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洲坳东周墓玉觿的研究

2011-06-09曹妙聪

关键词:金器金箔玉器

曹妙聪

(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学院,长春130011)

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古墓葬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自然村,处于北潦河南支流南岸的丘陵之间,是一坑多墓的特殊墓葬。该墓葬于2007年开始发掘,至今墓主的身份尚待确定[1]。该墓葬出土玉器器型较为单一,其中12件玉器均呈弯曲状,一端为扁长方形,尾端弯曲,头部有一穿孔,背部有扉棱,这一造型在以往出土玉器中相对来说较少见到。查阅相关资料,有人把这种形制的玉器称为玉觿。另外,该墓还出土一件有领牙璧,该牙璧内孔较大,直径8.6 cm,内孔为 6.0 cm,领高 0.25~0.4 cm,周围有4个牙。本文研究了玉觿的起源、演化、用途及埋葬墓葬的等级,进而推断该墓葬的年代、等级及玉器的代表意义。

1 玉觿的起源和演变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诗经·卫风·芄兰》

《诗经》描述了周初至春秋时期的民间风情,“童子佩觿”和“童子佩韘”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习俗[2]。觿,是古人用骨头仿制兽牙形的装饰品,虽然觿的形状、大小不完全相同,但都保留了一头宽厚,一头尖锐的基本形状。史前先民喜欢佩戴兽牙,这与人类崇拜野兽的力量有关。大约因为兽牙数量有限,所以才会用骨头制成兽牙形器物挂在身上,叫觿,此字从角,也表明最初的觿是牛羊角制作而成。后来也有用玉、用铜来制成。商周时期出现了用玉制成的觿,称为“玉觿”。

因前人没有对玉觿进行过系统研究,本人翻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就所查到的考古资料,做了出土玉觿的统计表(如表1)。目前,已经查到的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玉觿67件,另有骨觿2件。其中新石器早期玉质觿5件,商代玉觿 2件,西周玉觿3件,东周玉觿3件,春秋玉觿28件,骨觿2件,战国玉觿7件,西汉玉觿19件。

图1 新石器玉觿

图2 春秋玉觿

图3 战国玉觿

玉觿于商代流行,其后历西周、春秋战国,至汉而不衰,汉以后消失。新石器时代玉觿如江苏省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图1),呈扁平角状,两端以透雕技法镂出丫形花纹等,器边亦作凹凸起伏的变化。

商、西周玉觿造型简洁,多作牙形,上端穿孔,下首尖锐,觿身琢简略纹饰。西周玉觿颇似月牙形,器内饰龙纹、人纹等。

春秋战国时玉觿的形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今所见这一时期的玉觿均处理成龙、虎、兽、鸟形象(图2、图3)。动物的头部为上端,尾部琢成锐角,身体弯曲成自然的曲线,透雕结合隐起的运用使其动物形象变化多端,且相当生动;特别是素面玉觿在春秋战国流行起来,扁平状,体弯曲弧度大。

汉代玉觿趋简化,多数呈细长牙状和宽三角形,纹饰主要有绞丝纹、勾云纹,水平不及战国。西汉中、晚期和东汉玉觿皆为弯月形。中期玉觿有的宽端作龙首,背上方透雕出缠枝的蟠螭、凤鸟等。也有在器上仅用阴线琢出兽首、云纹躯身的,头部钻一孔。晚期玉觿宽端一般透雕作回首的龙形或凤形。玉觿从东汉以后,趋于衰微。东汉墓葬中发现的玉觿为数很少。河北定县43号汉墓出土的玉觿,一端透雕两龙,都作回首状。河南淮阳北关一号汉墓所出的玉觿,透雕螭虎纹,纹饰繁缛,而工艺水平较差。

