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干预在治疗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
2011-06-12刘荣香
刘荣香
河南林州市妇幼保健院 林州 456550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悲伤、恐惧、易激惹、情绪不稳、焦虑沮丧,甚至自责自罪、错乱或嗜睡状态[1]。产后抑郁直接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哺乳及母婴关系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08-01~2010-12在我院连续门诊就诊的产褥期妇女59例,其中足月自然分娩37例,足月剖宫产22例。患者均符合爱丁堡表(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产后抑郁量表有轻、中度产后抑郁倾向标准[2]。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心理干预加药物治疗)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33例,年龄25~36岁,平均29.3岁。对照组26例,年龄21~35岁,平均28.4岁。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盐酸帕罗西汀片20mg,1次/d),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以认知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和社会家庭支持干预等心理干预治疗,2组患者的观察时间均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进行评定,总分≥17分诊断为产后抑郁症。
1.3 疗效评定 分别以HDMA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3],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减分率50%~74%为显著进步,减分率25%~49%为进步,减分率<25%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综合治疗组经8周治疗后治愈22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为87.88%,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2.2 治疗后2组HAMD结果比较 在治疗前2组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8周后,综合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2组HAMD评分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产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 产后抑郁症一般在产后6周内发病,产后抑郁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16.7%[4]。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产后抑郁症的基础,内分泌因素是其生物学基础,心理退化是其发生的心理学基础,缺乏社会支持及负性生活事件增加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促发因素。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性格内向、多虑、情绪不稳定、心理耐受差、自我中心、敏感、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的妇女。人格缺陷极易引发产后负性相关事件,引发产后抑郁。女性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出现急剧变化,在妊娠后期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患者表现抑郁。而分娩时的疼痛与对分娩的恐惧使女性心理和生理应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情感症状的出现。心理学家认为妇女在孕期和产后均有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即她们的行为变得孩子气、情感脆弱、依赖性强。对孩子出生后的角色转变心理准备不足,产妇对自身状况及分娩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信心,及过度紧张和睡眠不佳等均易引起心理失衡。产妇的文化程度、住房条件、经济收入及夫妻感情和婆媳关系等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等都是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分娩并发症如产后出血、难产、滞产、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和新生儿健康状况不佳及其他负性生活事件等均可促进产褥期抑郁症发生。
3.2 产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马普替林和氟苯氧丙胺等是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传统药物治疗。单胺氧化酶类抗抑郁药如吗氯贝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主要通过控制神经细胞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利用,提高突触间隙5-HT的浓度,从而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达到缓解及控制抑郁症的目的。因其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已逐渐成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3.3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作用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被视为产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目前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大多采取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可以使患者从深层次上分析和认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产妇心理和社会应激能力,积极应对各种不良的刺激,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达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目的。心理治疗包括:(1)支持性心理干预即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产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鼓励其进行负性情感的充分表达和宣泄,提高其心理和社会应激能力。(2)认知干预即向患者讲授产后抑郁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产后抑郁症产生的生理基础,改变患者以往的不良认知,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3)社会家庭支持干预即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多与家人及朋友沟通,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育儿压力。
3.4 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教育对象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指导、出院指导和产褥期家庭访视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孕妇自身的素质,端正对孕产过程的认识,预防、缓解孕妇外部压力,提高应激能力,同时增加家庭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大大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
总之,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必要的抗抑郁症的药物为辅的综合措施,可以改变患者负性认知产生的基础,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加强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功能,积极应对各种不良刺激能力,达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目的。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汤月芬,王立伟,施慎逊 .产后抑郁症生物学病因及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2):126-128.
[2]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长沙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127.
[3]丁国安 ,余国汉 ,梁绍材 ,等 .逍遥散加味联合米氮平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广东医学,2010,31(16):2163-2165.
[4]杨怡,何仲 .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与分娩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