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与施氮效应研究
2011-06-08易镇邪傅莉斌陈平平周文新屠乃美
易镇邪,傅莉斌,刘 剑,陈平平,周文新,屠乃美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华容县农业局植保站,湖南 岳阳 414200)
我国南方烟区多采用烟-稻轮作制度,湖南省每年约有8万~9万hm2烟草种植面积,其中一半以上烟田都种植一季晚稻。烟草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农民多习惯重施氮肥与钾肥。因此,烟后晚稻与双季晚稻在施肥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探讨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及其施氮效应,本试验以超级稻组合丰源优299、两系杂交稻组合C两优4488和三系杂交稻组合威优46为材料,开展了大田试验,旨在筛选适合长沙地区栽培的烟后晚稻品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超级稻组合丰源优299、两系杂交稻组合C两优4488和三系杂交稻组合威优46。其中,丰源优299于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江西省引种认定,2005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1-2];C两优4488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3];威优46是我国推广面积较大的一个三系杂交稻组合。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于长沙2007年晚季进行,早季种植烟草。设施氮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总施氮量 180 kg N/hm2) 氮肥运筹采用 4∶2∶3∶1 的方式。采用宽窄行(16.5+29.7)×23.1 cm栽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18个小区。小区面积15m2。其他管理措施同于一般大田。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关键生育期:记载播种、齐穗、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期;茎蘖动态:移栽当天开始,每小区定点观测10穴,记载单穴茎蘖数,每5 d测定1次,直至齐穗;叶面积指数(LAI):于各关键生育期取样,每小区取样3穴,叶面积(LA)用长宽系数法测定,根据LA计算LAI;干物质积累:分别将叶、茎、穗装袋,于105℃条件下杀青30 min,然后在80℃条件下烘至恒重,以考察干物质积累;产量与产量构成:成熟期每小区数50穴有效穗数,以平均数作为各小区单穴有效穗数,同时每小区取5穴带回室内考察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
1.2.3 数据处理 数据常规处理采用Excel2003进行,方差分析采用SAS9.0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产量构成
由表1可知,组合间产量差异显著,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均表现丰源优299>C两优4488>威优46。施氮使3组合显著增产。其中,丰源优299增产23.22%,C两优4488增产33.85%,威优46增产17.40%。可见,超级稻与两系杂交稻增产幅度大于三系杂交稻。
表1 施氮对超级晚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施氮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上,而结实率、千粒重改变较小,但施氮对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幅度在不同组合间表现不同。单穴有效穗数:丰源优299和C两优4488单穴穗数因施氮而显著提高,分别提高3.63穗/穴和2.79穗/穴,而威优46提高不显著。穗粒数:丰源优299施氮条件下提高不显著,而C两优4488和威优46提高显著,分别提高18.3粒/穗和18.1粒/穗,增幅分别为10.96%和16.42%。施氮使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3组合表现一致。
综上所述,3组合产量差异显著,且施氮效应显著,相对而言,三系杂交稻组合的增产幅度最小;施氮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上,而结实率、千粒重改变较小。从产量角度来看,供试3个组合中,丰源优299产量水平最高,最适合作烟后晚稻栽培。
2.2 生育期
如表2所示,与不施氮处理相比,3个组合施氮处理生育期均延长2 d,表现较一致。生育进程的差异主要表现孕穗期之后,可见,施氮主要是使生育中后期延长。3个组合中,丰源优299生育期较短,齐穗期在9月15日左右;C两优4488生育期最长,齐穗期也较丰源优299迟9 d;威优46齐穗期也较丰源优299迟6 d。在湖南长沙的气候条件下,C两优4488与威优46面临有安全齐穗问题。因此,从生育期角度看,丰源优299最适合作烟后晚稻栽培。
表2 施氮对超级晚稻生育期的影响 (月-日)
2.3 标记行茎蘖动态
如表3所示,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均于8月17日达最高茎蘖数,施氮大大提高最高茎蘖数。其中,C两优4488提高5.9株/穴,丰源优299提高4.3株/穴,而威优46仅提高0.2株/穴。至10月17日,单穴有效穗数仍表现施氮处理大于不施氮处理趋势,且处理间差异仍以威优46最小。施氮显著提高了丰源优299与威优46的成穗率,而C两优4488成穗率提高不显著。
2.4 叶面积指数(LAI)与单茎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LAI)与孕穗期单茎叶面积见表4。施氮对单茎叶面积的改变因组合不同而不同,C两优4488和威优46单茎叶面积因施氮而显著提高,而丰源优299略有下降。
