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1-06-12赵建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神经功能

赵建民

河南新乡中心医院 新乡 453000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多年来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我们应用丁苯酞软胶囊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10~2011-05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治疗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9~81岁,平均(63.08±7.6)岁;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9~79岁,平均(62.35±7.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脑CT或MRI进一步证实。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作且发病时间均<48h,无溶栓指征或有溶栓指征但患者及家属不接受溶栓者。排除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者,近期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患或痴呆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及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伴发疾病及用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血塞通针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g/次,3次/d,2组疗程均为20d,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采用NIHSS评分[2]在治疗前和治疗7d、14d和21d后评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监测患者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3]评定临床疗效:(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5)恶化和死亡: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89.6%)高于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7d、14d和21d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14d和21d治疗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评分比较,#P<0.01

?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均在80U/L以内,停药后恢复正常。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分别有2例和1例出现恶心,但症状较轻可以耐受,未作处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与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无显著变化。

3 讨论

目前对脑梗死治疗有效的方法包括超早期溶栓疗法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等几种。溶栓治疗由于治疗时间窗比较短及治疗后出血等诸多因素限制其在临床的开展和应用。目前神经保护成为研究的热点,但许多研究发现神经保护剂在动物实验中有效,而临床研究中却不甚满意。丁苯酞软胶囊是近年来我国脑血管领域的一个新药,化学名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多项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丁苯酞具有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和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升高PGI2/TXA2比例,具有抑制血管收缩,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及脑能量代谢,能缩小脑梗死面积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4-6]。临床研究证明应用丁苯酞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质量浓度,有效的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功能,稳定斑块[7];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长,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8];提高血浆NO水平,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同时还可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减轻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10]。

本文结果显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有效率89.6%,对照组有效率72.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NIHSS评分结果发现,治疗组治疗7d、14d和21d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14d和21d治疗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1),说明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治疗效果更显著,与国内其他[11-12]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不良反应是转氨酶轻度升高,但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对治疗脑梗死有实用价值。因本组观察病例相对较少,且观察时间相对较短,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Kasner SE,Chalela JA,Luciano JM,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estimating the NIH stroke scale score from medical records[J].Stroke 1999,30:1534-1537.

[3]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Liu CL,Liao SJ,Zeng JS,et al.dl-3n-butylphthalide prevents stroke via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microvessels in RHRSP[J].Neurol Sci,2007,260(1):106-113.

[5]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6]陆国庆,吴雪钗,胡婷婷 .恩必普[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7):572-573.

[7]罗艳利,王瑞玲,魏娟红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3):1045-1046.

[8]李山平,李豪侠,吴晓强 .丁苯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3):331-333

[9]洪丽,王献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浆NO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5):49-50.

[10]崔家辉,白鹰,唐伟,等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蝴醇化酶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1-22.

[11]崔丽英,李舜伟,吕传真,等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3):112-115.

[12]廉超玲,廉霞,范波胜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56.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