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2011-06-13井南
井 南
1 “走出去”背景与机制
近年来,国家全面部署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这是内外部因素联合驱动的必然结果。首先,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展示了其坚实的技术实力,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如青藏铁路通车,既有线第六次成功提速,特别是京津城际、武广、石太客专等一批高铁短期建成开通等;其次,国际上可持续经济与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为符合这一潮流的铁路建设再迎历史机遇,也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空间。
目前,中国铁路“走出去”已迈出可喜步伐。中国铁路在铁道部的指导下,以铁路关联产业联盟为主体、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发挥中国铁路产业集成优势,力推技术和标准体系,打造中国铁路品牌,展示了中国铁路技术先进、建设速度快、造价低廉等综合竞争实力,吸引了国际上众多客户,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合作的良好态势。同时,铁道路发挥中国体制优势,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等几十个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有序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有效避免了项目之间由于信息不畅、市场过于集中等原因造成的恶性竞争。
2 主要风险与对策
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初步成果和广阔前景令人鼓舞,但是铁路建设涉及专业广,项目投资大,技术标准复杂,建设周期长,“走出去”战略仍面临大量不确定风险。
1)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是整个铁路基础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与成功保障。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系统工程,涉及融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甚至运营管理(即EPC+O&M)等各个方面,具有投资大、施工和成本回收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进行整体项目风险管理,首先是合同风险管理,因为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基础与成功的保障。国际上一些大型企业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我国企业则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铁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情况下,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合同风险管理进行专题研究,包括合同前期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国家政策风险、货币汇率风险、施工安全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全面、系统分析铁路工程建设在合同管理中的内容、条件、法规等。如根据以上各个管理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可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将上述管理内容统一到同一平台,实时、高效的进行合同管理,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比较分析、预测、规避。该平台可进行项目宏观与微观管理切换与相互调用,如对业主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文件进行保存与管理,方便后期工程索赔。该平台也是合同管理系统化、智能化、信息化结合体,有助于合同管理的贯彻和实施,优化与决策。如在系统工程下的合同管理可以对工程建设的基本环节进行控制,包括投入,按计划要求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反馈,信息收集与反馈;对比,确定是否有偏差;纠正,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取得效果。同时也将合同管理进行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成为最佳控制手段。
合同管理系统工程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合同管理系统图
2)项目管理人员风险。
人才是国际项目成败的关键,这也是许多国际承包企业多年来的共识。国际铁路建设项目相对于国内项目,涉及的专业更宽,事项更多,又涉及国际合作业务,需要的是懂得国际工程管理、精通国际商务、了解国际惯例、掌握一两门外语、熟悉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我国铁路海外建设刚刚起步,人才稀缺,这也给我国铁路“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人才培养亟需提到日程上来。相应对策应双管齐下:a.对铁路建设业务骨干年轻力量进行专业外语、涉外法规集中继续教育培训,基于现有人才短时间内培养有效项目管理人员;b.有计划地在相关院校更多地培养相关人才,开设相关课程,如专业铁路外语,培养基础储备人才库。
3)劳务输出及劳动保护风险。