表1 玉觿统计表

2 玉觿的用途

古人认为玉觿的用途是解腰带扣所用,所以保留着一头宽,一头尖的形状。但是实际上只有商、西周的觿具有这一功能,如虢国墓地商代贵族墓出土的王伯玉觿,体呈角状弯曲,上部雕成虎形,虎首向下,中部束腰,尾部有钝尖。只有有尖尾、体弯曲不大的觿才具有此功能。在春秋战国时期,玉觿的形状逐渐呈扁平状、弯曲度大,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到了汉代,玉觿是汉代贵族官僚墓葬中常见的佩玉。它们都不是实用器,而是随身佩戴的玉饰。汉代的玉觿为扁平片状,作弯曲尖爪形。《礼记》:“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刘向《说苑》:“能治烦决乱者佩觿。”佩带玉觿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3],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成人的表现。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出土玉器器形,虽具有一头宽平,一头尖锐这一特征,但由于其弯曲度较大,头尾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尾部不尖,且个体较小、很薄,为4 cm左右长、0.1 cm左右厚,若为解衣所用,怕难以胜任,其装饰性似乎多些。故笔者更倾向此玉觿为佩玉。

3 出土玉觿墓葬的等级

从表1可以看出,统计的23座墓葬,除了4座等级不明外,其余19座墓葬都是贵族或是士大夫、将军、诸侯、王的级别。无论是在新石器时期还是商、西周、东周、汉,出土玉觿的级别都是贵族以上的级别。由此判断李洲坳东周墓应该也是贵族以上,否则不会出土12件玉觿,包括主棺一件精美剔透的玉觿,陪葬棺的11件玉觿。

4 金箔特点

一般认为汉代墓葬,金器比玉器更能代表一个墓葬的等级[4]。为了全面考虑,本文也研究了该墓葬出土的唯一一件金器金箔(图4)。

该金箔出土于主棺G47。圆形金箔饰物,直径达30 cm,表面用錾刻技法装饰出三圈龙形纹饰[4];外围环以双层陶制装饰品,其上刻有精美的云雷纹饰。这个器物造型独特,工艺考究,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期体量最大、装饰最为繁复的金器。它表面捶揲着里(3条)、中(5条)、外(7条)3层共15条龙的图案,标志着墓主人的显赫地位。按周代礼制,祭祀或宴飨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士大夫及普通平民也都有严格规定,不得僭越。使用“七”组龙纹的级别应该相当于诸侯王一级。无独有偶,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1号春秋墓中,也发现了几件属于东夷集团钟离国国君的圆形金器。它们表面装饰有多组龙形纹饰,只是尺寸比李洲坳的小。拥有该金器的李洲坳古墓主人可能是一方诸候,而箔片的圆形形状又让人联想到先民的太阳崇拜,这与三星堆青铜器和钟离国君墓葬中箔片的造型非常相似。

图4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发现的金箔

5 结语

本文研究了玉觿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该墓葬玉觿及金箔的形制及纹饰特点,推断了李洲坳墓葬的大致年代及等级。大致有以下2点结论:

(1)玉觿多为童子、女子佩戴,于商代流行,其后历西周、春秋战国,至汉而不衰,汉以后消失。从李洲坳东周墓出土玉觿的器形体薄、扁平状,弯曲弧度大,素面的特点,可以推断其年代大致在春秋到战国,与考古学家的判断一致。据统计出土玉觿的墓葬大部分为贵族甚至诸侯王级别,由此推断该墓葬至少为贵族墓葬。

(2)汉代墓葬,金器比玉器更能代表一个墓葬的等级。金箔上“七”组龙纹的级别应该相当于诸侯王一级,说明拥有该金器的李洲坳东周墓主人可能是一方诸候。

同时,根据文物特点,考古学者普遍认为它们与1979年江西贵溪龙虎山崖墓出土的文物特点相似,时代当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距今2 500年左右。这与本文的研究相符合。

[1]徐长青,余长安,胡胜,等.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古墓葬[J].考古,2008,12(7):47-51.

[2]卢兆荫.玉觿与牒形玉佩[J].文物天地,1995,15(1):20-25.

[3]杨伯达.中国美术.全集·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86-90.

[4]郭立新.东周玉器分期[J].中原文物,1998:28-35.

猜你喜欢

金器金箔玉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西汉玉器的鉴定
金色文化中国古代金器艺术
铁镍合金箔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瑞金国际“古法祥瑞金器”新品发布盛大亮相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河南出土的汉代金器
金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