表3 施氮对超级晚稻标记行茎蘖动态的影响 (株/穴)
表4 施氮对超级晚稻叶面积指数(LAI)与单茎叶面积的影响
孕穗期LAI以威优46最大,其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均显著高于丰源优299和C两优4488。从孕穗期至灌浆中期的LAI变化来看,丰源优299和C两优4488下降速度较威优46慢,尤其丰源优299表现突出,其不施氮与施氮处理LAI分别维持在4.26和6.58的较高水平。可见本试验条件下,超级稻组合未表现出早衰现象,这应是其获得较高产量的原因之一。
2.5 单穴干物质积累动态
由表5可知,施氮显著提高了3组合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相比之下,丰源优299与C两优4488在干物质积累上对氮肥更敏感,其施氮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幅度大于威优46。
表5 施氮对超级晚稻单穴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g/穴)
3 小结与讨论
3.1 施氮对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氮肥是水稻高产的重要保证,施氮往往能带来产量的显著提高[4-11]。本试验表明,施氮对烟后晚稻同样具有显著增产效应,供试的超级稻组合(丰源优299)、两系杂交稻组合(C两优4488)、三系杂交稻组合(威优46)均显著增产。其中,丰源优299增产23.22%,C两优4488增产33.85%,威优46增产17.40%。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素数值的增大而增加。吴朝晖[12]研究表明,与产量关联最密切的产量构成因素为有效穗数,其次为千粒重、结实率。本研究表明,施氮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上,而结实率、千粒重改变较小。供试3个组合在施氮条件下,生育期延长,茎蘖数增加且成穗率提高,叶面积与单穴干物质积累均显著增大。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施氮使3个晚稻组合增产的原因主要在于显著提高了茎蘖数、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叶面积与单穴干物质积累量。
3.2 烟后晚稻品种选择
本试验以丰源优299、C两优4488和威优46分别作为超级稻、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的代表组合,开展了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组合作为烟后晚稻栽培,在产量水平、生育期、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等方面均表现出了较大差异。
在生育期上,3个组合中丰源优299生育期最短(约130 d),齐穗期在9月15日左右,而C两优4488与威优46生育期分别较丰源优299长7 d和5 d,齐穗期分别迟9 d和6 d。可见,在湖南长沙的气候条件下,C两优4488与威优46均面临安全齐穗问题。在产量水平上,3组合产量差异显著,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均表现丰源优299>C两优4488>威优46;施氮条件下,丰源优299产量可达10 178.6 kg/hm2,C 两优 4488 产量可达 9 277.0 kg/hm2,威优46仅7 854.6 kg/hm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水平与生育期(安全齐穗期),丰源优299最适合作长沙地区烟后晚稻栽培。
试验中,C两优4488产量居第二位,但仍较威优46高18.1%。经过前期研究与观察,C两优4488分蘖能力极强,产量潜力大,秧龄弹性较大(最长可达40 d以上),也是一个较为适合烟田种植的晚稻组合。“秧龄弹性较大”意味着可以提早播种期,从而更为充分地发挥其产量潜力。
[1] 阳和华,徐秋生,周坤炉.高产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丰源299[J].杂交水稻,2004,19(5):70-71.
[2] 雷天问,尹朝晖.优质高产中熟杂交晚稻——丰源优299[J].中国农技推广,2006,(2):24.
[3] 潘旺林.C两优4488水稻[J].湖南农业,2009,(5):6.
[4] 梁天峰.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25-37.
[5] 杨梢娜,俞巧钢,叶 静,等.施氮水平对杂交晚粳“浙优12”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5):1120-1125.
[6] 李向辉,鲁艳红,廖育林,等.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52-54.
[7] 崔新卫,朱校奇,龙世平,等.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及其氮肥利用率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5):945-949.
[8] 鲁艳红,廖育林,汤海涛,等.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4):479-483.
[9] 钟胜蓝,刘 强,荣湘民,等.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3):51-53,57.
[10] 韩义胜,符策强,唐清杰,等.不同施氮量对热作区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8):102-103.
[11] 张岳芳,陈留根,周 炜,等.施氮量对南粳44氮素吸收运转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22-24,28.
[12] 吴朝晖,袁隆平,青先国,等.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3(4):37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