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游县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2011-06-08邹力骏徐瑶饶慧萍胡华斌黄树荣戴柏成

自然保护地 2011年3期
关键词:龙游县乔木林蓄积量

邹力骏 徐瑶 饶慧萍 胡华斌 黄树荣 戴柏成

(1浙江省龙游县林业局;2浙江省龙游县林业技术推广站324400)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县境南北长61.5km,东西宽29.37km,全县土地总面积 114322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8825.1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60.2%,森林覆盖率56.1%,活立木总蓄积量1043990m3。为掌握好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分析森林资源变化趋势,给森林资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8年和2009年二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数据,按2009年的统计口径对两期数据进行梳理,使其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全县森林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符合龙游实际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

龙游县共有土地面积114322hm2,从土地利用情况来看,林业用地面积略有减少,基本保持稳定。在林业用地各地类中,有林地和竹林面积增加趋势极为明显,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面积则大幅减少,其它地类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有林地面积从1998年的49270.93hm2增加到2009年的54596.60hm2,净增5325.67hm2,年均增加 484.15hm2。竹林面积从 1998年的21361.93hm2增加到2009年的29526.27 hm2,净增8164.33 hm2,年均增加742.21hm2。有林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有:①恢复县制以来,龙游县开展了以林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绿化造林运动,累计造林 27476.27hm2;②封山育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显著,原来的部分灌木林转为有林地;③是退耕还林的贡献,恢复县制后,由于林农逐步解决了吃饭问题,在山上开荒种玉米、种蕃薯、种黄豆已基本没有,加上近年来实施生态移民和下山脱贫工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许多小山村整村搬迁,山垄田和坡耕地都停垦变成了有林地。竹林增加的主要原因有:①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毛竹造林工作,出台扶持政策,对毛竹造林进行补助,据统计从2001年—2009年,全县完成竹子造林面积 5658hm2;②由于毛竹林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少原以乔木树种为优势的竹木混交林采伐乔木树种后变为毛竹林;③毛竹通过鞭根诱导扩大了竹林面积。乔木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原乔木林改造成毛竹林,而竹林未统计到乔木林中。灌木林地减少主要是因为经过封育后灌木林地恢复成阔叶林地。

表1 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

2 活立木蓄积量变化趋势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增幅大,由1998年的608956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1043990立方米,增加了435034立方米,年均增加39548.5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分蓄积净增426668立方米,年均增加38788立方米;疏林蓄积净减269立方米,年均减少24.5立方米;四旁树蓄积净减1116立方米,年均减少101.5立方米;散生木蓄积净增 9751立方米,年均增加 886.5立方米。

活立木蓄积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乔木林分单位蓄积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有:①11年前的中、幼林经过快速生长期后进入中、近成过熟林,蓄积大幅度增加;②本次乔木经济林计算蓄积。疏林和四旁树蓄积减少主要是因为疏林和四旁占地面积减少所致。活立木蓄积量变化情况详见表2。

表2 活立木蓄积量变化动态表 单位:m3

3 林分资源变化趋势

3.1 乔木林分林种结构变化趋势

按本期统计标准,乔木林中,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薪炭林和乔木经济林面积均有一定下降,但其蓄积量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乔木林分面积从前期的27909.00 hm2减少到本期的 25070.33 hm2,而亩蓄积量从上期的1.33m3增加到本期的 2.62 m3。乔木林分面积减少主要是本县部分乔木林分转变为竹林所致,因为竹林未统计到乔林林分中。这些变化集中反映了林分单位蓄积比前期有明显的提高,主要是全县实行分类经营和重新调整林种结构的结果,将对改善龙游县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龙游县乔木经济林上期未调查蓄积量,其蓄积前后期无可比性。本期调查时未划分薪炭林林种,与上期也无可比性。乔木林分林种结构变化趋势详见表3。

表3 乔木林林种结构变化情况表

3.2 乔木林树种结构变化趋势

各优势树种中,松类和杉类面积大幅减少,阔叶林则大幅增加。松、杉木林减少是因为部分松、杉木林改造成竹林。松、杉木林蓄积量大幅增加,是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取得的,说明了龙游县用材林培育特别是在单位蓄积量提升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阔叶林的增加主要是经过多年封育,部分灌木林恢复为阔叶林。乔木林各优势树种变化趋势详见表4。

表4 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结构变化情况表

3.3 竹林变化趋势

龙游县竹林面积增幅极为明显,在有林地中所占比重达53.18%,反映了11年来,龙游在发展竹产业一产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量的扩张。特别是毛竹林面积和立竹量大幅增长,同时,杂竹面积有所缩小。详见表5。

