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江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011-06-08汪志伟胡文斌吴壮良林其盛江庆华

自然保护地 2011年3期
关键词:消长衢江区乔木林

汪志伟 胡文斌 吴壮良 林其盛 江庆华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林业局 324022)

衢江区地处钱塘江源头,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关乎整个钱塘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以2008年衢江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比1998年森林资源情况,分析衢江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为区域林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1.1 森林资源现状

据调查,全区国土总面积为 174957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13058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4.6%;非林地面积44375 hm2,其中四旁占地128 hm2;森林覆盖率为72.9%,林木绿化率为73.3%;各类林木总蓄积为2738295m3,其中乔木林 2662764m3,疏林 365m3,四旁树 22149m3,散生木53017m3。

1.2 森林资源特点

1.2.1 竹林面积较大,分布相对集中

全区有竹林面积 30895 hm2,其中毛竹林面积30246 hm2,占竹林面积的97.9%。竹林分布相对集中, 面积在670 hm2以上竹林的乡镇有11个(衢北5个、衢南6个)。11个重点产竹乡镇的竹林总面积达 29735 hm2,占全区的96.2%。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大洲镇,多达5230 hm2,占全区竹林面积的16.9%。

1.2.2 乔木林起源以天然林居多

衢江区乔木林起源以天然比重居大,面积为51433 hm2、蓄积1568926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 57.6%和 58.9%;人工起源面积37900 hm2、蓄积1093845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42.4%和41.1%。

1.2.3 优势树种硬阔类占有明显优势

在天然林各优势树种中,硬阔类面积35820 hm2、蓄积 944813m3,分别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69.6%和60.2%。

1.2.4 龄组结构以幼龄林为主

天然林中幼龄林面积 40103 hm2、蓄积980402m3,分别占天然乔木林面积、蓄积的78.0%和62.5%;人工林中幼龄林面积37900 hm2,占人工乔木林面积的55.8%。

1.2.5 经济林主要为乔木型经济林

全区乔木经济林面积19368 hm2,占经济林面积的71.0%。面积最大的乔木经济林为椪柑,面积达15441 hm2,占经济林面积的79.7%;面积最大的灌木经济林是油茶,面积有4024 hm2。

2 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

2.1 森林资源面积消长情况

与上一期(199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相比,全区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年均缩减8.1%,其他宜林地年均缩减9.5%;疏林地年均缩减8.5%;有林地面积则从10.72万hm2增加到12.02万hm2,年均增加1.2%。

2.2 森林资源蓄积消长情况

活林木总蓄积量由1998年的157.45万m3上升到273.83万m3,增加116.38万m3,年均净增率达到7.4%。毛竹林的总立竹株数从1998年的4265.14万株增加至6796.40万株,年均净增率5.9%。

2.3 乔木林优势树种(组)变化情况

乔木林优势树种(组)变化情况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乔木林优势树种蓄积比重,硬阔类大量增加,松、杉类除国外松、柏木呈增长趋势外,下降趋势明显。

表1 衢江区乔木林树种组比重变化动态表单位:%

3 引起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衢江区就十分重视封山育林工作,到了本世纪初,又开始实施国家级、省级重点公益林建设,使大量的天然阔叶林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到了 2008年,这批天然阔叶林相继进入起测径级,使得衢江区硬阔类乔木林的面积、蓄积大量增加。二是由于松、杉类用材树种在这一调查周期内的效益相对下降,影响了群众造林积极性。三是近年来竹产区乡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竹产业,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开沟引鞭、蓄水灌溉”三项技术,实施“三千工程”,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广大群众转向培育经济效益较好的毛竹林,使得竹林面积、立竹量大量增加,而松杉类用材林面积有所下降。

4 森林资源发展趋势

4.1 森林面积保持相对稳定

随着衢江区宜林地、疏林地的不断缩减,因地方经济建设,还需占用部分林业用地,可用于绿化造林的林业用地面积已经不多。但由于区委、区政府日益重视生态建设,非林地上的片林、林带将会有所增加,预计森林覆盖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4.2 活立木总蓄积量将有较大幅度增加

在本调查周期,衢江区各类林木单位蓄积均呈上升趋势。马尾松每hm2蓄积为44.3m3,国外松35.3m3,杉木56.4m3,柏木98.7m3,硬阔类 26.3m3,软阔类 38.0m3。乔木林平均每hm2蓄积由1998年的24.2m3上升到2008年的37.7m3,上升了 55.9%。但是,总体上看,目前单位面积蓄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从衢江区现有森林资源的龄组结构看,幼龄林占了乔木林的70%左右,这部分林木将相继进入快速增长期,只要管理得当,全区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将有较大幅度增加。

4.3 森林生态功能将进一步提高

从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衢江区林种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大面积天然阔叶林的成林成材,已经初步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异质性,其生态功能必将进一步增强。

4.4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存在一定风险

近年来,森林火灾事故呈高发多发态势,单次森林火灾事故的燃烧时间也越来越长,其根本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森林自御火灾能力越来越弱所致。特别是45省道两侧、金衢盆地边缘,人口稠密的低山丘陵区,是衢江区森林高火险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将对“森林衢江”建设构成较大风险。

5 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建议

5.1 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加快衢江区生态恢复进程

衢北喀斯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要进一步加强保存相对完好的次生林的保护,并充分利用和发挥其种质资源库的作用,加快适生树种的培育,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部分废弃矿山和石漠化山地,要采取工程措施,尽快恢复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据调查和统计分析,造成衢江区森林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农民烧田坎草和上坟祭祖用火。因此,要在山垅田与森林交界处、坟墓集中点,大力发展木荷、苦槠、甜槠等常绿树种,恢复这些地方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坟墓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可按照农村习俗,利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发动农村居民种植柏木等常绿树木,减少发生森林火灾的概率。

5.2 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推进衢江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要尽早编制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统筹兼顾,进一步提升衢江森林质量。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加快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提高农民经营森林的积极性,实现由“以林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富裕林农出发,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树好砍”、“树好管”、“栽好树”的问题,调动和解放广大林农经营森林的巨大潜能,延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释放效应”。寓科学采伐管理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中,挖掘林地的巨大潜力和潜能,进一步激活林业的发展动力。

[1]衢江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2009.

[2]国家林业局.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

[3]张厚华等.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01.

猜你喜欢

消长衢江区乔木林
新罗区大池镇乔木林碳储量估算
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后生物量消长规律*
抚远市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山东省乔木林资源现状分析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林分特征值六株木法测定效果分析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性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为例