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州茶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2011-06-08周开相胡贤春费永俊
周开相 胡贤春 费永俊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荆州·424023)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文简称“恩施州”)生产茶叶历史悠久,品质上乘,价格较低,富含硒元素。近年来,恩施茶叶获得一系列的省内外奖项,2008年恩施玉露荣获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称号,可见恩施茶叶受到大众的青睐。
全州现有茶叶加工企业和作坊1000余家,其中工商注册的茶叶企业253家,省级龙头企业l家,州级茶叶龙头企业16家。注册企业资产总额21566万元,年销售收入17451万元,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茶叶企业6家,自建基地0.66万hm2,带动农户11.5万户。州内重点茶区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农民现金收入80%以上来源于茶叶[1]。
1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模型,即针对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于SWOT分析基础上探讨湖北恩施州茶产业的发展战略。
1.1 优势分析(S)
1.1.1 适宜的地理条件
该地区位于东经 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3"~31.24′13",年日照数 1160~1600h,年日均温度 10℃~16.54℃,有效积温 2200℃~5300℃,无霜期200~280d,年降水量1200~2000mm,相对湿度80%~83%[2]。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适合种植茶、玉米等农作物[3],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使恩施的茶叶香气高远、汤色翠绿明亮,且恩施的硒元素含量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素有“硒都”之称,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这使得恩施茶具有极其独特的品质特点[4]。
1.1.2 丰富的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恩施现有劳动力211万,茶园约为4万hm2。有机茶园0.13万hm2,通过国家绿色认证茶园1.3万hm2。有充足的人力,能提供大量的茶叶生产原料,为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恩施东接宜昌,西壤重庆,北临神龙架,南靠湖南,这些地方都是产茶的地区,提供了较好的茶叶交易市场环境,形成区位优势。
1.1.3 独特的制茶方法
恩施玉露的制法相当古老,与陆羽的《茶经》所述十分相似。采用蒸汽杀青,保持了茶的汤色、叶底明亮嫩绿,香气纯正,滋味鲜爽醇和[5];而茶形如松针,叶底完整,观赏性极佳。独特而古老的制作工艺,让恩施茶更具有文化气息,进一步增强了销售中的竞争力。
1.2 劣势分析(W)
1.2.1 鲜叶链不完善
恩施茶叶生产大多以“小农”为基础,小茶园和小茶厂分布广,而规模较大的茶厂缺少自己的茶园基地,靠收购鲜叶维持生产,鲜叶质量较难得到保障。这些小作坊和大茶厂之间的竞争以及鲜叶的多次流通加大了鲜叶的收购成本,造成鲜叶市场混乱,阻碍了茶产业的发展。
1.2.2 茶园集约化经营程度低
Probabilistic Model for Swaying at Key Positions on Container Ship
恩施虽然致力于有机茶园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老式茶园所占比例极大,加之管理粗放,导致茶的产量低;同时,由于当地的地形地貌,导致其茶园分布零散,管理难度大,致使茶园集约化经营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低。
1.2.3 企业的整合度不高
在恩施境内,现有的茶厂以及小作坊超过1000家,而真正注册的只有250多家,没有自己的大品牌,群龙无首,导致整个恩施的茶产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产销竞争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行创新,在落后的生产环境中,生产的卫生条件无法得到保证,不能通过质量认证,就没有发展空间,扼制了整个恩施茶产业的发展。
1.2.4 产品流通受阻
恩施是一个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茶叶的运输受到极大的限制。绿茶是一个时效产品,价值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急剧下降,特别明前茶,运输条件差,则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好产品也不能创造好收益。落后的交通会使大量的产品滞留,延长了销售时间,而绿茶的保鲜存放难度较大,增加了茶叶的成本,也不利于其发展。
1.2.5 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缺乏创新
恩施州各县市的劳动力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知道,该地区劳动力占有率约为53.7%,而四十岁以上的占总劳动力的47.1%,高中文化以上(含高中)只占有7.1%。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者老年化,文化素质低,成为了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表1 恩施州各县市劳动力状况表(单位:万)
全州大部分加工企业为私营的小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弱,先进的技术、科技成果得不到应用。茶叶制品较单一,除了干毛茶和精制茶加工外,保健茶、饮料茶等新型功能茶叶制品开发还未起步,茶产业链没有得到充分的延伸,导致市场应变能力弱,资源浪费大。
1.3 机遇分析(O)
茶叶的规模化发展,依赖政府的政策帮扶。农田承包到户后,土地的私人集中使用是一大难题,只有政府给予相应的帮扶才能实现。随着惠农政策的出炉,茶叶也有了发展契机。在政府的调控下,集中发展茶叶,增加其竞争力。恩施州及各县市政府在茶叶的发展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政策上、经济上、技术上的大力投入,使得茶叶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
在政策上,采用宏观调控的措施,联合各茶厂开始组建一些规模比较大的茶叶企业,生产规模化,提高了产茶的综合实力及抗风险的能力;在经济上,政府给与一定的资金周转,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国家投入巨资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逐渐完工和开通,给茶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技术上,加快品种改良,综合利用环境资源,打造了一批有机茶园和国家级绿色茶厂。