表5 竹林变化情况表 单位:hm2、百株

4 森林资源特点分析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前后两期调查数据,可以分析出龙游县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①林业用地面积保持稳定,维持在6.88万余hm2的水平;②森林覆盖率稳步上升,11年来增加了3.4个百分点;③森林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显著,大致呈“南竹北桔”的特点;④森林资源蓄积量增加明显,在乔木林特别是用材林面积缩小的情况下,实现了总蓄积量的大幅增加;⑤毛竹林资源优势突出,实现了量的扩张;⑥阔叶林面积呈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其生态功能日益显现。

虽然通过11年来的努力,龙游在森林资源培育和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森林覆盖率增长空间偏小,增长后劲不足;②乔木林分林相单纯,生态功能相对不足;③用材林龄组构成不尽合理,单位蓄积仍偏小;④毛竹林经营管理不合理,竹林生态功能弱化;⑤经济林新品种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下。

5 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5.1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化森林分类经营

深化森林分类经营,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逐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对生态公益林以保护为主,建设生态屏障。要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逐渐培育生态效能更好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通过封山育林、人工补植和人工促进更新等封育措施,提高林分郁闭度,提高混交林和复层林的比重,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构建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对商品林以经营利用为主,突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实现产业生态化。构建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充分挖掘森林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花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满足社会需求。

5.2 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加强森林培育

要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加强森林培育。当前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加强中幼林的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增加后备资源;二是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杉木等速生用材树种在商品林中的比重,改变马尾松林面积偏大,而杉木等速生用材林资源减少过多的趋势;生态公益林坚持封育造改结合,以改变林相为重点,提高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三是加快以毛竹林、杉木林为主的大径材培育,充分发挥龙游立地条件好的优势,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立竹量)和经济效益;四是认真实施“龙游县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竹林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毛竹科技园区建设,加大毛竹林中低产林改造力度,培育竹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使竹林达到乔灌草结合、生态功能完善,从而真正从根本上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五是加大平原绿化工作力度,不断挖掘森林覆盖率增长的空间。

要及时完成迹地更新造林,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实行“采造挂钩”,对未按期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要扣减以后年度的森林采伐限额;要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对阔叶树幼林和其他天然林要实施封山育林;对应当抚育采伐的中龄林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林权经营单位和个人开展以培育森林为目的的抚育采伐,促进林木生长;对人工林中的低产林要适时开展更新改造。

5.3 坚持以保护和利用并举,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以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创建绿色家园为目标,加强林业特色基地建设,发展特色优势林业产业,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产出率。合理布局经济林林种结构,多元化发展经济林,是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林农收入,建设新农村的可尝试模式之一,重点发展油茶产业,认真实施中央立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并以点带面不断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这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

提升林产品加工水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重点抓好竹产业、森林旅游业等产业。促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重点扶持笋竹制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提升竹加工产品的生产水平和档次。要凸显“中国竹子之乡”的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竹板材加工基地这一目标,抓好规划编制与落实,加大招商与科技合作,引导竹木加工业加快技术改造与品牌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推动“浙江大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力争竹文化主题旅游开发项目市场化招商取得实质性进展。

5.4 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要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森林资源的采伐与加工利用是资源消耗的最主要因素,如何在规定的限额指标内做到合理采伐,实现永续经营利用,关键要把好两道关即“山上源头采伐关”和“山下木材出运监督关”。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当进一步提高对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森林防火体系,开展森林防火的综合治理,强化火源管理,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和远程监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形成全民防火局面。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要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森防方针为指导,努力掌握全县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健全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网络和信息平台,积极开展有害生物的防治和竹子害虫工程治理。严格检疫执法,杜绝重大疫情人为传播和松材线虫病等外来生物入侵,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5.5 坚持科技兴林,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建立科技兴林机制,鼓励林业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和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指导等。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要按照产业化发展要求,重点扶持一批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行业协会,提升产品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规范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和林产品行业协会,积极培育林产品流通企业和经纪人,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水平。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通过强化建设,规范生产管理,注重商标注册,扩大对外宣传,着力打响一批龙游无公害、绿色、有机林产品的生态品牌、知名产品、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实施一批示范推广作用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以提高龙游林业的科技贡献率,并带动龙游林业增收、林农致富。

[1]姬长飞. 栾川县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分析[J]. 河南林业科技,2009,29(2):35-37.

[2]刘传达. 云和县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分析及经营建议[J]. 浙江林业科技,2010,30(2):82-86.

[3]邹力骏. 龙游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Z].2010,12.

[4]李建华,胡忠明. 龙游县“九五”森林资源调查报告[Z].1999,8.

猜你喜欢

龙游县乔木林蓄积量
新罗区大池镇乔木林碳储量估算
龙游县冬季雾霾污染过程中碳质气溶胶特征及区域传输分析
抚远市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山东省乔木林资源现状分析
与教材“对话” 让复习 “精准”——从回归教材视角谈高三数学复习“五部曲”
当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价值评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湖南省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
林分特征值六株木法测定效果分析
龙游县种植红肉蜜柚的气候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