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

2011-06-08刘顶海张继红陈四清方建光燕敬平刘春胜高亚平张树森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7期
关键词:海蜇饵料池塘

刘顶海 ,张继红 ,陈四清 ,方建光 ,燕敬平 ,刘春胜 ,高亚平 ,张树森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2.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71;3.山东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荣成 265305)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隶属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是一种营浮游生活的大型近岸食用水母[1],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06年我国海蜇产量达到3.77×104t,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种类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其栖息环境,再加上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其资源量锐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科研人员先后开展了海蜇的繁殖生物学、生态学、渔业资源学、增养殖学等研究工作,为现今海蜇工厂化育苗、池塘养殖和浅海放流增殖奠定了基础。池塘养殖海蜇是重要的养殖方式之一,对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2-8],主要涉及放苗前的准备,中期的管理,以及海蜇后期收获等。但海蜇池塘养殖的发展不平衡,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饵料不足导致海蜇生长迟缓,水色突然变化使海蜇在池塘中消失等,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关于海蜇养殖池塘中不同时期生长规律的研究很少。试验对山东荣成靖海湾池塘养殖海蜇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海蜇池塘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池塘:山东省荣成靖海湾的海蜇养殖池塘,池塘面积为666.67 hm2,水深3m左右,池底平坦,泥沙底质;进排水闸门高2m左右,池塘进排水方便,小潮也能换水。

幼蜇:室内人工培育的苗种,当伞径长到1.5~2 cm,选择体态比较好,游姿舒展,个体活跃,大小均匀的群体,用充气袋运输到池塘网箱中暂养,一周后挑选发育好的个体放到池塘中养殖。

1.2 试验方法

每天记录池塘中温度和盐度,同时每隔4~5 d从池塘中取样,测量海蜇的湿重和伞径,并根据伞径的大小计算平均日生长率;定期巡塘,观察海蜇生长情况,水体中浮游生物量以及夜光虫、海月水母等灾害生物。

其中η——平均日生长率,L2——最终平均伞径,L1——初始平均伞径,t——时间。

1.3 数据分析

数据按照平均值±标准误差(X±SE)做折线图,得出生长曲线,拟合生长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蜇养殖期间池塘水温和盐度的变化

6月1日至8月1日养殖期间水温变化,从图1可看出,放苗时池塘海水温度在18℃左右,已经适合幼蜇生长,但当到7月15号时,海水升温至27℃左右,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后15 d海蜇生长趋势相对缓慢。

图1 海蜇养殖期间池塘温度变化趋势

相对温度变化而言,池塘中盐度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不同时期的盐度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海蜇养殖后期由于高温持续时间长,降水也很少,盐度略为升高。

2.2 海蜇伞径的生长规律

图2 海蜇养殖期间池塘盐度变化趋势

图3所示,经过2个月的生长,伞径从2 cm左右生长至30~40 cm,大的海蜇可以长至50 cm。刚放入的幼蛰,伞径为1.85±0.28 cm,6月15日,伞径为 8.02±1.07 cm,6月 30日,伞径为 18.78±3.50 cm,7月15日,伞径为22.96±2.53 cm,8月1日收获海蜇时,其伞径长至33.12±6.00 cm。海蜇刚放到池塘,温度适宜,饵料生物充足,生长迅速;当进入养殖后期,温度升高,饵料生物不足,导致海蜇生长速度减慢。

图3 海蜇伞径的生长规律

2.3 海蜇体重与伞径的关系

根据不同大小海蜇的体重与伞径的关系作图,结果如图4所示。刚放到池塘中的幼蛰个体小,体重1~2mg左右;生长到10 cm左右,体重200~250 g;长到 20 cm 左右的海蜇,体重 1.0~1.5 kg,长到30 cm左右的海蜇,体重3~4 kg,长到40 cm左右的海蜇,体重可达5~7 kg。通过拟合方程可得:幼体

图4 海蜇体重与伞径的关系

体重(y)与伞径(x)呈指数增长,方程为 y=0.176 x2.8914(R2=0.990 7)

2.4 海蜇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

2.4.1 饵料不足 海蜇的饵料生物种类很多,主要为桡足类、枝角类、介形类、涟虫类以及端足类等甲壳类动物,也摄食纤毛类、贝类浮游幼体和底栖硅藻。研究发现,海蜇昼夜不间断摄食,无明显的峰期,而且食量惊人,若饵料不足海蜇不但不长,而且还会收缩变小,甚至死亡。

试验期间,海蜇池塘养殖基本上是利用纳潮海水输入饵料,很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时在池塘围网上挂有机肥网袋,通过肥水增加浮游生物的数量。但是在海蜇养殖后期,随着海蜇个体的增大,有的池塘出现海蜇摄食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一是海蜇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海蜇的个体缩小,个别的海蜇会出现伞部溃烂,甚至会发生短时间内海蜇全部消失的现象;二是海蜇长势较好,但数量少,成活率低。

2.4.2 夜光虫危害 夜光虫是一种广温性的海洋生物,是热带与温带海域的一种浮游生物。世界许多地区经常因其高密度繁殖而导致赤潮的报道[8-11]。张建春等[15]指出糠虾及仔虾幼体可直接摄食夜光虫,造成其死亡;同时夜光虫大量繁殖,摄食水体中的单细胞藻类,会造成浮游动物的骤减。

海蜇池塘养殖中后期,由于夜光虫的大量聚集,海水表层会形成一层红色的粘液,由于海水的波动和表层生物的游动,水体出现大面积发光现象。夜光虫大量爆发的池塘,发现海蜇胃部有大量未消化的夜光虫残留物;对该池塘内养殖的海蜇进行跟踪,前期海蜇表面会有一层粘性的物质,游动缓慢,有的海蜇会出现生长停滞和畸形形象,甚至死亡。到海蜇收获时,该池塘中海蜇产量明显降低。

