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1-06-09袁海明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践性艺术设计

袁海明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袁海明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从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对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调研,可以管窥当前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八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而可以归纳出初步的问题解决方案。

艺术设计;高职;实践性教学;问题与对策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明确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并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位置。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如何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课题。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数字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以全面了解当前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现状、深化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对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部分毕业班学生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题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调查表分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设计了12个问题,共发放、回收调查表500份,并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对象与方式

调查对象为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统计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提炼法进行研究,从而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调查

调查结果 具体如表1所示。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过低,“项目教学”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从调查结果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真正采用企业真实项目的仅占18%,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仍为“教师给出”(占41%)和“根据教学要求由学生自己拟定”(占36%),二者相加达77%。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要将艺术设计项目有效地引入课程教学之中,主要在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多方位、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有其特殊性,实践性教学所需的项目为设计项目,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但基本上不受场地、设备的限制,一般专业院系均具有完成设计项目的硬件条件,需解决的主要是设计项目数量的问题,项目引入单靠一两个校办企业或工作室并不能完全解决项目来源问题,学院应成立专门的工学结合部门,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帮助教师建立工作室,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采取较为灵活的管理体制,将项目教学提到首要位置。“教师给出”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最好是教师完成的设计项目的再现,是与工作过程一致的模拟项目;“根据教学要求由学生自己拟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细化实践性教学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将职业素质、能力教育融入实践性教学之中。

2.毕业设计内容与形式仍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传统的课题模式上,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与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毕业设计是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应该是学生融入市场,在职业环境中进行的项目设计。从调查结果看,“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仅占36%,“已完成项目的假设再现”和“模拟项目”则占52%。毕业设计的真实项目(占36%)明显高于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引入的真实项目(占18%)。这标志着学生将逐步走入社会,但36%的比例明显偏低,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仍在为完成毕业设计而做毕业设计,到临近毕业仍找不到设计项目,这样的情况令人担忧。传统的毕业设计是教师布置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调研、查找资料、完成设计,这样的毕业设计有局限性,职业针对性不强。一方面,毕业设计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团队协作精神的检验,因此,应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项目设计,可以由企业设计师带项目参与到学生毕业设计之中,并应建立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考核模式。同时,学院、系部应切实担负起为学生毕业设计寻找真实项目的责任,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前奏,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学生的就业同等重要。

3.学生在校期间主持、参与社会设计项目不均衡,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参与过社会设计项目,需进一步建立与优化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加大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36%的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社会实践项目,21%的学生在校期间完全没有参与过社会设计项目。在学生参与教师设计项目方面,有42%的学生参与过教师设计项目,39%的学生完全没有参与过教师的设计项目。此次调查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从调查结果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三年没有参加过设计项目,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能否承接到设计项目,与学生的专业水准、社会活动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进行项目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平衡发展,应有意识地让一些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从辅助性工作做起,使其在专业水准、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逐步得到提高。系部应建立、优化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完善工作室设施,增加工作室开放时间,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表彰奖励机制。

4.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应根据课程知识点及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建立理实一体、理实融通的教学模式。对“实践性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的联系程度和互补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很好”和“好”的占41%,回答“一般”的占50%,有8%的学生认为“差”或“很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以项目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取以问题、项目为中心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模块设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课程单元要与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组成。二是以任务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和实际操作为载体,在实际训练中进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巧,探讨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课程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三是以“双证书”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学期间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二)关于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调查

调查结果 具体如表2所示。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艺术设计院(系)工作室项目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学习效果一般,这是一个应进行反思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结果看,只有37%的学生认为“工作室”教学模式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60%的学生认为 “项目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学习效果一般”,甚至有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学习效果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工作室设施设备不全,没有达到仿真或全真的职业环境要求。工作室不能只是将课桌改为工作台,将黑板改为投影仪,还应配备相应的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及相关纸质或电子文献资料。二是工作室管理不到位,没有专业教师进行组织管理。工作室应该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增加工作室开放时间,工作室应既是教学场所,也是完成设计项目的场所。三是项目引入没有落到实处。一个没有设计项目的工作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系部应建立有效机制,加大项目引入力度,使工作室与企业紧密联合,工作室既是学生和教师的工作室,也是企业的工作室。

表2 实践性教学模式调查结果统计表

2.“分组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够深入,教师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采取“分组教学”手段比例仅为10%,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手段比例仅为20%。实践性教学应采取双向沟通的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式、互动性教与学的平台。“分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设计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据项目组织团队进行设计,这对于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分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精神可以得到训练,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应改以往的作业布置方式为任务驱动方式,用任务书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并针对相应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入真实项目开展教学。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也可以导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三)关于实践性教学环境的调查

调查结果 具体如表3所示。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内实训设备硬件条件反映良好,但管理模式有待改进。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0%的学生认为校内实训设备 “很好”或“好”,认为“一般”的占36%。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加大了实训设备资金的投入力度,绝大部分院(系)建立了设计“工作室”,硬件水平已基本达到仿真职业环境的要求,但管理模式还有待改进,应增加实训室开放时间,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将工作室对外以公司化模式运作,加大设计项目的引进力度。

表3 实践性教学环境调查结果统计表

2.校外实训环境相对薄弱,部分院(系)校外实习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校外实践性教学体系及运行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1%的学生认为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需要,33%的学生认为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还有29%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点能按教学大纲要求接受并选择合格指导教师指导校外实习吗?”的问卷,回答“能”的仅占14%,回答“基本能”的占58%,回答“基本不能”的占20%。由于艺术设计类职业岗位的特殊性,相关专业公司职员不多,场地一般也不大,校外实习基地能接收实习学生的人数也就较少,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一般较多,管理难度相应较大,校外实习基地难以满足学生实习与顶岗实践的需要,是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亟待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有两个:一是项目教学问题,二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问题。对此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实践性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次调查受调查规模、地域的局限,调查结果可能不够深入全面,但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设计类高职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谨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有更深入、更全面、更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产生。

[1]李沙.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践与就业[J].美术观察,2008,(12).

[2]单莹莹.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室制度的优势[J].艺术研究,2008,(3).

[3]邹锋.当代中国艺术教育改革漫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3).

[4]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5]毛峰.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成功(教育版),2008,(12).

G712

A

1672-5727(2011)01-0038-03

袁海明(1969—),男,湖南宁乡人,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数字艺术设计。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课题《数字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XJK08QZC007)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实践性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