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中之轻与轻中之重——党报舆论导向有关问题的哲学思考
2011-06-11李春霞
□李春霞
(许昌日报社,河南 许昌 461000)
对于报纸来说,舆论导向代表着一个媒体的立场,决定着报纸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所以,报人特别是办党报者,在如何体现报纸的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问题上,经常会遇到“重”与“轻”的权衡、取舍问题。
那么对于党报的舆论导向来说,何为“重”?何为“轻”?人们通常的看法和一般程度的理解,报纸内容选择的“重”似乎是指:政策、政务、领导层次与部门影响等等;所谓的“轻”则往往指向:生活化、大众化、基础性、经常性的话题和内容。当然,重中之轻与轻中之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让“重”者真正重起来,必须以有效的形式来表现正确的内容
舆论引导的艺术归根结底是讲究方式注重手段,报道的内容因媒体的不同性质、对象、层次而不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报道的形式、宣传的艺术必须同宣传内容相统一,以期取得宣传的最佳效果。
党报要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一脸严肃。摘编“红头”文件,大篇幅报道会议消息、领导活动,是党报宣传所需要的,但也需有所选择,该详则详,该简则简。如果不加分析和选择,只当“传声筒”,其结果是声势虽大,众人弃而不闻;篇幅可观,读者睁眼不看,这样,还何谈宣传效果,又如何引导舆论?因此,即使是党报,也可以灵活的形式、轻松的语言,去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可以给看似“轻”,实则体现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性的非政务新闻以重要位置和大版面,这样,才能将活生生的现实条理分明且理性地和充满真情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才能使一份报纸显得更大气,更具亲和力。当然,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轻”与“重”的表现形式与内容要达到高度一致,可表现为:多样而不单调,灵活而不呆滞、厚重而不浅薄。
做到这一点,就报纸宣传而言,要处理好三个环节。一是报道内容的选取,需要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影响深远而能撼动人心的,与时俱进而又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在内容表现手段上应注重语言运用艺术,以拉近作者、编者、读者的距离。二是版面的编排技巧。版面的编排艺术,是编辑意图的巧妙体现和具体表现,是导向标,是信号弹,是警示器。三是新闻的写法要灵活,能够引吸读者。《许昌日报》近几年在改变面孔,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等方面也都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提倡对重大时政新闻用“消息头、通讯身”,以小标题“隔断”、“提亮”的方式避免了大篇幅报道的枯燥,使主题集中,题眼明亮。再比如以现场新闻的形式写领导活动。《许昌日报》头版二题位置曾以不小的篇幅发过一篇现场新闻《书记田头问“水”》,新闻发生在某村村头的一棵大树下,主人公是时任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和几位在树下休息的农民。村民们席地而坐,高挽的裤脚上还沾着泥土,妇女怀里抱着孩子。看到市委书记伸出的手,他们“赶紧把手在身上擦一擦才伸出来”。但书记关切的询问,亲切的家常,让他们放松了下来,笑声阵阵,甚至惊醒了母亲怀里睡着的孩子。这些描述不多,直接描写市委书记的语言更少,但因为记者用得到位,很好地突出了市委书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问计不走过场的工作作风,读来十分能打动人。
“轻”中取“重”与“重”中取“轻”,皆需把握好度
无度为草率,过度为失策,“轻”中取“重”与“重”中取“轻”皆需把握好度。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每篇报道都需把握好度,各阶段宣传策划乃至每一期的报纸宣传内容都需要把握好度,在版面的风格乃至每一篇稿件的配置上亦应把握好度。一句话,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编辑部的意图最终都需要通过适度原则来体现。毋庸置疑,在我们党报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宝贵的经验就是其不可替代的喉舌作用,党报的办报宗旨就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无论是“重”中之“轻”还是“轻”中之“重”都是体现这一宗旨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在对“度”的科学把握和准确反映的基础上的工作手段。比如在同一版面上,有与现实生活联系紧、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对实际工作指导性强的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务、会务或外事活动,将前者置于头题位置,就显示出了此时“轻”与“重”关系的处理之科学、之切合实际、之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软”新闻也有“硬”力度,有时以现场新闻、散文化写法这种“轻”的形式,却能别出心裁地展示新闻的“重”,但“度”一定要把握好。2009年春节前夕,《许昌日报》曾编发过一组记者采写的稿件:《市长问“暖”》、《市长问“行”》、《市长问“市”》,写春节前市长深入企业、住户、市场、车站等地查看供暖、节日供应、春运情况。三篇报道每一篇都采用了现场新闻的写法,运用民俗民谚,突出新闻背景,如“廿八,贴画画;廿九,扫门口。这民谚,像催人归乡的脚步。”鲜活的描写,表明市长不仅是“身入”群众,更是“心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一些相关联新闻背景适时切入,如政府之前解决市区供暖、市场建设、改造道路等问题所做的工作,将政府亲民、爱民、执政为民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这组被称为“市长‘三问’”的稿件行文轻松,细节动人,读者爱看;不着痕迹,展示工作,政府满意。而这组稿件获得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看似“轻”(形式)实则“重”(表达的内容),环境的描写很精彩,但度把握得很好,只寥寥数笔,生动、简练,是很好的“绿叶”,但绝不淹没主题“红花”。
遵循宣传规律,坚持正确立场,致力使展示过程与目的性高度统一
无论是“轻”中取“重”,还是“重”中取“轻”,其最终要达到的效果都是要正确引导舆论,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反映群众意愿,服务群众生活,解决社会热点难点,体现我党的办报宗旨,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形式。能够达到展示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是指导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党报实现办报宗旨和党的报纸从业人员履行好责任的最佳途径。
不管办报艺术如何设计和选择,我们都不能丢开或轻视实际内容的表现和报纸责任的落实。“轻”与“重”的法码说到底是首先要看是否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这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前提条件。这种正确的、鲜明的政治立场主要是做好党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的思想。我们党的政治立场的经典解释就是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形式或内容,无论是过程或结果,都要选择、集中,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理解好、解决好“轻”与“重”的关系问题,还要有科学的思想路线,这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和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认识基础。体现在办报理念和办报艺术上的科学的思想路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的前提下,有科学的思想路线作保证,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党报的政治方向是早已确立和毫无疑问的,其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轻”“重”缓急也有其规定性,我们在此所言及的“轻”中之“重”与“重”中之“轻”更多的是指办报艺术和表现手段,决不是以背离办报宗旨在实质问题上另辟新论,也不是内容庸俗化和迎合低级趣味,更不是在政治立场上搞自由主义。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灵活有效的、贴近实际的、健康有序的办报方式,以取得最佳的办报效益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