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洪道计算冲坑对下游路基的影响
2011-06-08白中义
白中义
(胖头泡滞洪区管理处,黑龙江肇源 166500)
1 工程概况
东宁县九佛沟水库于1979年10月破土动工,1984年10月基本完工,后经续建施工到1991年。该水库主要承担下游九佛沟灌区1 426.7 hm2水田的补偿灌溉,同时还起到为下游村屯农田洪水期削减洪峰流量的防洪作用。原有溢洪道位于土坝左坝肩,进口段底宽20 m,底高程356.10 m,溢流控制段为高1.0 m实用堰,堰顶高程为357.10 m,堰顶设3孔6.1 m(宽)×1.5 m(高)平板钢闸门,堰后接陡槽段,设计最大泄洪流量为390 m3/s。
水库除险加固后,坝顶高程仍为363.05 m,防浪墙顶高程为364.25 m,坝长220 m,坝顶宽度由原来的4.4 m加宽到6.0 m,上游边坡1∶3.0,下游边坡1∶2.5,马道高程352.75 m,马道宽度2.0 m。溢洪道进口引渠长30.50 m,进口底高程356.40 m,闸室段长15 m,宽度为3孔6.0 m,堰型采用低折线堰,堰顶高程357.10 m,陡坡段坡降维持原状不变,分别为i=0.175、i=0.40,长度为80 m,分缝处均设置止水。挑流段长10 m,挑射角 35°,反弧半径为9 m,挑坎顶高程为346.20 m,齿坎底高程为340.40 m。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溢洪道结构型式基本没有改变,在原有基础上整修加固。除险加固后的溢洪道轴线在原有轴线位置向远离公路以外侧偏移1.3 m。
2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初步设计溢洪道勘察主要是查明闸基部分的工程地质条件,布置钻孔1孔,其岩性为:0.0~0.6 m为混凝土层;0.6~1.5 m为安山玢岩中强风化,灰绿色局部棕黄色,岩石坚硬但破碎裂隙发育,此断透水较严重需进行防渗处理;1.5~3.0 m安山玢岩弱风化,深灰绿色、隐晶质斑状碎屑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石坚硬、较破碎,属中等透水,需灌浆防渗。
其他岩石力学强度及变形强度完全满足工程地质条件要求。3.0~6.0 m安山玢岩微风化,深灰绿色、隐晶质斑状碎屑结构、块状构造、裂隙稍发育、裂隙面部分微显蚀变,岩石坚硬、较完整,属微弱透水。岩心采取率较高,质量较好,工程地质条件满足要求。2010年5月,由建设单位提供溢洪道下游计算冲坑处钻孔资料,共钻4孔。情况如下:
1号孔:0~1.5 m,为回填料(土夹石);1.5~3.9 m,黄黏土;3.9~6 m,强风化岩石(安山玢岩),6~8 m,弱风化岩石(安山玢岩),8 m以下,新鲜岩石(安山玢岩)。
2号孔:0~3 m,为回填料(土夹石);3~5.4 m,黄黏土;5.4~7.5 m,强风化岩石(安山玢岩),7.5~9.5 m,弱风化岩石(安山玢岩),9.5 m以下,新鲜岩石(安山玢岩)。
3号孔:0~2 m,为回填料(土夹石);2~4.3 m,黄黏土;4.3~6.5 m,强风化岩石(安山玢岩),6.5~8 m,弱风化岩石(安山玢岩),8 m以下,新鲜岩石(安山玢岩)。
4号孔:0~1.5 m,为回填料(土夹石);1.5~3.5 m,黄黏土;3.5~6 m,强风化岩石(安山玢岩),6~6.9 m,弱风化岩石(安山玢岩),6.9 m以下,新鲜岩石(安山玢岩),各地层建议边坡值如下:回填料(土夹石):松散 -稍密1∶1.25~1∶0.75,黄黏土:可塑 1∶1.5 ~1∶1.25,强风化岩石(安山玢岩):节理发育-极发育1∶0.5~1∶0.75,弱风化岩石(安山玢岩):节理发育 -极发育 1∶0.3 ~1∶0.5,新鲜岩石(安山玢岩):1∶0.2 ~1∶0.3。
3 溢洪道计算冲坑对左侧公路的影响
东宁县九佛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对底流式消能和挑流式消能两种型式进行综合比较。由于底流消能方式基础石方开挖量大,边墙高度大,总造价比挑流消能型式造价高420万元,因此,设计推荐消能方式采用挑流消能。在审批过程中明确了溢洪道为整修加固工程设计,泄槽段维持现有形状不变,对溢洪道左侧鸡图公路段进行边坡防护,坡度1∶2.0,干砌块石护砌段长度为120 m,块石护砌厚度0.3 m,下设0.2 m厚碎石垫层及0.2 m厚砂砾石垫层。
通过进行消能计算复核,依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中第2.5.2规定,溢洪道消能防冲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级建筑物按照30 a一遇洪水设计。同时,考虑溢洪道左侧为鸡图公路,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Ⅲ等公路路基的防洪标准为25 a一遇。
溢洪道堰顶净宽18.0 m,堰顶高程为357.10 m,堰流系数M采用1.67,防洪规模复核结论:水库汛限水位为357.10 m,30 a一遇洪水为359.78 m,相应泄量为132 m3/s,挑流消能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挑流消能计算成果表
溢洪道左侧鸡图公路段进行边坡护砌,干砌块石护砌段长度为120 m,块石护砌厚度0.3 m,下设0.2 m厚碎石垫层及0.2 m厚砂砾石垫层。同时,公路路下涵洞左右两侧增设浆砌石防冲墙26 m,与原有浆砌石防冲墙护砌相连。
计算冲坑深度处位置底部均为弱风化岩石(安山玢岩)。按照地质边坡建议值勾画冲坑,30 a一遇洪水情况下冲坑对路基基本没有影响。
建议水库管理单位加强对溢洪道冲坑形成过程进行观测,及时掌握冲坑发展情况,并加以防护。
[1]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SL253-2000溢洪道设计规范[S].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SL2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3]毛永熙.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