2.4.3 海月水母危害 海月水母是所有钵水母中分别最为广泛的一种,广泛分布于70°N~40°S海区的浅海海域,这些海域的港湾、海峡和入海口等处有适合螅状体生存的底层物质,是海月水母容易聚集的场所,海流稳定的温带浅海海域是最主要的分布区域口[16-18]。海月水母爆发造成的灾害已有很多报道。

海蜇池塘养殖前期,4月中旬拖网测定浮游生物量时发现池塘进水口处已经有大量海月水母的碟状幼体,当6月中旬温度升至23℃左右,池塘中海月水母大量繁殖。海月水母适应能力很强,能大量摄食浮游动物,巡塘时发现有的池塘海蜇数量很少,但海月水母却能大量繁殖。同时由于海月水母能分泌粘液,造成水体浑浊,水质遭到破坏。当温度升至30℃左右时,海月水母在池塘中产卵后死亡,造成了水质的污染。池塘高温期过后,小的海月水母能够重新生长起来。由于海月水母对食物的竞争和对水体的污染,导致海蜇在生长关键期饵料丰富度减少,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食物缺乏生长缓慢,产量低;二是由于水体的污染直接导致海蜇的大量死亡。

3 讨论

关于饵料对海蜇幼体生长的影响,鲁男等[16-17]指出:投饵频次以4~5次/d生长最快;李晓东等[27]研究饵料密度对幼蜇生长的影响发现:轮虫投喂密度以 0.4×104个/L~1.0×104个/L比较合适,并以生物量估算出其他几种生物饵料的投喂适宜密度如下:蒙古裸腹溞300~500个/L,桡足类成体400~600个/L,卤虫无节幼体约为1 000个/L。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组成和数量及其生产力决定了海蜇的放养量和产量的高低。海蜇养殖实践发现,饵料丰度对海蜇水母体影响极大,当海蜇体重3~4 kg时,有时甚至会发生短时间内海蜇全部消失的现象,其中,饵料生物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养殖前期进行换水或施肥,保持水体中适当的饵料生物量即可;海蜇生长的中后期,海蜇摄食量特别大,此时如果水中饵料严重缺乏,可导致海蜇身生长停止,严重的有死亡现象,应该加大换水量,以补充天然饵料,也可适当的施鸡粪、豆浆等来培育水体的天然饲料,或者采捕天然轮虫、卤虫或枝角类,进行活体投喂。

海蜇池塘养殖中的敌害生物,目前还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已发现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类,甲壳动物门都有捕食海蜇的种类。试验中发现梭子蟹能损伤海蜇的伞部。另外还有海月水母与夜光虫,前者大量摄食浮游生物使海蜇池塘中的饵料严重不足;后者大量繁殖,一方面造成了水体缺氧,败坏水质,另一方面造成水体流动性差。这都对海蜇养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赵 斌,张秀梅,陈四清,等.环境因子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影响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海洋水产研究,2006,27(1):87-92.

[2] 陈四清,张 岩,于东祥,等.海蜇的池塘养殖技术[J].渔业现代化,2004,(5):10-11.

[3] 孙振兴,张明青.海蜇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93-494.

[4] 任福海,刘吉明.海蜇池塘高产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9,8:18-19.

[5] 陈伯虎,李八方,许志恒,等.海蜇养殖与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9045-9047.

[6] 毕远溥,刘春洋.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2004,23(5):23-25.

[7] 刘海映,王文波.辽宁黄海北部沿海海蜇资源衰败原因的初步探讨[J].水产科学,1992,11(10):26-29.

[8] Daan R.,Impact of egg predation by Noctiluca miliaris on the summer development of copepod populations in the southernNorth Sea,Mar.Ecol.Progr.Ser.1987,37:9-17.

[9] Huang C,Qi Y,The abundance cycl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n red tide phenomena of Noctiluca scintillans(Dinophyceae)in Dapeng bay,the South China Sea,J.Plankton Res.1997,19(3):303-318.

[10] Dela-Cruz J,Ajani P,Lee R,et al,Suthers I Temporal abundance patterns of the red tide dinoflagellate Noctiluca scintillans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Australia.Mar EcolProg Ser.2002,236:75-88.

[11] Dela-Cruz J,Middleton JH,Suthers IM Population growth and transport of the red tide dinoflagellate,Noctiluca scintillans,in the coastalwaters off Sydney Australia,using cell diameter as a tracer.Limnol Oceanogr.2003,48:656-674.

[12] 张建春,孙先交,崔戈平.夜光虫大量繁殖对对虾育苗生产的危害[J].中国水产,1991,32(5):32-33.

[13] Mayer A G.Medusae of the World III:the Scyphomedusae[M].Carnegie Inst:Washington PubI,1910,109:619-630.

[14] AraiM N A.Functional Biology of Scyphozoa[M].London:Chapman&Hal1.1997:316-318.

[15] Lucas C H.Reproduction and life history strategies of the common jellyfish,Aurelia aurita,in relation to its ambient environment[J].Hydrobiologia,2001,451:229-246.

[16] 鲁 男,蒋 双,陈介康.温度和饵料丰度对海蜇水母体生长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95,26(2):186-190.

[17] 吴 颖,李圣法,严利平,等.温度·盐度对海蜇无性生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14-11418.

[18] 李晓东,刘铁钢,张长新,等.几种生物饵料A对海蜇幼体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3,22(3):4-6.

猜你喜欢

海蜇饵料池塘
香饵
热闹的池塘
海蜇(zhé)
营口成为世界海蜇产业链核心
教你区分真假海蜇丝
池塘
真海蜇撕扯更易断裂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秘制饵料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