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川芎胶囊与银杏叶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1-06-13刘福平焦秀敏
刘福平,陈 彬,焦秀敏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oly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0世纪90年代全国住院糖尿病病人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中DPN的患病率在60.3%[1]。DPN病人常见的手脚麻木、足痛、冷感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意想不到的外伤、烫伤还会诱发足溃疡或坏疽等。因此,探讨有效治疗DPN的方法已受到临床研究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主要针对DPN的可能发病因素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障碍、氧化应激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进行干预治疗。临床用于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很多,从中筛选出对DPN疗效确切的药物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为此,本研究对比观察了复方川芎胶囊与银杏叶胶囊治疗DPN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DPN的用药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内分泌门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对称性感觉异常、行走踏絮感、疼痛、肢冷,但无足溃疡和坏疽的并发症状;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深浅感觉障碍,或肌电图检查有神经传导速度减退;无严重心、脑、肝、肾、眼底出血等病变,排除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如维生素B缺乏、酗酒、脊椎关节疾病等。血糖控制稳定1个月以上。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单纯甲钴胺治疗组(甲钴胺组)40例,男 23例,女17例;年龄(57.3±8.6)岁;糖尿病病程(7.5±3.7)年;DPN病程(1.6±1.4)年。复方川芎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复方川芎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6.2±7.8)岁;糖尿病病程(7.8±4.2)年;DPN病程(1.9±1.5)年。银杏叶胶囊联合甲钴胺组(银杏叶组)40例,男 21例,女19例;年龄(55.8±6.3)岁,糖尿病病程(7.3±3.9)年,DPN病程(1.7±1.5)年。3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DPN病程、症状、腓浅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及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甲钴胺组口服甲钴胺胶囊(河北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 0.5 mg,每日3次,其中7例脱落。复方川芎组在口服甲钴胺胶囊的同时联合应用复方川芎胶囊4粒,每日3次,其中4例脱落。银杏叶组口服甲钴胺胶囊的同时联合应用银杏叶胶囊2粒,每日3次,其中 5例脱落。8周为 1个疗程。在观察期间3组病人禁用其他改善血液循环的西药和中药。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项目是自觉症状和电生理。临床症状:观察肢端疼痛、肢端麻木、肢端发凉等3个症状,分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赋予 0分、1分、2分、3分。神经传导速度:采用丹麦丹迪公司生产的Calata2M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右侧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糖测定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75%以上;有效:30%≤减分率<75%;无效:减分率<3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3组空腹血糖指标(见表1)3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s)mmol/L
表1 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s)mmol/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甲钴胺组 33 7.9±0.4 7.6±0.3复方川芎组 36 7.8±0.3 7.6±0.3银杏叶组 35 7.8±0.3 7.5±0.2注:3组比较,P>0.05。
2.2 3组症状疗效 复方川芎组总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P<0.01)。3组DPN病人肢端麻木的疗效类似;复方川芎组对肢端疼痛的疗效优于甲钴胺组和银杏叶组(P<0.01);对肢端发凉的有效率复方川芎组与银杏叶组类似,均高于甲钴胺组(P<0.01)。详见表2、表3。
表2 3组间治疗后总疗效分析
表3 3组不同症状的疗效分析
2.3 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3组治疗前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类似(P>0.05)。3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改善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3组治疗后的传导速度以复方川芎组增加最明显,其次为银杏叶组,最后是甲钴胺组,但只有复方川芎组的传导速度显著优于甲钴胺组(P<0.05)。详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m/s
表4 3组治疗前后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m/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甲钴胺组 33 38.16±3.72 40.27±3.861)复方川芎组 36 38.49±3.63 42.21±4.362)3)银杏叶组 35 37.95±3.91 41.02±4.23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甲钴胺组治疗后比较,3)P<0.05
3 讨 论
DP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与糖尿病合并的血液循环障碍及代谢障碍有关[2]。现在对于DPN的治疗除采取严格控制血糖,用抗抑郁药或抗惊厥药对症治疗外,还应针对其发病环节进行干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轴突萎缩变性,甚至消失,髓鞘皱缩或脱髓鞘。甲钴胺是甲基化的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的辅酶,该酶对神经细胞内合成用于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至关重要。它可以直接转运入神经细胞内,并通过转甲基作用,刺激轴浆蛋白质及雪旺细胞卵磷脂合成,修复髓鞘及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因此,本研究选择治疗DPN公认有效的甲钴胺作为DPN的基础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 DPN属于中医“痿证”“痹证”范畴,消渴病久不愈,耗伤气血津液,气虚不能帅血,血行不畅,而致血络瘀滞;气血不能运行至四肢末端,筋脉失养而致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是气阴双亏,标实为血瘀。总之,本病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因虚致瘀,血瘀又是诱发和加快本病发展的病理基础[3]。因此,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是治疗DPN的重要措施之一。银杏叶胶囊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刺激前列环素和内皮舒张因子的生成,以及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增进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可塑性等作用,从而降低血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发挥治疗DPN的作用[4]。复方川芎胶囊由川芎和当归组成,川芎能补气活血,祛风止痛,宣痹散结为君药;当归补血养血,化瘀止痛为臣药,君臣药效分明,性味各具,是补气血、祛瘀、通络止痛的良药[5],符合中医对DPN辨证治疗的选药。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比较了两种活血化瘀中成药对DPN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DPN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而且复方川芎组和银杏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其中复方川芎组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统计意义。提示DPN发病机制复杂,仅用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疗效有限。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微循环可以提高疗效。进一步分析各组对不同症状的疗效可以看出,3组对肢端麻木的疗效类似,而对肢端发凉的有效率复方川芎组与银杏叶组均高于甲钴胺组,表明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病变的疗效可能主要是更有效地缓解了肢端发凉。本研究还发现,复方川芎组对肢端疼痛的疗效优于甲钴胺组和银杏叶组,说明虽然复方川芎胶囊和银杏叶胶囊都是活血化瘀中成药,但它们在药性和中医辨证作用机制上不同,对DPN症状治疗作用也有区别。因此,临床上对于只有肢端麻木和发凉的DPN病人,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川芎胶囊或银杏叶胶囊疗效类似,但是如果DPN病人有肢端疼痛应选择联合复方川芎胶囊,以提高DPN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率。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病人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237.
[2]Tesfaye S.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Curr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2009,3(2):136-143.
[3]曹鲁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吉林中医药,2008,28(4):308-309.
[4]杨玉莲.金纳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96-97.
[5]孙伯扬.天丹通络胶囊及复方川芎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