劳务输出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务人员的签证、劳务人员施工安全与保护、劳务分包商经营等因素是海外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例如劳务人员的签证不能及时足量地签批,项目开展与进度肯定受到影响。又例如国内外环境不同,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别,如果工人对法律、生活习惯、意识形态的差异认识不够,可能会因为一个工人或一件小事给工程带来很大麻烦,甚至影响中国外交形象。因此,首先全体铁路建设人员,尤其是领导层,要从战略外交的高度来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其次分包商要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劳务人员意识,传授对外劳作经验;最后分包商要有意识地做好对外公关与宣传工作。
4)产业创新与集成。
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处于起步阶段,销售战略,品牌形象,国际合作交流等远落后于法国、德国与日本等国家,如法国有近30年铁路建设输出经验(其中高铁技术输出到西班牙,韩国,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我国铁路建设企业应深入着手国际化经营经验和资源的积累与统筹,应有意识地利用市场营销、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针对目标市场推进我国铁路产业发展,促进中国铁路相关企业产业全球化,比如逐步由“合同进入模式”过渡到“股权进入模式”,即由简单产品销售,扩展到永久控股,典型代表就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进一步通过与东道国企业合资等方式在东道国企业中占有所有权。如在西班牙,阿尔斯通公司购买了三家公司股份,组建新的国际集团并进行现代化改造,成为阿尔斯通集团在西班牙的机车车辆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中国铁路发展及对外输出必须注重对国际市场的联合开发,形成一定的海外拓展推进机制,共同推动国际业务长久开展,同时进行科技再创新。建议条件成熟时,组建专门公司机构,市场化运作推广中国铁路产业。如成立类似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国际市场开发公司(SNCF International),专门负责对外技术输出的全资子公司,依托法国国铁公司的丰富资源,紧密联系ALCATEL,ALSTOM,AMEC-SPIE,ANSALDO STS,CORYS,CYBERNETIX等法国知名铁路企业,对外开展从线路、车站设计、建设到铁路运营、维护、人员培训、机车车辆出口等一系列技术及装备输出业务,如2009年在38个国家中开展了287项业务。甚至如法国成立铁路工业协会FIF(La Fédération des Industries Ferroviaires),整合本国铁路相关企业与机构,联合推广法国铁路产品与服务。
5)材料、设备供应风险。
由于较大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对外承包项目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是从国内运过去的。但是存在两方面的风险:a.运输风险,运输的及时性、运输过程的损耗率,都将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工期和成本;b.输入目的地国的法规、标准、认证等技术质量要求,以及进出口配额、许可等贸易措施,带来不确定的市场准入风险。这首先要求项目承包商高度重视运输,加强对运输相关方的协调和监督;其次要求承包商事先熟悉输入目地国的市场准入要求,准备符合条件的货源;最后,建议承包商在成本和质量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当地市场采购率,这也是提高当地认同、融入当地社会的有效手段。
6)规范与标准化体系风险。
铁路建设跟其他商品服务一样,是产品质量之争,更是科学与技术之争,归根结底为标准之争。各国铁路市场存在不同国家标准与质量体系,这对外国竞争者造成一定的困难与风险。比如欧洲各国铁路有各自标准化体系包括上述提及到的产品,以及施工工艺和验收方法与条件等等,如德国用DIN,英国用BS,法国用NF,同时欧盟一体化进程,欧盟也制定技术标准EN,这些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不仅仅提高本国或本地区工业质量与竞争力,优化工程解决方案,同时也保持保护本国或者本地区竞争力,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进行铁路相关产品、设备认证制度,对中国等新兴国家设定门槛。中国铁路走出去,首先要将我国先前铁路建设相关标准国际化,如铁路相关规范的翻译以及出版,规范的推广以及应用等等,这样一方面保证铁路建设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后续铁路产业源源不断进入该市场铺垫坚实长远的基础。
3 结语
海外巨大的铁路建设市场给中国铁路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国家与铁道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更是给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致准备,安全合理的制定各自企业的发展目标,学习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的经验,发挥中国铁路建设自身优势,加强合同管理系统工程化管理与控制,中国铁路建设航母一定会顺利平稳启航,并不断发展壮大,载誉而归,真正实现中国铁路“走出去”发展战略。
[1]胡德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工程咨询,2003(2):29-31.
[2]李忠玉.FIDIC合同条款及其在我国铁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3]郭 擎.我国建筑总承包企业国际竞争力探讨[J].当代经济,2008(3):51-52.
[4]姚 倩.国际工程招投标特点及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5]Bernard Treuil,Le BNF.Normalisation ferroviaire européenne[C].Journée sur Normalisation dans les Transports Publics,2005.
[6]韩保花.法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输出及对我国铁路提供的借鉴[J].中国铁路,2009(1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