1.3.2 市场需求急剧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消费增加。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近几年来,茶叶的销售量激增,给茶产业带来了发展的空间。而不同种类茶饮料、茶化妆品、茶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热销,也给茶叶原料基地带来了发展契机。绿茶对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逐步受到广大电脑用户的欢迎[6]。
1.3.3 其他产业的积极带动
其他产业的发展对恩施茶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恩施旅游业的开发同样给茶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茶叶作为一种特产销售,不仅仅提升茶叶的销售量,还起到广告的作用,提高了恩施茶叶的知名度。而其他茶产业的发展,比如茶点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业的发展。
1.4 威胁分析(T)
1.4.1 相邻县市的竞争
恩施州包括八个县市,其中有5个产茶比较多的县市,各个县市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不仅没有联合各茶企业建立大的茶叶集团与外界竞争,而且各个县市之间进行恶性竞争,抢占恩施这块小的销售区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利益,遏制了恩施茶业的发展。而恩施的周边县市都是产茶多的地方,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4.2 外来茶叶的挑战
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在六大茶类中,绿茶的销售一直以来都是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人们口味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市场的炒作等原因,现在普洱和铁观音的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呈现取而代之的趋势。作为生产绿茶和红茶为主的恩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4.3 仿制产品的冲击
“恩施玉露”在市场上畅销,许多茶商看到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以一些仿制品在市场上销售,损害了恩施茶叶的信誉,不利于茶叶品牌的提升,同时抢占了市场份额,影响恩施茶叶的发展。
1.4.4 其他产业的威胁
恩施不仅仅适合于种植茶叶,还适宜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如魔芋、白肋烟、药材等,当这些经济作物的利润高于茶叶时,就会有大量的农民毁掉茶树,改种其它经济作物。
2 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州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2.1 产业规模化,打造品牌
要加快恩施茶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茶叶的规模化发展,采取相应的政策兼并一些小的茶厂,联合各个茶厂打造大品牌,提高恩施茶叶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生产源头抓起,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把鲜叶的种植、采收、交易规范化,减少交易成本,避免市场混乱。建立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最大化地调动各个股东的积极性。打造大品牌,主要是以现有的“恩施玉露”、“富硒”两大茶为主题,实现统一的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形成规模化优势,减少其他杂牌对市场的扰乱,同时规范茶叶流通渠道,减少交易内耗。加快茶叶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进程。
2.2 政策开放化,联合作战
恩施所面临的环境是周边都是茶叶生产地区,如果恩施内部的各个县市,彼此不实施联合作战,创造共同的品牌,而是实行地方保护,各县市不合作,进行恶性的竞争,那么恩施的茶叶就成不了气候。为了加快恩施地区茶叶的发展,各市政府必须实施开放政策,积极合作,取长补短,联合作战。
2.3 技术先进化,加快改良
茶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创新,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恩施整个茶园趋于老化,品种更新慢,管理粗放。要加快其发展,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快品种的改良,加快现代化茶园的建设,实现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茶产品的开发,抢先占有市场。
2.4 文化深入化,加强竞争
加快文化产业的开发有利于恩施茶叶的发展。茶叶是一种依托文化发展的商品,文化是一个卖点,正如现在市场上畅销的铁观音等茶,不仅仅是因为有好的品质,还因为有其独特的茶文化。为了提高恩施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快恩施茶文化的开发,如开发利用土家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加快恩施茶叶的发展。
2.5 销售多元化,提高收益
为了提高销售量,必须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不能仅仅是依靠直销等手段来增加销量,必须寻找一些新的独特的销售渠道,采用电子商务销售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如何保证其销售的信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力开发茶叶旅游商品项目,实现旅游产业和茶产业协同发展;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深加工的发展,也是提高收益的极佳方法;同时还可以建立全国连锁店,使销售模式多元化,增加茶叶销量,提高茶叶的知名度等,以促进恩施茶产业的发展。
1 侯伟华,张 强,崔清梅等.恩施州茶叶产业化发展思考[J].中国茶叶,2010,32(2):16~18.
2 湖北县市概况.湖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1984.
3 李太宇,俞卫平,等.湖北气象志·第二版.武汉:气象出版社.
4 彭祚全,程景春.恩施富硒茶的品质与保健功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8,25(6):59~61.
5 朱德文,邱鹏翔.不同杀青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275~280.
6 王 舟,曾令福,肖元梅等.绿茶抗辐射损伤作用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