道松弛有利于术中及时的通气辅助措施。本研究中两组患儿SpO2基本维持平稳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七氟烷吸入麻醉是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1]Cataneo AJ,Reibscheid SM,Ruiz Júnior RL,et al.Foreign body in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J].Clin Pediatrics,2005,36(12):701-706.

[2]张杰,张哑梅.降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发症及病死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39(11):78-79.

[3]李静,郭智勇,马维根.小儿气管异物两种不同全麻方式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3):297-298.

[4]Lerman J,Sikich N,Kleinman S,et al.The Pharmacology of sevofluran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J].Anesthesiology,2008,80(4):814-824.

[5]Baum VC,Yemen TA,Baum LD.Immediate 8%sevoflurne induction in children:a comparison with in-cremental sevofluraue and ineremental halothane[J].Anesth Analg,2007,85(2):313.

猜你喜欢

氟烷氯胺酮异物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